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流体力学 人体循环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流体力学 人体循环系统
  • (美)钱德兰,(美)里特杰斯,(美)尤甘纳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7205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生物流体力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流体力学 人体循环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与心血管生理学1

第1章 流体力学原理1

1.1 引言1

1.2 流体的固有属性1

1.2.1 密度1

1.2.2 黏度4

1.2.3 可压缩性5

1.2.4 表面张力5

1.3 流体静力学6

1.4 质量和动量的宏观平衡7

1.4.1 质量守恒7

1.4.2 动量守恒9

1.5 质量和动量的微观平衡11

1.5.1 质量守恒11

1.5.2 动量守恒13

1.5.3 数学解17

1.6 伯努利方程21

1.7 无量纲分析24

1.8 直管中的流体力学26

1.8.1 流动稳定性及相关特性26

1.8.2 流动脉动的影响30

1.9 边界层分离32

习题33

参考文献33

第2章 固体力学简介34

2.1 材料力学简介34

2.1.1 弹性行为34

2.1.2 工程应变和真实应变36

2.1.3 增量弹性模量36

2.1.4 泊松比36

2.1.5 切应力与切应变37

2.1.6 广义胡克定律38

2.1.7 体积模量40

2.2 薄壁圆管问题40

2.3 厚壁圆管问题42

2.3.1 平衡方程42

2.3.2 相容条件42

2.4 黏弹性45

习题47

参考文献48

第3章 心血管生理49

3.1 引言49

3.2 心49

3.2.1 概述49

3.2.2 心的结构51

3.2.3 心传导系51

3.2.4 心的功能54

3.3 心瓣膜57

3.4 体循环58

3.5 冠状动脉循环63

3.6 肺循环和肺的气体交换66

3.7 脑循环和肾循环68

3.7.1 脑循环68

3.7.2 肾循环69

3.8 微循环70

3.9 循环的调节72

3.10 动脉粥样硬化73

3.10.1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73

3.10.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过程74

3.10.3 生理学意义77

习题78

参考文献78

第二部分 人体循环系统生物力学83

第4章 血液的流变特性和血管的力学特性83

4.1 血液的流变特性83

4.1.1 毛细管测黏法、同轴圆筒测黏法、锥-板测黏法的黏度测定及理论83

4.1.2 血液的物理属性87

4.1.3 血液的黏性88

4.1.4 非牛顿流体压力-流动关系99

4.1.5 流动及其产生的应力诱导溶血和血小板的激活105

4.2 血管的力学性能107

4.2.1 血管壁的结构组分及材料属性107

4.2.2 血管的材料特性110

4.2.3 血管壁的残余应力114

4.2.4 心肌的材料特性115

4.3 总结116

习题116

参考文献118

第5章 静态和定常流模型119

5.1 引言119

5.2 循环系统中的流体静力学119

5.3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120

5.3.1 相对静水压的测量120

5.3.2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121

5.3.3 心瓣膜狭窄122

5.4 刚性管流动模型126

5.4.1 血管阻力128

5.4.2 血管阻力的局部变化129

5.5 动脉入口长度的计算及其对流动发展的影响129

5.6 可塌陷血管中的血液流动132

5.7 总结134

习题134

参考文献136

第6章 非定常流与非均匀几何形状模型137

6.1 引言137

6.2 人体循环系统中的Windkessel模型137

6.3 脉动血流动力学的连续模型139

6.3.1 动脉系统中的波传播139

6.4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流动力学理论157

6.4.1 低压理论、低壁面切应力理论和高壁面切应力理论159

6.4.2 随时间变化的壁面切应力、振荡剪切指数和壁面切应力梯度161

6.5 壁面切应力及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162

6.6 动脉弯曲和分叉处的流动164

6.6.1 弯曲血管164

6.6.2 分支与分叉168

6.7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处的流动171

6.8 总结178

习题178

参考文献179

第7章 原生心瓣膜180

7.1 引言180

7.2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181

7.2.1 力学性能182

7.2.2 瓣膜动力学185

7.3 二尖瓣和三尖瓣187

7.3.1 机械性能191

7.3.2 瓣膜动力学193

习题196

参考文献197

第三部分 心血管植介入体、生物力学测量技术及计算机仿真203

第8章 人工心瓣膜动力学203

8.1 引言203

8.2 人工心瓣膜发展历史简介204

8.2.1 机械瓣204

8.2.2 组织材料瓣膜207

8.2.3 机械瓣膜与生物组织瓣膜对比小结210

8.2.4 经导管(介入)瓣膜210

8.2.5 当前使用的人工心瓣膜212

8.3 人工心瓣膜的血流动力学评价213

8.3.1 压力降213

8.3.2 有效开口面积214

8.3.3 反流216

8.3.4 血流状态(flow patterns)与切应力217

8.3.5 人工心瓣膜渗漏224

8.3.6 空化现象和高强度振荡信号225

8.4 凝血风险和血流破坏的体外研究227

8.4.1 血栓沉积的影响227

8.5 人工心瓣膜的耐久性228

8.5.1 磨损228

8.5.2 疲劳229

8.5.3 矿化229

8.6 当前瓣膜设计的发展趋势230

8.7 总结231

习题231

参考文献232

第9章 血管治疗技术233

9.1 血管搭桥植入物233

9.2 动静脉瘘234

9.3 血管搭桥材料的类型235

9.4 血管搭桥的临床经验238

9.5 生物力学与吻合口内膜增生239

9.6 血管成形术、支架和腔内支架植入247

9.7 支架植入的生物力学252

习题255

参考文献255

第10章 流体动力学测量技术257

10.1 引言257

10.2 血压的测量257

10.3 血流的测量259

10.4 阻抗测量262

10.5 流场可视化265

10.6 超声多普勒测速269

10.7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281

10.7.1 技术特征281

10.7.2 探头规格282

10.7.3 光检测器(光电探测器)284

10.7.4 信号处理285

10.7.5 LDV生理脉动流场测量的平均相位窗285

10.8 核磁共振成像与速度映射技术286

10.8.1 切片激发287

10.8.2 空间编码288

10.8.3 成像过程和脉冲程序289

10.8.4 相位对比核磁共振290

10.8.5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292

习题297

参考文献297

第11章 血液循环系统计算流体力学298

11.1 引言298

11.2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技术299

11.2.1 控制方程299

11.2.2 网格生成300

11.2.3 离散化技术302

11.2.4 时间积分303

11.2.5 泊肃叶流仿真、结果验证及网格无关性304

11.3 生物力学建模307

11.3.1 典型区域的几何构型307

11.3.2 血液流变特性模拟308

11.3.3 边界条件309

11.3.4 稳态与非稳态流动分析311

11.3.5 二维和三维模拟313

11.3.6 流固耦合分析314

11.4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流体动力学仿真314

11.4.1 人体主动脉315

11.4.2 颈动脉分支316

11.4.3 主动脉分支317

11.4.4 冠状动脉分支318

11.4.5 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和脑动脉瘤)319

11.4.6 动脉狭窄320

11.4.7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321

11.4.8 瓣膜动力学仿真322

11.5 未来方向:多尺度模拟325

11.6 总结325

11.7 计算机仿真程序325

参考文献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