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与衰老 论生命的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调控机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潘云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139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心理影响-衰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与衰老 论生命的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调控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衰老哲思1
第一节 生命为什么要衰老?怎样衰老1
一、生命的衰老与细胞的不死性1
二、生命怎样衰老7
(一)衰老程序是否存在7
(二)有关衰老的一些假说9
第二节 心理意识在衰老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12
一、生命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命的活力13
二、生命的三位一体结构16
三、意识活动的规律及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23
第二章 生命的进化与意识情感的实质30
第一节 物种进化30
一、生命的本质我们明白了吗30
二、物种之起源与进化33
一、物种感知能力的进化与意识情感的关系35
第二节 物种感知及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进化与人类意识情感的实质35
二、意识情感与物种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演化过程的关系40
第三节 意识情感与大自然调节生物生态平衡方式的关系43
第三章 感知觉50
第一节 感觉50
第二节 知觉51
一、感觉水平上的信息整合——形成原型52
二、对感觉原型整合形成的复杂知觉55
第一节 注意的反射弧特性60
第四章 注意60
第二节 注意形成的神经机制62
第五章 概念70
第一节 概念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70
第二节 概念形成的神经机制78
第六章 情绪89
第一节 情绪的进化与物种生存的意义89
第二节 情绪与意识的关系93
第三节 情绪与意识相互关系的神经机制98
一、人类情绪表现的一些共性特征99
二、人类情感障碍的几种表现100
三、有关大脑情感中枢部位和机制的研究110
第七章 记忆信息储存的部位117
第一节 记忆信息贮存在神经网络突触结构中吗118
一、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与学习记忆的关系118
二、长时程增强与学习记忆的关系122
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大脑记忆贮存的启示126
第二节 记忆信息贮存在基因DNA分子及神经回路结构中127
一、对记忆信息贮存部位及其应具条件的探讨127
二、神经元DNA分子结构贮存感觉记忆信息的方式130
三、基因DNA分子贮存基本记忆信息的依据138
第八章 心理意识的形成145
第一节 大脑皮层感知外界信息的特点145
一、感觉的基本过程和感觉皮层的功能特性145
二、大脑皮层的“超柱”结构与皮层结构功能分区特性151
第二节 人类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155
第三节 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161
一、对感觉神经元存在感觉基因的设想161
二、记忆选择和强化的机制173
三、记忆转化的机制180
第四节 意识的形成及其特点184
一、意识的组成、六种状态及其内在机制185
二、意识内在的四种倾向和发展的四个特性195
附:人脑与电脑的比较204
第九章 睡眠207
第一节 睡眠意义与内在机制207
一、睡眠的生物学意义207
二、睡眠的神经机制212
(一)睡眠为什么发生212
(二)睡眠的产生、维持与觉醒222
(一)入睡和睡眠保持的障碍——失眠232
一、睡眠障碍232
第二节 睡眠障碍与失眠对策232
(二)过度嗜眠234
(三)睡眠与觉醒节律的紊乱236
(四)睡眠的阶段性障碍236
二、失眠对策239
第十章 生长衰亡与心理意识的关系242
第一节 生命运动的控制242
(一)人类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245
一、生命的基因控制——形成分子系统网络245
第二节 人类生、长、衰、亡的系统控制245
(二)DNA分子的构成248
(三)DNA分子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过程249
(四)生命运动三个层次的生态结构251
二、生理的神经内分泌控制——形成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网络252
三、意识行为的遗传因素和社会控制——形成信息网络255
第三节 关于当前衰老机制理论的分析264
一、生物分子网络与信息网络在基因水平上的有机统合268
第四节 个体生、长、衰、亡的系统信息控制理论268
二、意识张力控制机体衰亡的过程274
第十一章 心理定势与意识张力282
第一节 常见心理定势分类283
一、普通型心理定势283
二、外向型心理定势286
三、兴奋型心理定势289
四、抑郁型心理定势291
五、病态型心理定势294
六、清静型心理定势297
第二节 调节心理定势、降低意识张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00
一、心理定势调节在克服晕船中的作用300
二、心理定势调节在训练中的作用305
三、心理定势调节在自杀防范中的作用306
四、心理定势调节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308
一、静坐历史310
第三节 心理调节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静坐310
二、静坐的意义311
三、静坐的本质313
四、静坐产生效用的内在机制314
五、静坐境界的层次性316
六、静坐的实际应用举例318
第十二章 佛学静坐调节心理定势的思想与方法322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佛学的本质323
一、宗教的产生323
二、佛学与迷信325
三、佛学与唯心主义327
四、对佛性的理解和探索过程334
五、佛学的核心思想与修持要点346
六、佛学不是一门避世哲学348
第二节 佛学调节心理过程的基本方法351
一、佛学调节心理过程中的信、定、慧352
二、天台宗六妙门心理调节法357
三、静坐调节心理过程常见的弊病、原因及对策363
第三节 佛学经典在静坐调节心理过程中的作用370
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悟要点371
二、无量寿经在静坐调节心理过程中的作用377
第十三章 儒、道思想在静坐调节心理过程中的作用385
第一节 道家的修身原理385
一、道家内丹功的理论基础385
二、内丹功功法介绍388
第二节 儒家的修身原理402
一、守中法要403
二、守一法要404
三、守仁法要408
附录:创立全新伦理道德观的设想412
结语414
主要参考书目416
热门推荐
- 430183.html
- 3266660.html
- 1407147.html
- 1243932.html
- 2757153.html
- 2091461.html
- 1841053.html
- 2743530.html
- 3708786.html
- 3686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4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0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0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2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3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