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记文献学简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淑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653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史记》-文献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记文献学简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史记文献学》的学科规范化及研究目标1
第一章 《史记》作为汉代以前历史文献总汇的价值和意义7
一、将口述资料与文字文献结合起来8
二、将编年文献与记言文献结合起来10
三、将断代资料与中华文明发展史结合起来12
第二章 作者的生命历程与处理文献的态度变化15
一、司马迁的生卒年15
(一)生年并行两说15
(二)卒年无定论23
二、司马迁的史学世家与《史记》的著述32
(一)根据《太史公自序》整理的司马迁家谱32
(二)司马谈的临终遗言与《史记》的著述32
(三)司马迁的真孝和大孝39
三、司马迁的家族背景与《史记》的包容性42
(一)司马迁家族背景材料的分析42
(二)司马迁的家族背景与《史记》内容的包容性43
四、《武帝本纪》与《史记》著述的关系47
(一)《武帝本纪》与《封禅书》47
(二)《武帝本纪》是否司马迁手笔的几种说法65
(三)司马迁《武帝本纪》缺失原因之探析69
五、李陵事件与《史记》写作倾向的改变72
(一)处世心态75
(二)审视历史的角度76
(三)直接影响了《史记》的选材78
(四)直接影响了《史记》的写作风格81
第三章 《史记》的材料收集和整理85
一、《史记》的材料收集85
(一)古今典籍85
(二)秦代图书律令87
(三)汉代档案88
(四)实地考察访古问故93
(五)亲身闻见95
二、《史记》整理文献的基本原则97
(一)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97
(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拾遗补艺98
(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择其言尤雅者98
(四)疑则传疑;著其明,疑者阙之99
三、《史记》的文献使用方法101
(一)编纂101
(二)考辨103
(三)两存107
(四)以训诂代原文108
(五)一事分散数篇,全书“互见”109
四、《史记》的小说化手法112
(一)大胆著录传说之史实113
(二)录入遗闻佚事增加情趣114
(三)以基本史实为基础夸张或虚构细节117
(四)著录神灵怪异增加神话色彩120
第四章 《史记》的体例安排124
一、本纪——天子与时势的主宰者125
(一)“天子称本纪”126
(二)时事主宰者130
二、表——天下大势阶段发展的记录136
三、书——著立政之纲140
(一)“八书”的性质:通古今典章制度之变140
(二)“八书”的作用:实现“通古今之变”之目标142
(三)“八书”的写法146
四、世家——分封诸侯国的兴衰更替147
(一)三十世家的分类149
(二)三十世家“通古今之变”的意义150
(三)三十世家的特例及其进步意义155
五、列传——以具体的人物使《史记》丰富多彩、细致生动158
(一)《史记》“列传类”人物传记的选择标准158
(二)《史记》研究家对“列传”的解说160
(三)列传的类别161
(四)“列传”的体例价值、排列特点和传记的独立性163
第五章 《史记》的亡缺、补续及辨伪165
一、《史记》亡缺研究简介165
二、《史记》补续情况简介170
三、《史记》续补辨伪情况172
(一)关于褚少孙续补《史记》173
(二)关于冯商续补《史记》177
(三)关于其他诸家续补《史记》的辨析178
四、《史记》自身的史实辨伪180
第六章 《史记》的版本和校勘182
一、《史记》版本情况概述183
二、《史记》早期写本的版本问题189
(一)《史记》正副本之关系及其流传的争议189
(二)《史记》写本简介194
三、《史记》的宋元刻本199
四、明清以后的《史记》刻本206
第七章 《史记》的史实考订:以出土文献为依据211
一、以甲骨文为基础的考索211
二、以青铜器为基础的考索216
三、以简帛文献为基础的考索219
四、以新出土纸质文献为基础的考索222
第八章 《史记》注释学研究:以三家注为例224
一、三家注《史记》的主要内容224
(一)收录异文,注释文字224
(二)补注史实225
(三)补注地理及典章制度资料227
(四)收录评论文字229
(五)收录不同说法230
二、三家注对《史记》和旧注的注释和勘正231
(一)裴骃《史记集解》231
(二)司马贞《史记索隐》233
(三)张守节《史记正义》236
三、《史记》三家注不可废238
第九章 《史记》本土文献的历史演进247
一、汉魏晋南北朝:《史记》研究的肇始期247
(一)传播《史记》248
(二)补、续、辨、注《史记》248
(三)认同并阅读《史记》249
(四)总评《史记》:开始了《史记》研究250
二、唐代:《史记》学的确立期254
(一)《史记》学的确立254
(二)“三家注”对史记学的贡献256
(三)韩柳对《史记》文学功绩的揄扬257
三、宋:《史记》学的发展期258
(一)宋人对《史记》的重视258
(二)宋人《史记》评点形成风气261
(三)班马异同成为一门学问264
四、元明:《史记》学的拓展期271
(一)元代《史记》研究的成绩271
(二)明人《史记》研究的热潮274
(三)明代评点《史记》的杰出成绩278
五、清代:《史记》学的深入期285
(一)清人《史记》研究成果丰厚的原因285
(二)清人《史记》研究成果概说287
(三)清代十部著名《史记》研究著作简介292
六、近现代:《史记》研究的理论提升期295
(一)传统考证学的深入295
(二)评论《史记》的新变化296
(三)近现代六种重要《史记》研究著作简介296
七、建国以后:《史记》研究的全面开花298
(一)建国初《史记》学人的努力299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史记》学人的丰硕成果299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十二部重要《史记》学术著作简介301
第十章 域外《史记》研究综述305
一、《史记》海外流传情况概说305
二、《史记》海外研究情况概说306
(一)日本镰仓、室町时期的史记研究307
(二)日本江户时期的史记研究308
(三)明治以后的《史记》研究308
(四)战后日本的史记研究308
三、《史记》海外研究名著《史记会注考证》简介309
后记310
热门推荐
- 3565591.html
- 921185.html
- 3122202.html
- 1685947.html
- 291305.html
- 1879034.html
- 2121918.html
- 1336473.html
- 2194597.html
- 609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3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3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0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4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3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