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电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赟,刘骏跃,黄向慧编著(西安文理学院机电系)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190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电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电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
1.1 电荷与电流2
1.1.1 电荷的定义和特性2
1.1.2 电流的参考方向3
1.1.3 电流的定义3
1.2 电压4
1.2.1 电压的定义4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4
1.3 功率和电能5
1.3.1 电功率的定义5
1.3.2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5
1.3.3 功率守恒与电能的计算6
1.4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6
1.4.1 电路元件的集总假设6
1.4.2 电路模型7
1.5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7
1.5.1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的概念7
1.5.2 线性电阻的特性8
1.5.3 电阻元件上的功率与能量9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0
1.6.1 电压源的概念与伏安特性10
1.6.2 电流源的概念与伏安特性11
1.6.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11
1.7 受控源12
1.7.1 受控源的定义12
1.7.2 线性受控源12
1.8 基尔霍夫定律13
1.8.1 支路、结点和回路的概念13
1.8.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4
1.8.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5
习题17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21
2.1 电路等效的概念21
2.2 无源一端口的等效电阻22
2.2.1 无源一端口等效电阻的概念22
2.2.2 电阻元件的串联与并联23
2.2.3 含受控源一端口等效电阻的计算25
2.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26
2.3.1 电压源的串联与并联26
2.3.2 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27
2.3.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27
2.4 实际电源模型和等效变换28
2.4.1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28
2.4.2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29
2.5 电阻Y连接和△连接电路的等效变换31
习题34
第3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8
3.1 电路的拓扑关系38
3.1.1 图的初步概念38
3.1.2 电路模型和图的关系40
3.2 电路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41
3.2.1 电路KCL方程的独立性41
3.2.2 电路KVL方程的独立性41
3.3 支路电流法42
3.4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44
3.4.1 网孔电流法44
3.4.2 回路电流法47
3.5 结点电压法49
习题53
第4章 电路定理57
4.1 线性电路57
4.1.1 线性电路的概念57
4.1.2 线性电路方程的性质57
4.2 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58
4.2.1 叠加定理58
4.2.2 齐性定理61
4.3 替代定理62
4.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63
4.4.1 戴维南定理63
4.4.2 诺顿定理66
4.5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67
4.6 对偶原理68
习题70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74
5.1 电容元件74
5.1.1 电容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74
5.1.2 电容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75
5.1.3 电容元件的串、并联76
5.2 电感元件77
5.2.1 电感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78
5.2.2 电感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79
5.2.3 电感元件的串、并联80
习题81
第6章 一阶电路分析85
6.1 动态电路与换路定则85
6.1.1 动态电路和状态变量86
6.1.2 动态电路的换路定则87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9
6.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93
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与三要素法96
6.4.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96
6.4.2 三要素法97
6.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99
6.5.1 单位阶跃函数99
6.5.2 阶跃函数在电路中的应用100
6.5.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01
6.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02
6.6.1 单位冲激函数102
6.6.2 单位冲激函数的性质103
6.6.3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104
6.6.4 冲激响应105
6.7 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关系106
习题108
第7章 二阶电路分析113
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13
7.1.1 过阻尼响应114
7.1.2 临界阻尼响应115
7.1.3 欠阻尼响应115
7.2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117
7.2.1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17
7.2.2 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19
7.3 一般二阶电路120
习题122
第8章 正弦量与相量125
8.1 正弦量125
8.1.1 正弦量的三要素125
8.1.2 有效值的定义、正弦量的有效值126
8.1.3 正弦量的相位差127
8.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128
8.2.1 复数128
8.2.2 相量的定义130
8.2.3 时域运算和相量运算的关系131
8.3 三种基本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关系132
8.3.1 电阻元件的相量关系133
8.3.2 电感元件的相量关系133
8.3.3 电容元件的相量关系134
8.3.4 KCL、KVL的相量形式135
8.4 阻抗和导纳136
8.4.1 阻抗和导纳的定义136
8.4.2 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138
8.5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139
8.5.1 阻抗的串联139
8.5.2 阻抗(导纳)的并联140
习题141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44
9.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144
9.2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48
9.2.1 瞬时功率148
9.2.2 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149
9.2.3 无功功率150
9.2.4 视在功率150
9.2.5 R、L、C元件的有功和无功功率150
9.3 复功率151
9.4 功率因数的提高151
9.5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输153
习题155
第10章 三相电路159
10.1 三相对称电压159
10.1.1 三相对称电压的产生159
10.1.2 三相电源的连接160
10.2 三相负载162
10.2.1 三相负载的连接162
10.2.2 三相负载中的电流和电压163
10.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63
10.3.1 负载Y连接电路的计算163
10.3.2 负载△连接电路的计算165
10.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66
10.5 三相电路的功率168
10.5.1 三相电路的功率168
10.5.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168
习题170
第11章 耦合电感电路174
11.1 耦合电感174
11.1.1 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174
11.1.2 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177
11.2 耦合电感的串联与并联177
11.2.1 耦合电感的串联178
11.2.2 耦合电感的并联179
11.3 空芯变压器181
11.4 理想变压器182
11.4.1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182
11.4.2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183
11.4.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184
习题185
第12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189
12.1 串联电路的频域响应与谐振189
12.1.1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189
12.1.2 RLC串联电路谐振的条件与特点190
12.1.3 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通频带和选择性191
12.2 并联谐振193
12.2.1 并联电路谐振的条件193
12.2.2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193
12.3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195
12.3.1 频域网络函数的定义195
12.3.2 网络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195
12.4 波特图197
12.4.1 对数坐标与分贝的概念197
12.4.2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波特图198
12.5 滤波器200
习题201
第13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04
13.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傅里叶分解204
13.1.1 非正弦周期信号204
13.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205
13.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207
13.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207
13.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208
13.2.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208
13.3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209
13.4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210
13.5 傅里叶变换简介211
13.5.1 傅里叶积分211
13.5.2 傅里叶变换211
习题212
第14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215
1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15
14.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216
14.2.1 线性性质216
14.2.2 微分性质217
14.2.3 积分性质217
14.2.4 延迟性质218
14.3 s域电路定律和运算电路模型219
14.3.1 s域电路定律219
14.3.2 基本电路元件的s域模型220
14.3.3 s域电路方程221
14.4 F(s)的分解及拉普拉斯反变换222
14.4.1 单根情况223
14.4.2 共轭复根情况224
14.4.3 重根情况224
14.5 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25
14.6 s域网络函数228
14.6.1 s域网络函数的定义228
14.6.2 s域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230
14.6.3 极点与冲激响应230
14.7 卷积积分232
14.7.1 卷积积分的定义232
14.7.2 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定理233
14.7.3 卷积积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34
习题235
第15章 电路的矩阵方程240
15.1 关联矩阵240
15.1.1 关联矩阵的概念240
15.1.2 用关联矩阵表示的KCL和KVL方程241
15.2 回路矩阵242
15.2.1 回路矩阵的概念242
15.2.2 用回路矩阵表示的KVL和KCL方程243
15.3 割集与割集矩阵244
15.3.1 割集的定义244
15.3.2 割集矩阵245
15.3.3 用割集矩阵表示的KVL和KCL方程246
15.4 回路电流矩阵247
15.4.1 复合支路247
15.4.2 回路电流矩阵方程247
15.4.3 含受控源的复合支路249
15.5 结点电压矩阵249
15.5.1 复合支路249
15.5.2 结点电压矩阵方程250
15.6 割集电压矩阵252
15.7 状态方程及矩阵表示253
习题255
第16章 二端口网络260
16.1 二端口网络260
16.2 二端口网络参数261
16.2.1 Y参数261
16.2.2 Z参数263
16.2.3 H参数265
16.2.4 T参数266
16.2.5 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268
16.3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269
16.4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271
16.4.1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271
16.4.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272
16.4.3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273
16.5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274
16.5.1 回转器274
16.5.2 负阻抗变换器275
习题276
第17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280
17.1 非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80
17.1.1 非线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81
17.1.2 非线性电路的迭代计算分析法281
17.2 非线性电路的近似分析方法282
17.2.1 分段线性化分析法282
17.2.2 小信号分析法283
习题286
部分习题答案288
参考文献302
热门推荐
- 894621.html
- 867650.html
- 2848439.html
- 1437327.html
- 452474.html
- 876428.html
- 162547.html
- 2687709.html
- 75508.html
- 324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0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7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6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4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2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6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