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维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88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0
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13
第一篇 商品经济18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8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18
一、自然分工18
二、自然经济的产生19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20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22
一、社会分工22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23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24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25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25
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26
第二章 商品29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29
一、使用价值29
二、交换价值30
三、价值31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32
一、具体劳动32
二、抽象劳动33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33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34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4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36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36
第四节 价值规律37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37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37
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38
第三章 货币41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41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41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43
三、一般价值形式44
四、货币形式45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46
一、货币的职能46
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48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50
一、货币流通规律50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51
第四节 信用53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53
二、信用的形式和社会信用体系54
三、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57
第二篇 经济制度6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6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60
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60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63
三、资产阶级革命65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66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66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68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69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71
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7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74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74
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75
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78
四、借贷资本和利息79
五、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8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83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83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84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5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89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89
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89
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91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94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97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9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99
三、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10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105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05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107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108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3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113
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114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11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118
二、社会主义与解放、发展生产力118
三、社会主义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20
四、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2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121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国有制形式122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合作经济12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2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按劳分配125
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27
三、按劳分配和消除两极分化129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1
一、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131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135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35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13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140
一、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140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41
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14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46
一、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146
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147
三、社会主义阶段向未来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48
第三篇 经济运行152
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152
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152
一、资源配置方式152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和市场经济体制153
三、国家宏观管理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156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158
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58
二、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16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1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64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164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国际比较168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173
第九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176
第一节 市场和供求176
一、市场的买方与卖方176
二、市场需求:需要和市场需求及其弹性177
三、市场供给:生产和有效供给及其弹性179
四、资源配置与效率181
第二节 市场和价格182
一、价值和价格182
二、公共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184
三、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185
第三节 市场竞争187
一、市场竞争及其功能187
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188
三、市场竞争和风险190
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191
第四节 市场体系192
一、市场体系构成192
二、商品市场193
三、生产要素市场194
第五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200
一、市场秩序和规则200
二、市场组织201
第十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04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204
一、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204
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205
第二节 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206
一、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206
二、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209
三、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211
第三节 企业制度214
一、企业财产制度214
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217
三、企业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221
四、企业的资本筹集和运用223
第四节 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224
一、企业资本形态和资本循环224
二、企业资本周转226
三、资本保值增殖和企业再生产227
第五节 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229
一、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229
二、企业经营机制229
三、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231
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35
第六节 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行为236
一、农户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行为236
二、我国农村集体和农户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8
三、居民的收入行为239
四、居民消费、储蓄和投资239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244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244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244
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249
三、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51
四、中国经济建设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254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价格、汇率和关税255
一、世界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255
二、世界货币和汇率259
三、国际收支和关税261
第三节 对外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263
一、内向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263
二、利用两种资源和开拓两种市场265
三、对外进出口贸易265
四、资本、技术、劳务在国际间的流动266
五、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269
第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274
第一节 社会总产出和社会总供给274
一、社会总产出274
二、社会总产出结构276
三、社会总供给及影响因素278
第二节 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279
一、社会总需求的内涵279
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281
三、社会总需求的结构283
四、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因素285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和平衡条件287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非均衡及其成因分析287
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的条件288
第四节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监管29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291
二、宏观调控目标295
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297
四、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加强政府监管301
第四篇 经济发展308
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308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308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308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09
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10
四、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12
五、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两大部类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314
第二节 经济增长316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316
二、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317
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318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319
一、财富、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319
二、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321
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322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324
一、经济增长方式类型324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325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326
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326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327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328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330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34
第一节 经济发展334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34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335
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36
四、中国科教兴国战略339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340
一、二元经济的涵义340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41
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新型工业化342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348
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348
二、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349
三、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350
第四节 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351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51
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353
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协调发展354
第五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56
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356
二、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357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58
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359
第六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60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容360
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361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63
热门推荐
- 1865892.html
- 999267.html
- 615395.html
- 1611111.html
- 1150219.html
- 2925922.html
- 1670853.html
- 1238911.html
- 393999.html
- 1236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4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5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4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