图书介绍

中国信息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信息地理
  • 路紫,张秋娈,丁疆辉,韩瑞玲,李会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228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315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信息产业-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信息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3

第1章 信息地理学学科性质与研究进展3

1.1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性质3

1.1.1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名称3

1.1.2 信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

1.1.3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关系5

1.1.4 信息地理学的学科意义6

1.2 信息地理学的研究进展7

1.2.1 国外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历程7

1.2.2 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演进10

1.2.3 国内信息地理学发展评述13

1.2.4 信息地理学未来发展14

参考文献16

第2章 信息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

2.1 地理网络空间研究19

2.1.1 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向19

2.1.2 国内外网络空间的地理学研究回顾20

2.1.3 地理网络空间研究展望23

2.2 ICTs对区域发展作用研究24

2.2.1 区域互联网发展研究24

2.2.2 ICTs对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26

2.2.3 ICTs对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28

2.2.4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9

2.2.5 ICTs对区域发展作用研究展望30

2.3 信息流及其导引作用研究31

2.3.1 信息流导引现实人流的相关影响要素研究31

2.3.2 信息流对现实人流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研究32

2.3.3 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相互作用研究35

2.3.4 信息流导引力模型设计36

2.3.5 信息流对现实人流导引作用研究展望37

2.4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与电子区位取向研究38

2.4.1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研究38

2.4.2 电子区位取向研究41

2.4.3 信息传输距离衰减与电子区位取向研究展望43

2.5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44

2.5.1 人际节点中心性研究44

2.5.2 人际节点空间分布与等级研究46

2.5.3 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研究展望48

参考文献48

专题篇59

第3章 ICTs影响下的农村交往空间与农村经济组织演变59

3.1 农村ICTs应用特点与影响因素59

3.1.1 ICTs是农村地区变革的重要工具59

3.1.2 农村ICTs应用特点与发展方向62

3.1.3 农村ICTs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与机理64

3.1.4 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的定量分析65

3.1.5 小结66

3.2 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及其区域差异67

3.2.1 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与建设路径68

3.2.2 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70

3.2.3 小结74

3.3 ICTs应用对农村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74

3.3.1 案例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75

3.3.2 农村居民ICTs应用及其人际交往空间变化76

3.3.3 小结79

3.4 ICTs应用对农村经济组织的空间影响80

3.4.1 农村经济组织的ICTs应用80

3.4.2 ICTs影响下农村经济组织的空间变化83

3.4.3 小结85

3.5 省区涉农网站发展与区域特征86

3.5.1 河北省涉农网站发展现状87

3.5.2 河北省涉农网站发展的区域特征89

3.5.3 小结92

参考文献92

第4章 ICTs影响下的工业企业空间组织变革、集群化与老工业基地改造95

4.1 企业ICTs应用过程及其空间作用特征95

4.1.1 企业ICTs应用的发展过程95

4.1.2 ICTs作为新区位因子参与企业运行96

4.1.3 ICTs影响企业空间布局97

4.1.4 信息网络:企业空间组织、联系和运行的战略要素99

4.2 ICTs应用对传统服装纺织企业的空间影响103

4.2.1 服装纺织企业ICTs的应用现状103

4.2.2 案例区服装纺织企业及其ICTs应用104

4.2.3 ICTs下企业生产链的空间组织变化105

4.3 信息化对现代电器企业空间组织变革的驱动作用106

4.3.1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107

4.3.2 海尔信息化与物流、人流和资金流108

4.3.3 海尔信息化与企业空间布局110

4.3.4 海尔信息化与企业间空间组织110

4.3.5 小结111

4.4 ICTs影响下工业集群的空间变化112

4.4.1 ICTs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岭市鞋业集群小企业为例112

4.4.2 ICTs影响下工业集群的空间调整——以华北药城为例114

4.5 信息化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118

4.5.1 信息化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118

4.5.2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践120

4.5.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信息化建设122

参考文献126

第5章 ICTs影响下的交通系统优化与通信使用发展128

5.1 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128

5.1.1 交通导引系统的应用与关键技术130

5.1.2 石家庄市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对城市空间格局的积极影响132

5.1.3 数据通信支持的新一代航空运输体系与灵活管理135

5.2 电信网络发展与电信流的区域空间结构139

5.2.1 中国电信网络发展139

5.2.2 国家间电信流的影响因子及空间结构142

5.2.3 小结149

5.3 移动通信使用量的空间差异与使用者特征149

5.3.1 移动通信使用量差异的人口学分析149

5.3.2 时空转换原理对知识人群使用移动通信的影响154

5.3.3 小结157

参考文献157

第6章 ICTs影响下的电子商务功能及其区位取向多元化161

6.1 电子商务及其地区发展161

6.1.1 电子商务企业研究161

6.1.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关系研究163

6.1.3 电子服务空间布局的案例164

6.2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167

6.2.1 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发展态势167

6.2.2 “中国名酒店组织成员酒店网站”服务功能168

6.2.3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整合功能171

6.3 户外运动网站服务功能需求评估与区位取向175

6.3.1 户外运动网站服务功能与区位需求175

6.3.2 基于邻域设施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的区位取向178

6.4 基于领域设施的大城市网络店铺的区位取向181

6.4.1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182

6.4.2 研究结果186

6.4.3 小结188

6.5 网络购物的产业影响与空间影响188

6.5.1 网络购物与快递物流的耦合关联性189

6.5.2 体验性网络团购对城市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192

参考文献198

第7章 ICTs影响下的旅游信息关注与旅游景观感知202

7.1 旅游信息推介服务的时空一体化202

7.1.1 发展背景202

7.1.2 研究回顾203

7.1.3 解决策略204

7.1.4 发展基础205

7.1.5 时空一体旅游个性化推介服务内容207

7.1.6 小结209

7.2 自发地理信息基础上的旅游地景观关注度209

7.2.1 研究回顾与基本概念210

7.2.2 研究方法211

7.2.3 实证研究212

7.2.4 小结215

7.3 山岳旅游区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217

7.3.1 研究回顾217

7.3.2 景观感知敏感度概念218

7.3.3 景观感知敏感度影响因子219

7.3.4 计算模型与流程221

7.3.5 观光线路感知敏感度计算223

7.3.6 小结227

7.4 文化旅游区景观语义感知228

7.4.1 研究回顾228

7.4.2 计算模型229

7.4.3 实证研究230

7.4.4 小结235

7.5 主题公园多细节层次景观语义模型与虚拟表述235

7.5.1 研究回顾235

7.5.2 虚拟化对象分类体系236

7.5.3 主题公园景观语义模型237

7.5.4 实证研究241

7.5.5 小结243

7.6 旅游交通线文化景观感知与功能分段243

7.6.1 研究综述244

7.6.2 旅游交通线景观感知度模型245

7.6.3 实证研究246

7.6.4 旅游交通线上景观感知功能分段248

7.6.5 小结249

参考文献250

综合篇259

第8章 网络空间供给与需求259

8.1 网络空间形成的物质基础259

8.1.1 互联网应用的一般特征259

8.1.2 国际互联网应用的空间特征263

8.2 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比较269

8.2.1 以省域为单元的联系频率270

8.2.2 基于各主干网的联系形式272

8.2.3 城市节点间的联系速度273

8.2.4 小结274

8.3 网络空间信息流结构与流动模式274

8.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75

8.3.2 信息流结构与信息流模式276

8.3.3 小结279

8.4 城市节点信息辐射空间与地区差异280

8.4.1 研究回顾280

8.4.2 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资料生成281

8.4.3 研究方法与应用282

8.4.4 小结285

8.5 城市节点间信息联系的通达性285

8.5.1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287

8.5.2 等级体系288

8.5.3 结果分析292

8.5.4 小结293

参考文献294

第9章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297

9.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复杂性及其空间形态297

9.1.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复杂性特征297

9.1.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形态304

9.1.3 小结307

9.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特征308

9.2.1 研究资料与方法308

9.2.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309

9.2.3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度的计算310

9.2.4 小结312

9.3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差异313

9.3.1 研究对象与方法313

9.3.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的差异314

9.3.3 Zipf定律对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集中性特征的检验317

9.3.4 小结318

9.4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319

9.4.1 Zipf定律对空间集中性的表达319

9.4.2 地理集中度指数对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的表达320

9.4.3 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321

9.4.4 小结322

9.5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逆曲线拟合及其衰减形式322

9.5.1 研究资料323

9.5.2 曲线拟合323

9.5.3 结果分析325

9.5.4 小结327

9.6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异特征及其与网站功能的关系327

9.6.1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特征328

9.6.2 网络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分异特征与网站功能的关系329

9.6.3 小结331

9.7 中、美旅游网站对比及“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型设计331

9.7.1 中、美旅游网站对比331

9.7.2 旅游网站“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型设计334

9.7.3 小结336

参考文献337

第10章 网络使用者行为340

10.1 网络使用者对通信媒介的选择行为340

10.1.1 理论与概念340

10.1.2 模型与评估342

10.1.3 小结344

10.2 网络使用者决策分析与人群分析344

10.2.1 决策分析:网络购物的使用者决策行为的例子345

10.2.2 人群分析: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与行为的例子347

10.3 网络使用者满意度评估351

10.3.1 研究方法与过程351

10.3.2 资料与应用354

10.3.3 结果与分析356

10.4 网络使用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作用356

10.4.1 使用者行为的日分布特征357

10.4.2 使用者行为的周分布特征361

10.4.3 使用者行为的年分布特征364

10.4.4 小结366

10.5 网络使用者行为时间分布的复杂化与网站功能深度使用367

10.5.1 使用者日内行为367

10.5.2 使用者周内行为370

10.5.3 使用者年内行为372

10.5.4 使用者行为时间分布的解释372

10.5.5 小结374

10.6 网络交互功能下的使用者行为多时间维度特征374

10.6.1 理论基础375

10.6.2 以活跃率作为性能指标的多时间维度分析376

10.6.3 小结377

参考文献377

第11章 网络信息流导引381

11.1 网络信息流整合及其对人流导引作用的机理381

11.1.1 网络信息流的整合381

11.1.2 网络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方式383

11.1.3 网络信息流所导引的人流386

11.1.4 小结388

11.2 网络信息流导引现实人流的替代作用与增强作用388

11.2.1 网络信息流对现实人流的替代作用388

11.2.2 网络信息流对旅游人流的增强作用391

11.2.3 小结392

11.3 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393

11.3.1 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机制393

11.3.2 户外运动网站论坛功能评估及其互动作用对个人出行行为的导引398

11.3.3 小结404

11.4 国家间网络信息流对现实人流的导引作用405

11.4.1 中澳留学网站信息流对留学人流的导引作用405

11.4.2 澳大利亚旅游网站信息流对旅游人流的导引:过程、强度和机理410

11.4.3 小结416

11.5 虚拟社区信息流对现实居住社区人流的导引417

11.5.1 虚拟社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作用机理417

11.5.2 杭州市虚拟社区信息流对现实居住社区人流的导引作用426

11.5.3 小结430

参考文献430

第12章 网络人际节点空间联系434

12.1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缘因素434

12.1.1 数据及方法434

12.1.2 数据分析436

12.1.3 网络时代地缘因素的影响439

12.1.4 小结440

12.2 SNS社区人际节点等级特征440

12.2.1 方法与数据440

12.2.2 等级特征441

12.2.3 小结444

12.3 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的中心性445

12.3.1 研究方法445

12.3.2 案例选取与数据处理446

12.3.3 人际节点网络空间关系的中心性447

12.3.4 小结452

12.4 模糊中心性分析模型与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关系452

12.4.1 研究目标、路径与结构453

12.4.2 模型与数据454

12.4.3 节点分布的均衡性及其群组极差的隶属度457

12.4.4 节点联系中的节点中心性地位及其渐变457

12.4.5 节点联系的网络中心性差异及网络化458

12.4.6 小结460

12.5 教育SNS社区空间交流特征461

12.5.1 研究回顾与研究方法461

12.5.2 资料选取与处理463

12.5.3 结果分析464

12.5.4 教育社会资源理论关键要素对SNS社区空间交流特征的解释468

12.5.5 小结469

12.6 基于SNS社区人际节点关系的微博舆情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470

12.6.1 研究案例和研究意义470

12.6.2 重大社会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472

12.6.3 公众生活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476

12.6.4 网络热点舆情的时间扩散与空间分布482

12.6.5 小结与讨论491

参考文献492

区域篇499

第13章 区域信息化的动力作用499

13.1 区域发展的新动力499

13.1.1 信息化是区域发展的催化剂499

13.1.2 区域信息化助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和区域整体脱贫战略的实施500

13.1.3 信息化带动创新园区建设502

13.2 大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503

13.2.1 大区域经济圈构建及其信息化需求——以东北亚经济圈为例503

13.2.2 城市群一体化与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以长株潭为例508

13.2.3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分析510

13.2.4 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模式与合作框架516

13.3 省域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志521

13.3.1 互联网资源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521

13.3.2 上海市信息化建设与数字上海525

13.3.3 信息化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527

13.4 中国东部地区信息产业集群发展529

13.4.1 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基本特征529

13.4.2 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的分区与比较535

13.5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和集成化的重要“引擎”538

13.5.1 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协同发展及其策略538

13.5.2 新时期省域旅游信息化规划的集成化542

参考文献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