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
  • 李宝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704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社会核算矩阵理论1

1.1 社会核算矩阵简介1

1.1.1 社会核算矩阵的概念1

1.1.2 社会核算矩阵研究历史2

1.1.3 社会核算矩阵的主要特征3

1.1.4 社会核算矩阵的应用4

1.2 社会核算矩阵原理5

1.2.1 社会核算矩阵的经济学原理5

1.2.2 社会核算矩阵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8

1.2.3 社会核算矩阵与国民核算平衡表体系11

1.3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13

1.3.1 研究背景13

1.3.2 主要研究内容14

1.3.3 本书的主要贡献15

第2章 国内外社会核算矩阵方法介绍17

2.1 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介绍17

2.1.1 社会核算矩阵的表式17

2.1.2 社会核算矩阵编制过程21

2.1.3 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综述25

2.2 社会核算矩阵延长和平衡方法介绍27

2.2.1 RAS与CE方法及其扩展27

2.2.2 基于SAM整体的非线性结构系数调整方法29

2.2.3 其它平衡和延长方法30

2.3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方法32

2.3.1 乘数分析33

2.3.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分析34

2.3.3 其它模型分析方法介绍40

2.4 社会核算矩阵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41

第3章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研究43

3.1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思路与总体方案43

3.1.1 统计表与延长表43

3.1.2 Ⅰ型表与Ⅱ型表44

3.1.3 账户设置与分类方案45

3.1.4 表式设计方案与数学符号50

3.2 统计表编制方法51

3.2.1 统计表的编制思路52

3.2.2 各模块公布统计数据的时差与数差52

3.2.3 各模块之间的衔接与平衡调整53

3.3 延长表编制方法54

3.3.1 编制思路54

3.3.2 总模型设计55

3.3.3 子系统模块与变量传递关系60

3.3.4 总量预测模型的估计与结果61

3.3.5 结构向量分解的专用状态空间模型64

3.3.6 子矩阵延长的RAS法和DRAS法66

3.3.7 实际数据优先原则68

3.4 Ⅱ型表编制方法69

3.4.1 投入产出流量的转移方法69

3.4.2 国民收入与金融流量转移方法71

第4章 子矩阵之一: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编制研究73

4.1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介绍73

4.1.1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概念73

4.1.2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表式结构74

4.1.3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一般编制方法75

4.1.4 U.V表方法78

4.1.5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与其它子矩阵的关系80

4.1.6 编制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意义80

4.2 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编制思路81

4.2.1 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编制思路81

4.2.2 产业部门分类、账户设置与数据来源82

4.3 已公布数据年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编制84

4.3.1 “P—BY—P”表调整至“P—BY—I”表84

4.3.2 数据口径与GDP核算的衔接86

4.4 中间空缺年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推算研究88

4.4.1 中间年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推算方法设计88

4.4.2 中间年份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的实际推算89

4.5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延长表编制研究91

4.5.1 投入产出核算矩阵延长表编制模型91

4.5.2 变量传递、总量预测和向量分解93

4.5.3 内部推算变量98

4.5.4 “RAS”法延长子矩阵100

4.5.5 延长表结果100

4.6 投入产出核算“I—BY—I”矩阵的编制100

4.6.1 固定产品销售结构假定模型(FCS)101

4.6.2 固定产业销售结构假定模型(FIS)102

4.6.3 实际编制结果102

第5章 子矩阵之二: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编制研究106

5.1 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原理106

5.1.1 国民收入核算的研究回顾106

5.1.2 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原理110

5.2 国民收入核算“S—BY—T”表的编制与平衡115

5.2.1 编制思路与子矩阵设计115

5.2.2 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与编制结果116

5.3 国民收入核算矩阵延长表预测121

5.3.1 国民收入核算矩阵与其它子矩阵的变量传递关系121

5.3.2 国民收入延长表模型设计122

5.3.3 国民收入核算延长表的实际编制123

5.3.4 “S—BY—T”延长表的实际编制结果130

5.4 国民收入核算矩阵“S—BY—S”表的编制130

5.4.1 “S—BY—T”表向“S—BY—S”表的转换130

5.4.2 “收入转移法”与“支出转移法”135

5.4.3 “S—BY—S”表的实际编制结果135

第6章 子矩阵之三: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编制研究140

6.1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理论与方法140

6.1.1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的演进与研究现状141

6.1.2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的编制原理144

6.2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S—BY—T”矩阵表的编制145

6.2.1 “S—BY—T”表式设计与平衡关系145

6.2.2 账户设置与交易分类148

6.2.3 “S—BY—T”矩阵表的实际编制148

6.3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延长表的编制152

6.3.1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延长表模型设计152

6.3.2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矩阵延长表编制步骤154

6.3.3 总量控制、向量分解与内部变量传递156

6.3.4 RAS法延长独立子矩阵162

6.3.5 DRAS法平衡金融收支矩阵162

6.4 金融流量核算“S—BY—S”矩阵的编制166

6.4.1 “S—BY—S”矩阵表与平衡关系166

6.4.2 “金融负债转移法”与“金融资产转移法”167

6.4.3 “S—BY—S”矩阵的编制结果168

第7章 国际收支核算矩阵编制研究171

7.1 国际收支核算理论与方法171

7.1.1 国际收支核算理论与方法171

7.1.2 国际收支核算研究综述176

7.2 国际收支核算矩阵的编制178

7.2.1 国际收支核算矩阵的编制思路及步骤178

7.2.2 国际收支核算矩阵的实际编制181

7.3 国际收支核算矩阵延长表的编制方法186

7.3.1 编制思路186

7.3.2 模型构建187

第8章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应用方法研究189

8.1 社会核算矩阵主要分析系数与模型189

8.1.1 基于“部门×交易”表的系数与部门乘数模型189

8.1.2 基于“部门×部门”表的系数与乘数模型192

8.2 投入产出核算子矩阵应用194

8.2.1 基于“P—BY—I”表的投入产出流量与系数应用194

8.2.2 基于“I—BY—I”表的投入产出流量与系数应用196

8.2.3 “I—BY—I”表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应用198

8.3 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子矩阵应用200

8.3.1 基于“S—BY—T”表的国民收入与支出流量与系数应用200

8.3.2 基于“S—BY—S”表的国民收入分配流量与系数分析204

8.3.3 “S—BY—S”国民收入和支出乘数模型应用208

8.4 投资与金融流量核算子矩阵应用210

8.4.1 基于“S—BY—T”表的投资与金融流量与系数分析210

8.4.2 基于“S—BY—S”表的投资与金融流量与系数分析212

8.4.3 “S—BY—S”投资与金融乘数模型应用214

8.5 国际收支核算子矩阵应用215

8.5.1 国际收支描述性应用215

8.5.2 国际收支乘数效应分析217

8.6 社会核算矩阵总表与模型应用220

8.6.1 基于单目标乘数模型的消费支出变动乘数效应分析220

8.6.2 基于多目标乘数模型的宏观政策组合效果分析225

第9章 在SAM框架下协调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议230

9.1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重要缺陷230

9.2 编制SAM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整体质量230

9.3 在SAM框架下协调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几点建议231

9.3.1 进一步加强SAM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31

9.3.2 以GDP核算为中心协调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数据231

9.3.3 细化统计分类,拓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应用领域232

9.3.4 国家统计部门应整体编制SAM并分块发布232

9.3.5 在SAM基础上建立经济分析模型系统232

主要参考文献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