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云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9297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景观-生态环境-环境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规划的发展1
第一节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2
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2
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3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4
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6
第二节 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7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7
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8
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11
第三节 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15
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15
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后期发展及代表人物18
第四节 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19
一、摸索与发展阶段19
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20
第二章 生态规划理论基础24
第一节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与意义26
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26
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27
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27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30
一、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30
二、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31
三、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31
四、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32
五、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32
六、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32
七、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33
第三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33
一、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33
二、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34
三、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35
四、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流派35
五、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35
六、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35
第四节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35
一、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35
二、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36
三、景观安全格局途径37
第五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37
一、景观生态的整体性37
二、景观生态的异质性38
三、景观生态的多样性38
四、景观生态的复杂性39
五、景观生态的连通性39
六、景观生态的稳定性40
第三章 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41
第一节 生态调查42
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42
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45
三、社会产业调查46
第二节 景观生态分析体系49
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49
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50
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56
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59
第四章 景观生态评价63
第一节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64
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64
二、景观生态评价的理论基础65
三、景观生态评价体系66
第二节 景观相容度评价72
一、景观相容度的概念与内涵72
二、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及景观利用73
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保护性利用的典型剖面76
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度评价79
五、景观相容度评价与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81
第三节 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84
一、景观生态适宜性概念与内涵84
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84
三、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与方法86
四、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88
五、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89
六、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保护94
第四节 景观敏感度评价95
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95
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95
三、文化遗址景观及其研究进展98
四、石头城景观遗址的区域特征99
五、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100
六、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利用对策100
七、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研究的若干问题讨论104
第五节 景观连接度评价105
一、连接度与连通性105
二、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106
三、景观连接度评价的案例108
四、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110
第五章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111
第一节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内涵112
一、生态系统特征与类型112
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114
第二节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116
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有机性与和谐性116
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整体性117
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性与地方性118
四、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文化性与技术性118
五、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科学性与持续性119
第三节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120
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120
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122
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124
第四节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128
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典型性128
二、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129
三、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131
四、基于价值评价的传统村落保护性利用机制136
第五节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137
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137
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143
三、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149
第六章 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151
第一节 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规划152
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152
二、区域景观规划的原理153
第二节 区域景观体系研究157
一、区域景观体系内容157
二、区域景观目标与重点157
第三节 区域景观生态体系159
一、区域景观生态构成159
二、区域景观生态格局162
三、区域景观生态演变166
第四节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170
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170
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基础170
三、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174
四、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方法框架176
第五节 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178
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178
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179
第六节 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184
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85
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探讨189
第七章 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191
第一节 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格局192
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192
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194
第二节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201
一、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1
二、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202
三、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205
第三节 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207
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207
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208
第四节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209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209
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211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14
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216
第五节 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219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219
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220
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223
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224
第八章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227
第一节 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228
一、乡村与乡村景观228
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229
第二节 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230
一、乡村景观要素230
二、乡村景观类型233
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238
第三节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240
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的规划240
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的规划243
三、自然斑块与廊道的保护与规划245
第九章 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249
第一节 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250
一、景观格局的内涵250
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252
三、自然格局整体性原则及规划设计255
第二节 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257
一、自然过程的内涵257
二、景观过程的判定259
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原则及规划设计260
第三节 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262
一、自然界面的内涵262
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264
三、中小尺度的自然界面规划设计267
第十章 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272
第一节 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274
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274
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275
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276
第二节 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278
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278
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280
三、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284
第三节 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287
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287
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288
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289
第十一章 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291
第一节 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292
一、景观扰动与干扰292
二、干扰的生态效应293
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294
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294
第二节 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296
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296
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297
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300
第三节 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302
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302
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304
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304
第十二章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307
第一节 泛化生态与生态规划设计308
一、泛化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划设计内涵308
二、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规划设计308
第二节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309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309
二、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的九大特征310
第三节 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方法312
一、数据获取312
二、评价方法312
第四节 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313
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313
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313
第十三章 景观生态整治恢复与生态规划317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318
一、恢复生态学的内涵318
二、生态恢复的方法与途径318
三、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321
第二节 河流景观生态整治与景观生态规划321
一、河流景观生态整治的理论基础322
二、河流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323
三、河流生态恢复的景观生态途径325
第三节 湖泊景观生态整治与景观生态规划327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328
二、湖泊景观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330
三、湖泊生态恢复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331
第四节 湿地景观生态整治与景观生态规划332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333
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334
三、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335
第五节 沟谷生态经济区的整治与景观生态规划336
一、沟谷生态经济区的概念与功能336
二、沟谷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恢复与整治337
三、沟谷生态经济区的景观生态规划338
第六节 北京西部山地景观生态整治与景观生态规划340
一、西部矿区景观生态破坏的现状及特征341
二、西部山区景观生态破坏的主要特征343
三、北京西部矿区景观生态规划345
四、景观生态整治的产业途径346
五、西部矿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348
主要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
- 1756566.html
- 1231292.html
- 3346734.html
- 1744618.html
- 2404278.html
- 3554878.html
- 299418.html
- 1935693.html
- 3484076.html
- 178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6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8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5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5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3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3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