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透视和体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国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3485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透视投影 体视投影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透视和体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几何变换的基本知识1
1-1 射影空间1
一、中心投射1
二、非固有元素1
三、射影空间的构成2
1-2 透视对应和射影对应3
一、透视对应的基本概念3
二、透视对应的基本性质3
三、调和分隔5
四、射影对应5
1-3 笛沙格定理6
一、空间笛沙格定理6
二、平面笛沙格定理7
1-4 透射对应及其确定8
一、透射对应及其性质8
二、透射对应的确定8
1-5 透视仿射对应和位似对应10
一、透视仿射对应和亲似对应10
二、位似对应11
1-6 三透射定理12
一、具有公共对应轴的三透射12
二、共对应轴三透射的特殊情况13
三、具有公共对应中心的三透射13
四、共对应中心三透射的特殊情况14
1-7 配极对应15
一、完全四点形及其调和性质15
二、极线和极点16
三、平面场上的配极对应17
四、直线与平面的正交配极对应和绝对配极对应17
第二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性质20
2-1 透视的原理和术语20
一、透视的形成原理20
二、透视分类21
三、透视空间和术语22
四、透视空间中基面和画面间的透视对应23
2-2 点的透视24
一、点的透视和基透视的性质24
二、点的透视和基透视的分布25
2-3 求作透视的视线迹点法26
一、垂直画面时的视线迹点法26
二、倾斜画面时的视线迹点法27
三、视线迹点法作图举例31
2-4 直线的透视34
一、直线的透视和基透视34
二、直线的迹点、灭点和直线透视的四(五)点共线性质37
三、画面平行线的透视42
四、高线透视的六点共线45
五、真高线46
六、直线分割点的透视47
2-5 平面的透视48
一、平面的迹线48
二、平面的灭线49
三、平面的灭线和迹线平行50
四、各种位置平面的灭线50
五、不同相对位置的平面53
六、主向灭点、灭线三角形和迹线三角形54
2-6 正交对应和反极对应57
一、相互垂直的直线和正交对应57
二、线面垂直和反极对应58
第三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64
3-1 视线双投射原理64
一、原理64
二、推论66
3-2 视线法66
一、原理66
二、举例67
3-3 透视对应线69
一、透视对应和双旋重合69
二、侧面梯形及透视高度72
三、垂直画面的透视对应74
3-4 量点法75
一、量点的概念和量点法的实质75
二、基面上直线的量点和距点77
三、主向量点78
四、用量点法作立体透视79
3-5 介线法82
一、介线法概念82
二、用介线法作三点透视84
3-6 迹线三角形法87
一、原理87
二、举例89
3-7 交点法90
一、用交点法作垂直画面的透视90
二、用交点法作倾斜画面的透视91
第四章 曲线曲面的透视及画法97
4-1 圆的透视性质97
一、圆的透视曲线97
二、透视椭圆的某些性质98
4-2 透视椭圆的画法105
一、以方求圆105
二、长短轴法107
三、同心圆的透视椭圆画法109
四、由圆的基透视求作圆的透视109
4-3 透视椭圆的分度111
一、理论依据111
二、作图方法111
4-4 平面和立体旋转的透视112
一、绕与基面垂直的轴旋转113
二、绕与基面平行的轴旋转114
4-5 一般曲线的透视116
一、平面曲线的透视116
二、空间曲线的透视118
4-6 曲面立体的透视118
一、圆柱和圆锥台的透视118
二、圆球的透视120
三、圆环的透视121
四、曲线回转面的透视123
第五章 透视的实用画法128
5-1 直线的透视方向128
一、主向平行线的透视128
二、任一平行线的透视129
5-2 矩形透视的分割与扩展130
一、矩形两组对边的灭点在图面内130
二、矩形两组对边的灭点不在图面内132
5-3 立方体的分割与倍增134
一、用主向灭点作图134
二、不用主向灭点作图135
5-4 基本轮廓线法136
一、矩形和立方体透视的基本轮廓线136
二、正方形的透视137
三、正立方体的两点透视138
四、正立方体的三点透视139
五、长立方体的两点透视140
六、回转体透视140
5-5 位似变换法和辅助灭点法141
一、位似变换法141
二、辅助灭点法141
5-6 辅助标尺法143
5-7 直接立面法146
一、原理146
二、求立方体的两点透视146
5-8 透视网格法147
一、透视网格绘制原理147
二、透视网格举例149
第六章 透视参数的选择和透视解析154
6-1 透视参数及其选择原则154
一、视距的影响和选择154
二、视高的影响和选择156
三、画面倾角的确定158
四、物体主向X(或Y)对基线偏角θz(θy)的选择158
五、景物与基线间距离的影响160
六、站点的选择160
七、选择透视参数的一般方法161
6-2 透视解析162
一、点的透视投影方程162
二、立体的透视投影方程164
三、透视解析过程的几何实质171
第七章 透视的度量172
7-1 线段的实长172
一、沿三个主向的线段172
二、任一方向的线段174
7-2 两直线变角176
一、绕灭线旋转重合视点176
二、求变角举例177
7-3 直线和平面的倾角178
一、直线与画面的倾角178
二、直线与基面的倾角179
三、直线与任意平面的倾角182
7-4 距离183
一、点和直线的距离183
二、点和平面的距离184
三、两异面直线的距离185
7-5 实形186
一、平面图形的实形186
二、立体的实形189
第八章 透视图的阴影和镜像193
8-1 透视阴影和光线193
一、阴影的概念193
二、绘制阴影的光线193
三、透视阴影195
8-2 平面立体的透视阴影195
一、直线落影的透视195
二、平面多边形落影的透视198
三、平面立体透视阴影的基本作图198
8-3 曲面立体的透视阴影199
一、圆的落影的透视200
二、圆柱的透视阴影202
三、圆锥的透视阴影204
四、圆球的透视阴影205
五、承影面为曲面的透视阴影208
8-4 透视图中的镜像210
一、平面镜的像及其性质210
二、水中的倒影211
三、平面镜中的虚像212
第九章 体视原理和深度感218
9-1 体视投影及其射影关系218
一、体视投影218
二、体视图的射影关系219
三、体视投影分类221
9-2 眼睛成像和视觉传导222
一、人眼构造222
二、人眼的成像性能223
三、人眼的调节和适应225
四、视觉的传导226
9-3 单眼的视敏度和深度感226
一、人眼视觉敏锐度226
二、单眼深度线索229
9-4 双眼视觉和深度感231
一、双眼辐合231
二、双眼视差232
三、相应点和双眼单视界233
四、潘弄区和双眼深度感234
五、双眼复视235
六、双眼竞争236
七、体视锐度(阈限)236
9-5 人眼深度信息系统237
一、尤勒兹假设238
二、姚国正模式239
第十章 颜色视觉和互补色体视投影240
10-1 色觉240
一、可见光波和物体的颜色240
二、色觉学说240
10-2 色光的基本特性241
一、色光的三要素241
二、色轴图242
三、孟塞尔颜色立体243
10-3 颜色混合和互补色245
一、色光的三原色及“加色法245
二、互补色和”减色法“245
三、颜料混合246
10-4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247
一、CIE色度图247
二、利用色度图确定颜色和互补色247
三、色度图上的颜色区域和宽容度248
10-5 互补色体视投影250
一、互补色体视投影的构成250
二、两种背景的红绿互补色体视图251
第十一章 人眼视野和体视景深252
11-1 单眼视野252
一、视野252
二、颜色视野253
三、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255
11-2 体视视野255
一、双眼视野和体视视野255
二、体视视野方程256
11-3 固定视点体视和全景体视259
一、定视点体视259
二、全景体视260
三、大视野体视263
11-4 体视景深264
一、注视点的分布264
二、体视景深及其临界值265
三、体视景深临界值的轨迹266
四、体视景深临界值的计算266
11-5 体视投影的参数选择266
第十二章 体视投影的性质和画法268
12-1 体视结构和术语268
一、画面为一般位置的体视结构和术语268
二、H画面的体视结构269
三、V画面的体视结构270
12-2 体视投影的射影性质270
一、点的体视投影270
二、直线的体视投影271
三、平面的体视投影273
四、圆的体视投影274
五、立体的体视投影274
12-3 H画面体视投影的画法275
一、基本画法275
二、画面相交线的体视投影画法278
三、画面相交面的体视投影画法280
四、平面立体的体视投影画法286
五、曲面立体的体视投影画法290
六、不规则形体的体视投影画法292
七、H画面全景体视投影的画法294
八、体视投影的辅助计算和辅助图表296
12-4 V画面体视投影的画法299
一、视线迹点法299
二、视线双投射法300
三、视线法301
四、量点法302
五、眼基线与画面不平行的V面体视投影303
六、VH画面体视投影304
12-5 圆柱画面体视投影305
一、圆柱画面体视投影结构305
二、圆柱面体视投影的性质306
三、圆柱面体视投影的画法307
12-6 轴测体视投影308
一、概述308
二、斜轴测体视投影309
三、正等测体视投影311
第十三章 体视投影解析316
13-1 H画面体视投影方程316
一、H画面体视投影基本方程316
二、H画面定视点体视投影方程317
三、H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319
13-2 V画面体视投影方程321
一、V画面体视投影基本方程321
二、V画面定视点体视投影方程322
三、V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323
四、V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的几何解析法324
13-3 全景体视图自动方程326
一、坐标系及可变参量326
二、物变换方程327
三、视点变换方程328
四、跟踪观察角329
五、全景体视自动方程330
13-4 圆柱画面体视投影方程332
13-5 体视变形分析333
一、位似合像不变性333
二、位似合像的位置随视点同向移动334
三、第一类体视变形感335
四、第二类体视变形感336
13-6 绘图误差分析337
一、左右投影位移误差相同时产生的影响337
二、左右投影沿纵向的位移误差不相同时产生的影响337
三、图对间隔有误差时产生的影响338
第十四章 体视技术及其应用339
14-1 体视技术系统339
一、体视技术系统的组成339
二、体视技术系统的几种类型340
14-2 体视测距341
一、基本原理341
二、光学体视测距机343
14-3 体视摄影测量343
一、图解法344
二、解析法345
14-4 多维体视投影347
一、超体视图347
二、多维体视的计算348
参考文献350
热门推荐
- 1028825.html
- 3075325.html
- 1979633.html
- 1911059.html
- 1596655.html
- 3749459.html
- 1440861.html
- 3564401.html
- 934863.html
- 2337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5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5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0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5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5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0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