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
  • 罗国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499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药物分析;毒物-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药物分析学科的任务、发展和要求1

1.2 现代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2

1.2.1 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管理2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控制内容及其分析方法的演变2

1.2.3 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发展3

第2章 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11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2.1.1 仪器的发展趋势11

2.1.2 分析方法的发展11

2.1.3 化学计量学方法14

2.2 红外光谱法15

2.2.1 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15

2.2.2 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6

2.2.3 近红外光谱17

2.2.4 红外光谱软件技术的进展18

2.2.5 应用展望19

2.3 原子吸收光谱法19

2.3.1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19

2.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0

2.3.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1

2.3.4 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1

2.3.5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1

2.3.6 生成络合物间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1

2.3.7 应用展望22

2.4 荧光光谱法22

2.4.1 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2

2.4.2 药物荧光光谱分析技术24

2.4.3 应用举例25

2.4.4 应用展望27

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其联用技术27

2.5.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28

2.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28

2.5.3 联用技术29

2.5.4 应用展望32

2.6 薄层色谱法32

2.6.1 薄层色谱法的概述32

2.6.2 高效薄层色谱33

2.6.3 薄层色谱的展开方法34

2.6.4 检测方法34

2.6.5 薄层色谱与其它仪器分析方法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35

2.6.6 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35

2.7 气相色谱法36

2.7.1 气相色谱的分析过程和简单分类37

2.7.2 气相色谱流动相38

2.7.3 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气相色谱柱38

2.7.4 气相色谱的进样技术和分类40

2.7.5 样品处理方法与技术44

2.7.6 气相色谱检测技术46

2.7.7 气相色谱的分析对象和应用举例49

2.8 液相色谱法50

2.8.1 液相色谱法分类51

2.8.2 液相色谱固定相53

2.8.3 高效液相色谱仪56

2.8.4 多维色谱技术60

2.8.5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60

2.8.6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的展望64

2.9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65

2.9.1 方法概述66

2.9.2 生物样品的处理和待测成分富集67

2.9.3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67

2.9.4 毛细管电泳技术传统电泳分离模式以及理论发展68

2.9.5 研究热点69

2.9.6 毛细管电泳新技术71

2.10 多维色谱及联用技术72

2.10.1 多维气相色谱73

2.10.2 多维液相色谱75

2.10.3 多维毛细管电泳77

2.10.4 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78

2.10.5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联用79

参考文献79

第3章 波谱和电化学分析91

3.1 质谱91

3.1.1 质谱仪器及其基本原理91

3.1.2 应用96

3.2 核磁共振波谱102

3.2.1 核磁共振基础知识102

3.2.2 药物体外研究105

3.2.3 药物体内研究108

3.2.4 核磁共振新技术109

3.2.5 展望114

3.3 电化学分析法114

3.3.1 电化学测量系统概述114

3.3.2 伏安法和极谱法115

3.3.3 电位法120

3.3.4 电化学检测器及其应用124

3.3.5 电化学免疫分析126

3.3.6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128

3.4 化学计量学132

3.4.1 概述132

3.4.2 实验设计和优化132

3.4.3 模式识别134

3.4.4 主成分分析136

3.4.5 偏最小二乘回归139

3.4.6 回归分析140

参考文献141

第4章 化学合成药和生物药物分析146

4.1 化学合成药分析146

4.1.1 化学合成药的分析方法146

4.1.2 应用实例146

4.2 手性药物分离分析160

4.2.1 手性药物拆分方法概述161

4.2.2 手性拆分技术最新发展164

4.2.3 手性拆分实例168

4.2.4 手性药物拆分研究展望174

4.3 生物药物分析174

4.3.1 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与制备175

4.3.2 生物药物的质量及分析检验178

4.3.3 酶分析法180

4.3.4 生物传感器与酶传感器183

4.3.5 电泳法分析185

4.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新技术188

4.3.7 生物质谱法和核磁共振谱190

4.3.8 生物药物分析研究方法现状分析190

参考文献192

第5章 体内药物和中药分析195

5.1 体内药物与药物代谢分析195

5.1.1 样本采集与样品预处理195

5.1.2 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197

5.1.3 药物代谢研究的新技术——代谢物组学197

5.1.4 体内药物分析示例198

5.2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207

5.2.1 分析方法概述208

5.2.2 中药材及制剂分析实例215

参考文献229

第6章 药物分析前沿技术231

6.1 芯片技术231

6.1.1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231

6.1.2 微流控芯片技术232

6.1.3 微阵列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40

6.1.4 展望241

6.2 纳米药物分析242

6.2.1 纳米药物的定义242

6.2.2 纳米药物的主要特点243

6.2.3 纳米药物分析方法及其进展244

6.2.4 展望245

参考文献246

第7章 毒物分析概述251

7.1 毒物分析的任务、发展和特点251

7.1.1 毒物分析的任务251

7.1.2 中国毒物分析的发展251

7.1.3 毒物分析的特点252

7.2 毒物分析工作程序253

7.2.1 受理委托253

7.2.2 检验254

7.2.3 毒物分析结果255

7.3 毒物分析方法评价255

7.3.1 专属性255

7.3.2 灵敏度256

7.3.3 精密度与准确度256

7.3.4 回收率257

7.3.5 线性范围257

7.3.6 稳定性257

7.4 毒物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257

7.4.1 人员258

7.4.2 环境设施258

7.4.3 仪器设备258

7.4.4 操作技术规范258

7.4.5 检材的采集、接收和保护链259

7.4.6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259

7.4.7 数据复核260

7.4.8 结果报告260

第8章 毛发中毒物分析方法与进展261

8.1 毛发中毒物分析的特点261

8.2 毛发的采集与处理261

8.2.1 毛发的采集261

8.2.2 毛发的处理262

8.3 消化与提取262

8.3.1 消化262

8.3.2 提取263

8.4 毛发中的毒物分析方法264

8.4.1 免疫法265

8.4.2 色谱法265

8.4.3 色谱-质谱联用法265

8.5 毛发中毒物分析的进展268

参考文献268

第9章 体内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270

9.1 概述270

9.2 毒品案件中检材的采集271

9.3 阿片类毒品分析273

9.3.1 概述273

9.3.2 样品处理方法276

9.3.3 检测方法277

9.3.4 分析方法评价279

9.4 苯丙胺类毒品分析279

9.4.1 概述279

9.4.2 样品处理方法281

9.4.3 检测方法283

9.4.4 分析方法评价283

9.5 大麻分析284

9.5.1 概述284

9.5.2 样品处理方法286

9.5.3 检测方法286

9.5.4 分析方法评价及操作注意点287

9.6 可卡因分析288

9.6.1 概述288

9.6.2 样品处理方法289

9.6.3 检测方法290

9.6.4 分析方法评价及操作注意点290

9.7 氯胺酮分析291

9.7.1 概述291

9.7.2 样品处理方法291

9.7.3 检测方法292

9.7.4 分析结果评价293

9.8 麦角二乙胺分析293

9.8.1 概述293

9.8.2 样品处理方法294

9.8.3 分析方法295

9.8.4 分析结果评价及操作注意点296

9.9 苯环利定分析297

9.9.1 概述297

9.9.2 样品处理方法299

9.9.3 分析方法299

9.9.4 分析结果评价及操作注意点300

9.10 γ-羟基丁酸的分析300

9.10.1 概述300

9.10.2 样品处理方法301

9.10.3 分析方法302

9.10.4 分析结果评价303

参考文献303

第10章 乙醇的滥用与分析304

10.1 乙醇的滥用304

10.1.1 乙醇中毒304

10.1.2 乙醇代谢305

10.1.3 酒后驾车与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305

10.2 检材的处理与分析306

10.2.1 化学反应法检验306

10.2.2 乙醇脱氢酶法306

10.2.3 气相色谱法306

10.2.4 呼气乙醇测试法308

10.2.5 唾液乙醇检测条法309

10.3 分析结果评价309

10.4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估310

10.4.1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程序311

10.4.2 数学模型311

10.4.3 测定量值311

10.4.4 分析确定不确定度来源311

10.4.5 方差公式312

10.4.6 计算不确定度分量312

10.4.7 评定合成不确定度313

10.4.8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313

10.4.9 报告扩展不确定度314

10.4.10 结论314

10.5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推算314

10.5.1 交通事故中肇事时间与抽血时间血液乙醇浓度的推算314

10.5.2 饮酒量与BAC的推算关系315

第11章 其它常见毒物、药物的分析316

11.1 催眠镇静类药物分析316

11.1.1 催眠镇静类药物的性质与滥用316

11.1.2 催眠镇静类药物分析预处理318

11.1.3 检测方法319

11.2 农药中毒的分析322

11.2.1 有机磷农药322

11.2.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327

11.2.3 毒鼠强分析330

11.2.4 抗凝血类杀鼠剂分析332

11.3 生物碱中毒的分析334

11.3.1 乌头生物碱334

11.3.2 马钱子碱与士的宁339

11.3.3 钩吻生物碱343

11.3.4 茶碱346

11.3.5 奎宁、氯喹、伯氨喹348

11.3.6 烟碱352

11.3.7 莨菪生物碱354

11.4 氰化物中毒的分析357

11.4.1 概述357

11.4.2 检材采取358

11.4.3 分析方法358

11.4.4 分析结果评价359

11.5 “伟哥”分析359

11.5.1 概述359

11.5.2 样品处理方法360

11.5.3 分析方法361

11.5.4 分析方法评价362

参考文献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