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
  • 祁顺来,海月译;宗喀巴著 著
  • 出版社: 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202181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喇嘛宗-佛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1

书首礼赞1

导言——教授之前行3

为显示所说正法根源清净而开示作者殊胜3

圆满种族中受生之事理4

获得功德事理4

一、知见广博获得教法功德之事理4

二、获得修证功德之事理5

对圣教所作的事业6

一、在印度所作的事业6

二、在藏区所作的事业6

为使习者对教授发起敬重而开示佛法殊胜9

通达一切圣教互不违逆的殊胜9

显见一切佛语皆为教授的殊胜11

容易获得佛陀密意的殊胜13

极大恶行自行息灭的殊胜13

如何讲说听闻具有二种殊胜的正法14

听闻的轨理14

一、思念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14

二、对佛法和说法者发起恭敬14

三、正式听闻的轨理15

(一)断器三过15

(二)依六种想15

讲说的轨理17

一、思虑说法的殊胜利益17

二、发起事奉佛及佛法18

三、以何种意乐和加行说法18

四、对某些对象该不该说法的分别19

完结时共同作行的轨理19

以正确教授引导弟子的次第20

修道的根本——亲近善知识的轨理20

一、为使弟子发起定解而稍加开释20

(一)所依善知识的性相21

(二)能依弟子的性相23

(三)弟子如何依止善知识的轨理24

1.以意乐亲近的轨理24

(1)总示亲近的意乐24

(2)明示正信为根本25

第二卷27

(3)随念师恩而发起敬重28

2.以加行亲近的轨理28

(四)依止善知识的殊胜利益29

(五)不依止善知识的过患31

(六)对上述诸义的结语32

二、略说修习轨理32

(一)正式修习法轨32

1.正修时的作法32

(1)加行32

(2)正行35

一般修法35

此处的修法35

(3)完结35

2.不修时的作法36

(二)破除对此修习轨理的邪执分别40

依止后的修心次第44

一、策励求取人身暇满之心要44

(一)认识暇满44

1.闲暇44

2.圆满45

(二)思考暇满意义重大46

(三)思考暇身极其难得47

第三卷50

二、摄取心要的方法50

(一)对道的总体设置发起定解50

1.三士道总摄一切佛语之理50

2.以三士道门依次引导之原因51

(1)显示何为以三士道门引导之义51

(2)依此次第引导之原因52

(二)正式宣说摄取心要之理56

1.下士共道次第如何修心56

(1)正修下士道意乐56

第一,发起希求后世之心56

甲、思虑此世不能久住并思念必死56

甲一,不修念死之害56

甲二,修习念死之利57

甲三,发起何等念死之心57

甲四,修习念死之理58

乙、思虑后世将生何趣即善恶二趣之苦乐64

乙一,思量地狱诸苦64

乙二,思量畜生众苦68

第四卷70

乙三,思量饿鬼众苦70

第二,依止后世安乐之方便73

甲、趣入圣教之最胜门径——净修皈依73

甲一,以何作为皈依之因73

甲二,依止此因所皈依之境74

认识皈依之境74

皈依三宝的原因74

甲三,如何皈依之理74

甲四,皈依后所学次第79

其一,《摄分》中所出次第79

其二,教授中所出次第79

乙、一切善乐之根本——发胜解信87

乙一,思量总业果87

其一,总体思量87

其二,分别思量89

第五卷92

乙二,思量别业果103

其一,异熟功德103

其二,异熟果报104

其三,异熟因缘104

乙三,思量后正行进止之理105

其一,总示105

其二,别示由四力净修之理107

(2)生此意乐之准量110

(3)遣除对此的邪妄分别111

第六卷112

中士及其共同道次第113

2.中士共道次第如何修心113

(1)正修意乐113

第一,认识希求解脱之心113

第二,如何发起解脱心之方便113

甲、以苦、集法门思量114

甲一,思量苦谛生死过患114

显示四谛中先说苦谛之意义114

正修苦谛115

甲二,思量集谛流转次第125

其一,产生烦恼之理125

其二,烦恼集业之理127

其三,死殁及结生之理129

第七卷134

乙、以十二缘起法门思量134

乙一,支分类别134

乙二,支分概述136

乙三,几世圆满137

乙四,总摄此等含义138

(2)生此意乐之准量138

(3)遣除对此之邪妄分别139

(4)抉择能趣入解脱道之自性140

甲、以何种身灭除生死141

乙、修何等道灭除生死143

第八卷149

上士道次第之清净愿心和总习菩萨行之理150

3.上士道共道次第如何修心150

(1)显示进入大乘之门唯是发心150

(2)如何发心之理153

甲、依靠何因并如何发起153

甲一,从四缘生起153

甲二,从四因生起154

甲三,从四力生起154

乙、修菩提心之次第155

乙一,依止觉窝尊者传承七种因果教授修习155

第九卷166

乙二,依据寂天教典修习166

丙、生此菩提心之准量170

丁、按此仪轨受持170

丁一,未得者令得170

其一,从何受戒之境170

其二,何为受戒之所依170

其三,如何受戒之仪轨171

丁二,已得者守护不坏173

其一,修学此生中不退发心之因173

其二,修学余生中不离发心之因176

丁三,犯戒后如何悔改之方法179

(3)发心后学修菩萨行之理181

甲、发心后必须学修学处的原因181

第十卷182

乙、显示学习智慧和方便之其中一分则不能成佛182

丙、讲说学修学处的次第189

丙一,总体讲说学修大乘之理189

其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189

其二,净修后受取菩萨律仪190

其三,受戒后如何学修之理190

什么是所学处190

此中总摄诸学处之理190

对此学修之次第194

一是学修总行之理194

学修成熟自身的佛法——六度194

之一,学修布施194

布施的自性194

发起趣入布施之方便194

布施的差别197

第十一卷202

总结上述诸义207

之二,戒律波罗蜜多208

戒律之自性208

趣入修习戒律之方便209

戒律之差别210

如何修行戒律211

总结上述诸义211

之三,忍辱波罗蜜多212

忍之自性212

趣入修习忍辱之方便212

忍辱之差别215

第十二卷222

如何修习忍辱226

总结上述诸义226

之四,修习精进波罗蜜多226

精进之自性227

趣入修习精进之方便227

精进之差别227

第十三卷236

如何修习精进238

总结上述诸义238

之五,修习静虑波罗蜜多239

静虑之自性239

修习静虑之方便239

静虑之差别239

如何修习静虑240

综述静虑诸义240

之六,修习智慧(般若)波罗蜜多240

智慧之自性240

生起智慧之方便241

智慧之差别245

如何修习智慧246

总结上述诸义246

学修成熟他人相续之佛法——四摄247

之一,四摄之自性247

之二,设立四摄之原因247

之三,四摄之作业247

之四,摄受眷属必须依靠四摄247

之五,略加广说247

第十四卷250

二是特别学修后二种波罗蜜多即学修奢摩他(止)和毗钵舍那(观)250

之一,修习止、观之胜利250

之二,显示此二者含摄一切三摩地251

之三,止、观之自性252

之四,必须止观双修的原因254

之五,认定次第之理256

之六,分别学修之理258

【学修奢摩他之理】258

学修奢摩他资粮258

依此资粮修习奢摩他259

〖引生无过三摩地之理〗261

第一点:心系所缘前之修法261

第二点:心住所缘时之修法261

第十五卷266

第三点:心住所缘后之修法273

第十六卷281

上士道次第中由学修菩萨行,学修静虑之自性奢摩他之理〖依此引生住心次第〗281

第一点:真实引生住心次第281

第二点:通过六力成办之理282

第三点:具备四种作意284

通过修行成办奢摩他之准量285

第十七卷298

上士道次第中由学修菩萨行学修智慧之自性——毗钵舍那之理【学修毗钵舍那之理】300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300

辨识了义与不了义经典301

诠释龙猛思想的生成过程302

抉择空性正见之理304

〖悟入真实义之次第〗304

〖正抉择真实义〗306

第一点:识别正理所破307

必须明确了知所破的原因307

遮遣他宗未明了所破而妄加破除307

遮遣认识所破范围过大307

说其所欲307

显其非理308

[显示破斥中观不共胜法]308

第十八卷314

[显示所设问难皆非能破]320

观察以正理能否堪忍思择而破但不能破321

观察以正量能否成立而破除,但不能破324

第十九卷329

观察是否四句所生而破,但不能破335

以有无等四句而破却不能损害337

遮遣认识所破范围过小340

第二十卷344

明了自宗所破的道理344

阐明所破的含义344

对其他所破加不加此义之理350

阐释对所破应不应加以胜义简别351

第二点:破所破应成和自续以谁而破354

认识应成和自续之含义354

破除他宗355

[说他宗之见]355

[破他宗之见]357

第二十一卷362

安立自宗367

[正面破除自续]367

[与自宗不同之理]374

要心生正见应当随谁而行378

第二十二卷379

第三点:依此行作使自身生起正见之理379

第一部分:抉择补特伽罗无我379

抉择“我”无自性379

显示由此破除我所394

此等正理也可结合其他之理395

第二十三卷396

第二部分:抉择法无我396

第三部分:修习此等正见断除盖障之理401

毗钵舍那之类别404

如何修习毗钵舍那之理406

破他宗406

第二十四卷411

立自宗411

〖安住修与观察修二者同修之理〗411

〖对此断除诤论〗414

〖略述修习心要〗417

修习成就毗钵舍那之量418

【止(奢摩他)观(毗钵舍那)双运法】421

丙二,特别讲说修学金刚乘之理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