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 董新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苑出版社
  • ISBN:780108432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总论3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征3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成和状况3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历史和现状3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特征15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特征18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26

一、从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怡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趋升26

二、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年龄来看,违法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27

三、从未成年作案成员身份上看,农民、学生、社会闲散人员居多,而且社会闲散人员、在校学生作案呈逐年递增趋势28

四、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居多28

五、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违法经历来看,初犯、偶犯居多30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类型和特征31

一、概述31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特征及社会联系35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案方式和作案手段特征45

一、流窜作案增长较快45

二、共同作案多,团伙作案突出45

三、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成人化、智能化47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49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概述49

一、西方犯罪学者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简述49

二、中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解剖56

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未成年人犯罪59

第二节 社会原因59

二、经济变革的冲击与未成年人犯罪62

三、社会文化的转型与未成年人犯罪64

四、就业问题与未成年人犯罪68

五、吸毒与未成年人犯罪71

第三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惩治与防范的措施72

第三节 家庭原因77

一、家庭结构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77

二、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78

第四节 学校教育原因80

一、不注意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渡过这一时期81

三、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的帮助教育不够82

二、一些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上有偏差,重智轻德、教书育人脱节82

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毕业后因无一技之长,就业难83

五、学生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厌学情绪加剧83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83

七、一些学校受经济大潮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教学秩序受干扰84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85

第—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概述85

一、犯罪预防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85

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基本方针93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基本方法97

一、家庭预防102

二、学校预防114

三、社会预防117

四、司法预防127

一、我国未成年人矫正制度的方针、原则128

第三节 未成年人矫正制度128

二、对未成年人实行矫正的机构134

三、社会帮教制度143

第四节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控制146

一、控制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基本方针147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司法控制150

三、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家庭控制155

四、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社会控制156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措施158

第一节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恶治与防范之不足的反思158

一、缺乏完备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159

二、对未成年人文化的法律保护有失偏颇161

三、对家庭教育的规定急需完善162

四、没有建立起统一,权威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均164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惩治与防范的抉择165

一、从个人因素转移到体制作用上来,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领导体制166

二、从处分惩办转移到早期预防上来,确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正确指导思想168

三、从分散工作转移到协调配合上来,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层次网络结构169

四,从表面文章转移到实事实干上来,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责任制170

五,从短期行为转移到标本兼治上来,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国家规划171

一,建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172

二,设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77

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185

四、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机制190

下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分论199

第五章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惩治与防范199

第一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现状及特点199

一、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中以盗窃为最多,抢劫、诈骗次之200

二、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动因简单、单纯201

三、重新犯罪与初犯、偶犯均有发生201

四、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群体性强202

五、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时兼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203

第二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类型204

一、物欲型的侵犯财产犯罪204

二、被逼迫型的侵犯财产犯罪206

三、模仿型的侵犯财产犯罪206

四、家庭原因型的侵犯财产犯罪208

第三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原因209

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影响209

二、讲求实惠、谋求利益思潮的泛滥212

三、家庭失和失教212

第四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215

一、未成年人财产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215

四、未成年人主观意志不坚定215

二、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心理224

三、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心理229

第五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防范234

一、减少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234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预防工作的领导,实现综合治理236

三、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教水平236

四、加强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237

五、加强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转化,提高少年罪犯的改造质量239

第六章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惩治与防范240

第—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40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向团伙化发展241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手段凶狠残暴242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具有成人化244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具有突发性244

第二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类型245

一、未成年人攻击性暴力犯罪245

二、未成年人占有性暴力犯罪246

三、未成年人过失性暴力犯罪247

第三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247

一、腐朽的观念248

二、家庭、社会的影响248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形成的实质250

三、 司法部门查获不力,防范不严250

第四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250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253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认识结构263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需要与动机结构265

五、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结构267

六、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思维与能力结构270

七、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270

第五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防范273

一、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教育273

二、改善社区文化环境,做好社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预控工作273

三、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要严厉打击,充分发挥打击的震慑、教育作用274

四、依法因地制宜对未成年暴力犯罪分子管教275

第七章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惩治与防范277

第一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77

一、未成年人性犯罪主体多是无业、待业未成年人277

二、未成年人性犯罪中兼有其他类型犯罪者多278

三、未成年人性犯罪呈一条龙方向发展278

四、有些未成年人性犯罪的自愿性278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类型279

一、侵犯他人性自由的未成年人性犯罪280

二、扰乱公共秩序的未成年人性犯罪282

三、组织、强迫、引诱、客留、介绍卖淫的未成年人性犯罪283

一、生理发展与心理不协调284

第三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原因284

二、黄色传媒的毒害285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当287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289

一、未成年期与性心理的发展289

二、社会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性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291

第五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防范295

一、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性道德教育295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经常涉足的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297

三、加强“扫黄打非”力度297

第一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99

第八章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惩治与防范299

一、纠合性300

二、地域性301

三、腐蚀性大302

四、危害性大302

五、国际化303

第二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类型304

一、松散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305

二、紧密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305

三、骨干紧密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305

一、未成年人犯罪生理及心理的需要306

二、结交不良行为朋友导致犯罪306

第三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原因306

三、亚文化的影响307

第四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308

一、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308

二、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312

第五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21

一、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团伙中的首要分子321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法制教育321

三、开展综合治理,净化社全文化环境322

第九章 农村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24

第一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24

一、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324

二、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327

三、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30

第二节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33

一、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333

二、城市未成年人犯罪原因340

三、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342

第三节 农村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差异344

一、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城市明显高于农村344

二、在未成年人犯罪的“质”上,城市要比农村高345

三、农村与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有别345

四、未成年人的同种类型的犯罪在农村和城市中,其动机与手段也不相同346

五、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只能分属于农村或城市环境专有346

主要参考文献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