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生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体生理学
  • (苏)克列斯托甫尼科夫(А.Н.Крестовников)等编;吴倜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7015·303
  • 出版时间:1956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体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8

第一部分 一般生理学1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和生理学副博士Э.Б.科索甫斯卡娅)1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发展1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13

第三节 神经组织的生理特性14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反射机制15

第五节 神经中枢的基本特性19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抑制21

第七节 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的现象22

第九节 共同最终通路的法则24

第八节 反射反应的共济性质24

第十节 优势法则25

第十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生物电现象25

第十二节 脊髓27

第十三节 延髓28

第十四节 中脑32

第十五节 小脑41

第十六节 间脑45

第十七节 前脑47

第十八节 脑的锥体和锥体外系统48

第十九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48

第二十节 大脑两半球皮层53

第二十一节 巴甫洛夫学说的渊源55

第二十二节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57

第二十三节 条件反射活动在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意义62

第二十四节 巴甫洛夫关于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学说63

第二十五节 大脑两半球皮层中的抑制65

第二十六节 大脑两半球的分析与综合活动73

第二十七节 大脑两半球皮层中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74

第二十八节 大脑两半球皮层中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79

第三十节 神经系统的类型81

第三十一节 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哲学与自然科学上的意义83

第二章 分析器生理学(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85

第一节 巴甫洛夫关于分析器的学说85

第二十九节 大脑两半球皮层活动中的系统性89

第二节 分析器活动的生理机制90

第三节 分析器的一般特性91

第四节 视分析器93

第五节 声音分析器106

第六节 前庭分析器114

第七节 运动(本体)分析器119

第八节 触分析器125

第九节 热分析器与冷分析器126

第十节 痛分析器126

第十一节 味分析器128

第十二节 嗅分析器130

第十三节 内脏分析器133

第一节 激素及其在机体机能调节中的意义139

第三章 内分泌腺(苏联生物学副博士И.П.勃依钦科)139

第二节 内分泌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140

第三节 脑垂体142

第四节 肾上腺145

第五节 胰腺147

第六节 甲状腺148

第七节 甲状旁腺150

第八节 胸腺150

第九节 松果腺151

第十节 性腺151

第十一节 内分泌腺的相互作用152

第四章 神经与肌肉的生理学(苏联生物学副博士Э.Б.科索甫斯卡娅)154

第一节 神经的构造155

第二节 肌肉的构造156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159

第四节 神经与肌肉的灵活性161

第五节 神经与肌肉内的电现象171

第六节 肌肉内的化学转化与肌肉收缩的能量学177

第七节 肌肉与神经兴奋时的产热现象182

第八节 神经与肌肉的兴奋传导184

第九节 兴奋从神经传向肌肉186

第十节 肌肉收缩的理论187

第十一节 肌肉的收缩动作188

第十二节 肌肉活动的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195

第十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疲劳202

第十四节 平滑肌的收缩动作203

第五章 血液(苏联生物学副博士А.Ф.科良吉娜)204

第一节 血液的机能204

第二节 机体的血液总量205

第三节 血液的成分206

第四节 红血球206

第五节 白血球211

第六节 血小板216

第七节 血浆217

第八节 血液成分和血量的调节220

第六章 血液循环(苏联生物学副博士И.П.勃依钦科)223

第一节 大循环和小循环224

第二节 心脏的结构225

第三节 心肌的特性226

第四节 心脏的电现象229

第五节 心脏的大小230

第六节 心脏的血液供给231

第七节 心动周期的各时相231

第八节 心脏的每跳输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233

第九节 动脉压和静脉压234

第十节 血管内血液的流动236

第十一节 血液循环时间237

第十二节 毛细血管循环的特点237

第十三节 心脏活动的调节238

第十五节 血管口径的调节244

第十四节 体液对心脏的影响244

第十六节 肌肉活动时心脏血管系统活动的变化248

第七章 淋巴和淋巴循环(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251

第一节 淋巴系统的结构251

第二节 淋巴的成分252

第三节 淋巴的生成253

第四节 淋巴的流动254

第五节 淋巴系统的神经支配255

第八章 呼吸(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257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结构257

第二节 呼吸的机制259

第四节 肺活量261

第三节 呼吸型式261

第五节 呼吸频率263

第六节 每分钟的呼吸量(肺脏通气量)264

第七节 肺内的气体交换266

第八节 血液内氧的运输270

第九节 血液内二氧化碳的运输271

第十节 呼吸的调节273

第十一节 肌肉活动时的呼吸279

第十二节 呼吸商282

第十三节 氧需和氧债282

第十四节 肌肉活动时呼吸和血液循环器官活动的相互关系286

第九章 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苏联医学副博士В.В.华西里耶娃)288

第一节 物质代谢概论和酶的概念288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290

第三节 糖代谢294

第四节 脂类(脂肪和类脂肪)代谢299

第五节 维生素302

第六节 水和无机盐的代谢313

第七节 能量代谢316

第十章 消化(苏联医学副博士В.В.华西里耶娃)323

第一节 关于消化过程的概述323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324

第三节 胃内消化328

第四节 胰腺机能在消化中的意义337

第五节 肝脏和它的机能以及胆汁在消化中的作用339

第六节 小肠内的消化342

第七节 小肠内的吸收过程345

第八节 大肠内的消化347

第九节 肌肉活动对消化器官活动的影响348

第十一章 排泄(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351

第一节 排泄器官及其机能351

第二节 尿的数量及成分351

第三节 肾脏的结构352

第四节 尿的形成机制353

第五节 肾脏活动的调节355

第六节 尿的排泄357

第七节 汗的分泌358

第八节 肌肉活动对肾脏和汗腺活动的影响358

第一节 化学性体温调节361

第十二章 体温调节(苏联教育学副博士Р.П.格拉契娃)361

第二节 物理性体温调节363

第三节 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366

第四节 人的体内和皮肤的温度及其一画夜间的变动368

第五节 体温调节的界限370

第六节 肌肉活动时的体温调节372

第七节 锻炼372

第二部分 运动生理学原理378

第十三章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提高人类运动活动的生理学原理(苏联医学副博士В.В.华西里耶娃)378

第一节 动作技巧形成的生理机制379

第二节 皮层动力定型是动作技巧的生理学基础382

第三节 动作技巧改进的生理学原理386

第四节 自动化动作的生理机制390

第五节 人类运动素质在从事运动时的发展394

第十四章 分析器在从事运动时的作用(苏联医学副博士В.В.华西里耶娃)399

第一节 若干分析器的机能在运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399

第二节 暂时取消某些分析器的活动时人类运动活动所发生的变化401

第三节 若干分析器的机能状态在从事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406

第十五章 不同强度运动的生理特点(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415

第一节 极限强度的运动练习(短距离)417

第二节 极限下强度的运动练习(中距离)418

第三节 剧烈强度的运动练习(长距离)419

第四节 中等强度的运动练习(超长距离)420

第五节 “极点”和“第二种呼吸”421

第六节 进行某些运动练习时静力作业的影响427

第一节 运动员的机体在静止状态中的训练程度指标431

第十六章 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431

第二节 定量肌肉作业时的训练程度指标443

第三节 极限强度作业时的训练程度指标449

第四节 各项教练原则的生理学根据450

第十七章 起赛状态和准备活动(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455

第一节 起赛状态455

第二节 准备活动460

第十八章 疲劳(苏联医学博士А.Н.克列斯托甫尼科夫)465

第一节 极限强度作业时的疲劳467

第二节 极限下强度作业时的疲劳468

第三节 剧烈强度和中等强度作业时的疲劳469

第四节 静力作业时的疲劳472

第五节 疲劳后的积极性休息475

第六节 训练过度的状态478

第十九章 若干运动项目的生理学特点481

第一节 体操481

第二节 田径495

第三节 滑雪运动499

第四节 拳击506

第五节 角力(摔跤)507

第六节 举重508

第七节 游泳513

第八节 球类运动515

第九节 登山5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