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 住宅、生态、治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拓,(日)水内俊雄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466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城市-住宅建设-研究-中国;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研究-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 住宅、生态、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结构形态维度:内城区再开发及其空间重组第一章 空间重塑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研究:以棚户区为中心3
一、早期上海市棚户区的空间变迁研究3
(一)1949年以前上海市棚户区产生与发展的空间过程4
(二)1949年以前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的影响因素11
二、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市棚户区的空间变迁研究18
(一)棚户区改造的实践19
(二)棚户区空间格局的变迁23
三、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棚户区的空间变迁研究26
(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棚户区加速改造的空间过程26
(二)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的驱动机制40
(三)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以2000年为例53
四、结语69
第二章 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70
一、中心与边缘:城市空间结构的延续71
二、棚户区改造80
(一)“社会主义城市”:生产先于消费、内地优于沿海80
(二)城市秩序优先:遣散流民、收容游民82
(三)棚户区改造:政治需要与财政限制84
三、“下只角”:城市贫困的固化90
(一)住宅贫困与城市社会分层90
(二)“苏北人”:族群性如何被维持95
四、结语99
第三章 地域性特色住宅的空间变迁:以上海里弄为中心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二、里弄的兴盛(1860—1949)103
(一)早期里弄分布的逐渐扩展——从晚清到辛亥革命(1860—1912)103
(二)里弄形态的百花齐放——从辛亥革命到建国之初(1912—1949)109
三、里弄的衰败与更新(1949—2005)119
(一)里弄的式微——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1949—1978)120
(二)里弄的初步改造——从改革开放到“九五”规划(1978—1996)121
(三)里弄更新的提速阶段(1996—2005)126
四、里弄的现状考察131
五、结语157
第四章 内城区再开发的都市经验之二:上海159
一、不同的经济时期上海旧区改造的不同做法160
二、上海旧区改造的主要路径与未来的模式选择164
三、影响和制约上海旧区改造进程的主要因素168
(一)政府的理念演进168
(二)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170
(三)土地政策的变化171
(四)动迁居民的心态取向172
(五)城市规划的干预173
(六)人口迁移的选择认同174
(七)重大事件带来的机遇175
四、上海旧区改造的经济政策设计176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177
(二)动迁补偿政策178
(三)土地使用政策179
五、结语180
第五章 内城区再开发的都市经验之一:北京183
一、内城区188
(一)开发型产业190
(二)住房市场192
(三)内城项目194
(四)空间形态199
二、城市边缘200
(一)卫星镇203
(二)非正式开发205
三、结语210
第二编 社会系统维度:社会构成变动及其空间转换第六章 农民市民化与城市社会空间的转变215
一、社会空间格局从分散布局到空间体系的构筑216
二、社会空间流动从地域凝固到空间开放的催化219
三、社会空间治理从政区分割到区域联动的形成223
第七章 社会差别及其空间排斥与包容:以战后的大阪为例229
一、围绕着少数派的都市政治——法制化与政策化233
二、棚户住宅对策,爱邻对策,同和对策与在日朝鲜人世界238
三、1975年的情况与课题245
第八章 异域视线中的近代上海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视角251
一、日本人的近代(1840—1949年)上海形象252
二、为什么日本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上海进行的研究并不兴盛?258
三、参照横光利一研究建构近代上海地理学263
四、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社会274
(一)近代上海的地域分化274
(二)日本居留民社会的形成277
五、试分析关于上海的旅行指南282
(一)旅行指南在上海表象中的地位282
(二)关于上海的旅行指南的目录和介绍285
(三)上海旅行指南在记事类别上的倾向295
第三编 生态环境维度:城市环境变迁及其空间优化第九章 “近自然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新向度305
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理念是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05
二、近自然型生态恢复是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306
(一)绿、林地乡土种多样性低,近自然化程度不高307
(二)绿地民族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高307
(三)绿、林地林型单一,种类和结构配置不尽合理,种植养护体系有待完善308
(四)居住区的高密度、高容积率化,造成绿化覆盖率和户均绿地面积的严重缩水308
(五)城市水系萎缩、污染严重、治理与建设过于人工化和景观化309
三、近自然型生态恢复的理论、手法和应用312
(一)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312
(二)城市近自然水系的建设319
四、结语327
第十章 城市更新与上海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29
一、上海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区域的分化330
二、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变迁332
三、大气环境的空间变迁335
四、城市绿化建设的空间变迁339
五、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年际变化340
六、上海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引起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41
(一)经济的快速增长影响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41
(二)人口的再分布影响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43
(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45
(四)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加强影响生态环境的空间变迁347
七、结语348
第十一章 生态住宅与城市“近自然型”水景观建设351
一、日本生态住宅建设与“多自然型”水景观建设352
(一)日本生态住宅建设的现状352
(二)日本“多自然型”水景观的建设352
二、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分析355
(一)上海65家有影响水景住宅成为调查对象,制定的5项评价指标科学合理355
(二)水景建设重视观赏性和亲水性,健康度成为水景质量的“瓶颈”,补水措施造成对管护的压力,自然性与观赏性相辅相成357
(三)14家优秀水景住宅被评为“近自然型”水景住宅358
(四)非生态型人工水景阻碍了居住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362
(五)城市人工水景住宅建设需要新理念、新导向、新模式、新技术367
三、“近自然型”水景是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368
(一)人工水景成为当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热点368
(二)“近自然型”人工水景是居住区水景建设的最佳选择369
(三)“近自然型”水景的建设模式与技术370
(四)开展“近自然型”水景建设和旧有水景改造,推动上海生态型城市进程370
四、结语371
第四编 公共治理维度:大都市治理及其空间演变375
第十二章 上海住房制度的转变与住房开发375
一、住房制度的历史性变迁——从实物分房到商品化376
(一)毛泽东时代的住房制度——由国家进行实物分房376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住房制度——谋求商品化转变的住房制度改革378
二、上海的住房开发史383
(一)城镇计划与住房政策的关联383
(二)毛泽东时代的住房开发384
(三)市场化之后的住房开发387
三、上海市住房的空间性分布390
(一)多种住房形态和地段差异导致住房市场的多极分化390
(二)与城市规划的关联393
四、结语394
第十三章 郊区城镇发展与基层政区改革:以浦东为例395
一、城市化进程中浦东基层政区不适应性的具体表现396
(一)乡镇基层政区与区域发展不适应的一般性表现397
(二)乡镇基层政区与浦东开发不适应的特殊性表现398
二、城市化进程中浦东基层政区不适应性的历史根源400
(一)浦东成陆过程与水系格局的潜在制约400
(二)前期阶段:从昆山与华亭的分治到川沙厅的设立402
1.浦东的经济开发进程与政区设置的逐步调整404
2.川沙抚民厅的设立与浦东政区不合理性的初步形成(三)后期阶段:从川沙厅到浦东新区的成立404
1.经济重心与行政中心的日益分离所导致的外在矛盾2.浦东行政区划演变整合与分化所形成的内在矛盾三、浦东基层政区调整的基本策略及其评析410
(一)从滞后到前瞻:构筑适应城市化新格局的政区框架410
(二)从自在到自为:把握适应城市化新格局的调整时机411
(三)从多元到一元:形成适应城市化新格局的行政中心412
(四)从分立到互动:确立适应城市化新格局的发展理念414
四、浦东基层政区调整的启示415
第十四章 香港城市更新:从发展局到重建局419
一、导言419
二、香港城市更新历史421
三、1997年以前的土地发展局的重建活动424
(一)第一阶段:与主要的私人开发商的合作425
(二)第二阶段:直接开发与业主参与431
(三)1997年以前的土地发展局重建活动的评估436
(四)政策审议与向城市重建局的转型440
结论443
第五编 比较研究:国外城市更新巡礼451
第十五章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中外比较451
一、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特征452
(一)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化452
(二)城市社会空间两极化453
(三)城乡结合部居住形态多元化453
(四)城市社会结构重构化454
(五)城市“双城”现象凸显化455
(六)弱势群体居住空间边缘化455
(七)城乡二元结构空间显现化456
(八)城市部分社区老龄化457
二、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空间过程457
(一)社会分异与空间分异互动457
(二)社会流动与居住迁移互动459
(三)个人生态位势与空间生态位势互动460
(四)城市空间生态演替与政府调控互动461
(五)家庭生命周期与城市空间变迁互动463
三、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464
(一)国家意识形态影响464
(二)个体居住选择465
(三)开发商市场行为466
(四)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综合动力模式467
四、中外城市社会空间比较467
(一)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发展趋势比较467
(二)中外城市生活质量空间比较472
(三)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机制比较475
(四)中外城市贫困与剥夺比较476
第十六章 欧洲地区城市更新及其经验480
一、城市更新与经济复兴481
(一)城市产业的整体转型482
(二)旧城产业的改造提升484
(三)功能片区的重新开发486
二、城市更新与社会和谐489
(一)清除贫民窟490
(二)邻里重建491
(三)社区更新496
三、城市更新与文脉延续498
(一)传统文化风貌的整体维持498
(二)历史建筑保护的规范到位499
(三)新旧建筑布局的有机协调502
四、城市更新与公共管理503
(一)城市更新的运作模式503
(二)优化公共环境是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职能511
五、城市更新与建筑景观515
(一)对历史文化的再现与利用515
(二)对设计理念的追随与演绎517
(三)对生态环境的着力与创造519
六、结语522
第十七章 亚太地区城市更新及其经验524
一、城市更新之美国篇:曲折历程 毁誉参半525
(一)美国城市更新之路简述525
(二)美国城市更新中的若干关键问题532
二、城市更新之东亚篇:各有千秋 异彩纷呈545
(一)日本的城市更新:分类实施 共同治理546
(二)韩国的城市更新:城乡一体 共谋发展552
(三)新加坡城市更新:政府主导 重在保护561
热门推荐
- 1797157.html
- 2053821.html
- 1472922.html
- 3458055.html
- 397387.html
- 3670633.html
- 3352109.html
- 3340434.html
- 3053525.html
- 2859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0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5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4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