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内贸易研究 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喻志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8025516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对外贸易-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内贸易研究 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现实背景1
1.1.2 理论背景5
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7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8
1.2.1 数据来源8
1.2.2 研究方法9
1.3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10
1.3.1 研究创新10
1.3.2 研究难点10
第2章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2
2.1 概念的分析对比12
2.1.1 产业与产业分类12
2.1.2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18
2.1.3 相关概念的辨析28
2.2 文献综述36
2.2.1 国外的研究成果37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56
第3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59
3.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59
3.1.1 Grubel&Lloyd的“修正的H-0模型”59
3.1.2 Brander&Krugman的“相互倾销模型”63
3.2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65
3.2.1 Krugman的“垄断竞争模型”65
3.2.2 Lancaster的“产品差异模型”68
3.3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71
3.3.1 Falvey等的“新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71
3.3.2 Shaked&Sutton的“垂直差异寡头垄断模型”76
3.4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77
3.4.1 产业内贸易前的静态利益78
3.4.2 产业内贸易后的静态利益79
3.5 几点结论80
3.5.1 产业内贸易的类型81
3.5.2 不同类型产业内贸易的成因82
3.5.3 产业内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84
第4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制度经济学研究87
4.1 现有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剖析87
4.1.1 关于产品异质87
4.1.2 关于需求偏好89
4.1.3 关于规模经济91
4.2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真正根源—国际分工93
4.2.1 国际分工发展的历史进96
4.2.3 国际分工与产业内贸易99
4.3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04
4.3.1 必须存在异质需求106
4.3.2 必须存在异质供给108
4.3.3 必须考虑交易费用110
4.4 几点结论118
4.4.1 产业间贸易的形成119
4.4.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120
4.4.3 企业对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的选择123
第5章 重构中国贸易优势的路径选择125
5.1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的比较贸易优势—点线优势125
5.1.1 比较优势理论的逻辑125
5.1.2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132
5.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中国的国家贸易优势—立体优势146
5.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146
5.2.2 国际竞争力及其评价方法152
5.2.3 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155
5.3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贸易优势重构—平面优势166
5.3.1 产业内贸易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理论的超越169
5.3.2 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平面优势”的新思路170
5.3.3 产业内贸易发展能促使国家竞争优势形成174
第6章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实证178
6.1 产业内贸易测度指标与分析178
6.1.1 初期探索180
6.1.2 “GL指数”181
6.1.3 “GL指数”的发展184
6.1.4 产业内贸易的结构指数189
6.2 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194
6.2.1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195
6.2.2 中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水平与垂直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199
6.2.3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品种研究202
6.3 产业内贸易指标的修正—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203
6.3.1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203
6.3.2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修正208
第7章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可行论证212
7.1 国家经济总量与地方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12
7.1.1 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中等国家水平213
7.1.2 国内发达地区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16
7.2 制造业生产能力与企业效率显著增强220
7.2.1 生产能力空前发展,异质供给潜力巨大220
7.2.2 企业数量规模扩张,企业效率迅速增长223
7.3 科技实力与外资引进水平显著提高226
7.3.1 国内科技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创新227
7.3.2 利用外资的水平与质量明显改观229
7.4 国内市场规模与居民消费取向显著扩展234
7.4.1 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增长迅猛234
7.4.2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异质需求突显237
7.5 经济一体化进程成效显著发挥241
7.5.1 经济一体化成就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42
7.5.2 中国一体化进程助推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247
第8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应用拓展253
8.1 发展产业内贸易,应对各种贸易摩擦253
8.1.1 当前国际贸易争端的特点253
8.1.2 产业内贸易何以应对贸易摩擦257
8.2 发展产业内贸易,获取新型贸易优势261
8.2.1 中国发展产业间贸易的必然结果261
8.2.2 中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贸易优势264
8.3 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升中俄贸易水平266
8.3.1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分析266
8.3.2 中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优势条件271
8.3.3 结论与启示276
第9章 结论279
9.1 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建议279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80
附录一281
附录二282
附录三284
中文参考文献289
英文参考文献294
后记306
热门推荐
- 374618.html
- 426303.html
- 163287.html
- 2459013.html
- 3687459.html
- 1831339.html
- 2547026.html
- 3445606.html
- 3600151.html
- 138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8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8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3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