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田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和田县志》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10471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63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815页
- 主题词:和田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田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 建置 区划70
第一章 位置面积70
第一节 位置70
第二节 面积71
第二章 建置沿革71
第一节 建县前建置沿革71
第二节 建县后建置沿革72
第三章 行政区划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区划7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73
第四章 乡镇场82
第一节 吐沙拉乡82
第二节 巴格其镇83
第三节 罕艾日克乡84
第四节 英阿瓦提乡85
第五节 布扎克乡86
第六节 拉依喀乡86
第七节 塔瓦库勒乡87
第八节 朗如乡88
第九节 喀什塔什乡88
第十节 英艾日克乡89
第十一节 伊斯拉木阿瓦提乡90
第十二节 色格孜库勒乡91
第十三节 园艺场91
第二编 自然环境94
第一章 地质地貌94
第一节 地质94
第二节 地貌97
第二章 气候98
第一节 气温带98
第二节 太阳辐射98
第三节 气温100
第四节 积温104
第五节 无霜期和无霜冻期105
第六节 降水蒸发106
第七节 降雪107
第八节 风108
第三章 水文110
第一节 河流湖泊110
第二节 地下水113
第三节 冰川115
第四章 土壤115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肥力115
第二节 土壤养分116
第三节 土壤分布与质量116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17
第一节 野生动物117
第二节 野生植物119
第六章 矿藏122
第一节 金属122
第二节 非金属122
第七章 自然灾害123
第一节 干旱123
第二节 霜冻124
第三节 干热风125
第四节 大风126
第五节 冻害127
第六节 冰雹127
第七节 地震127
第三编 人口农牧民生活130
第一章 人口变迁与分布130
第一节 变迁130
第二节 分布132
第三节 人口变动133
第四节 人口密度13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37
第一节 性别构成137
第二节 民族构成137
第三节 年龄构成14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42
第五节 职业构成143
第三章 人口生育145
第一节 生育状况145
第二节 计划生育145
第四章 农牧民生活149
第一节 衣150
第二节 食150
第三节 住150
第四节 行151
第五节 生活水平151
第四编 农业154
第一章 机构154
第一节 行政机构154
第二节 事业单位155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55
第二节 减租反霸土地改革15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58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159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60
第三章 耕地160
第一节 耕地面积160
第二节 开荒162
第三节 播种面积164
第四节 退耕还林166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167
第一节 小麦167
第二节 玉米170
第三节 水稻172
第四节 棉花174
第五节 油料177
第六节 蔬菜178
第七节 瓜类179
第五章 农业区划181
第一节 南部低山河谷粮食、牛羊区181
第二节 中部冲积扇农业区181
第三节 北部冲积平原农林牧区182
第四节 两河沿岸牛羊、油、棉、葡萄区183
第六章 栽培技术183
第一节 耕作制度183
第二节 耕作周期184
第七章 肥料184
第一节 农家肥184
第二节 绿肥184
第三节 化肥185
第四节 其他肥料185
第八章 病虫害及防治185
第一节 病虫分区185
第二节 病虫种类及防治186
第九章 经营管理188
第一节 劳动管理188
第二节 经济效益189
第五编 畜牧业194
第一章 机构194
第一节 行政机构194
第二节 事业单位195
第二章 牧业体制195
第一节 封建社会私有制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195
第三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196
第三章 草场资源196
第一节 天然草场196
第二节 人工草地199
第三节 草场建设199
第四节 草场管理201
第四章 饲草饲料202
第一节 饲草202
第二节 饲料203
第三节 草料加工203
第五章 畜禽品种与改良203
第一节 畜禽品种203
第二节 品种改良209
第六章 畜禽病防治211
第一节 传染病211
第二节 寄生虫病222
第三节 中毒、营养代谢病223
第七章 畜牧业区划224
第一节 南部山地放牧区225
第二节 北部牧业重点发展区226
第三节 中部农村家饲区227
第八章 经营管理228
第一节 生产管理228
第二节 经营产品228
第三节 经济效益229
第六编 林果业235
第一章 机构235
第一节 行政机构235
第二节 事业单位235
第二章 天然林235
第一节 天然林分布与树种235
第二节 天然林采伐保护237
第三章 植树造林237
第一节 树种237
第二节 植树造林237
第四章 育苗242
第一节 苗圃242
第二节 育苗方法242
第三节 采种(条)育苗243
第五章 果树244
第一节 果树品种244
第二节 栽培技术249
第三节 种植面积249
第四节 果品产量252
第六章 林业区划255
第一节 南部山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区255
第二节 中部冲积扇防护、用材、经济林区256
第三节 北部冲积平原防沙、护牧胡杨林保护区256
第七章 经营管理257
第一节 森林管理257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58
第三节 采伐258
第四节 经营效益259
第七编 水利262
第一章 机构人员262
第一节 行政机构262
第二节 事业单位263
第二章 水利工程264
第一节 引水工程264
第二节 输水工程265
第三节 排水工程270
第四节 蓄水工程271
第五节 节水工程272
第六节 饮水工程272
第三章 水利管理273
第一节 水库管理273
第二节 渠道管理273
第三节 灌溉用水管理274
第四节 水费征收及管理274
第四章 水产养殖275
第一节 水产品种类275
第二节 养殖276
第八编 农牧机械278
第一章 机构2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278
第二节 农机作业单位278
第二章 作业机具279
第一节 耕作机具279
第二节 播种机具280
第三节 收获机具280
第四节 场上作业机具280
第五节 植保机具280
第六节 农村运输机具281
第七节 畜牧机具281
第八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81
第三章 经营管理283
第一节 作业水平283
第二节 人员培训283
第三节 农机监理283
第四节 经营效益284
第九编 工业 乡镇企业286
第一章 工业286
第一节 机构286
第二节 重工业门类288
第三节 轻工业门类290
第四节 经营管理293
第二章 乡镇企业297
第一节 行政机构297
第二节 发展概况297
第三节 主要乡镇企业简介302
第十编 交通 邮电306
第一章 交通306
第一节 机构306
第二节 道路307
第三节 桥涵310
第四节 运输工具311
第五节 客货运输313
第二章 邮电314
第一节 机构队伍314
第二节 邮政316
第三节 电信320
第十一编 土特产 旅游324
第一章 土特产324
第一节 核桃324
第二节 地毯326
第三节 玉石328
第四节 蚕桑331
第二章 旅游332
第一节 古建筑遗址332
第二节 古墓葬333
第三节 古树333
第四节 水利景区334
第五节 线路335
第六节 宾馆336
第七节 接待人数336
第十二编 商贸 粮油338
第一章 商业338
第一节 行政机构338
第二节 企业单位338
第三节 商品购销339
第四节 经济效益342
第二章 供销343
第一节 机构队伍343
第二节 物资经营344
第三节 棉花收购344
第四节 土特产品收购345
第五节 其他产品购销345
第六节 饮食服务347
第三章 外贸347
第一节 机构347
第二节 出口贸易347
第四章 粮油34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348
第二节 粮油收购349
第三节 粮油供销351
第四节 粮油储运355
第五节 管理359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362
第一章 城乡建设362
第一节 机构362
第二节 城、乡(镇)村建设363
第二章 环境保护366
第一节 机构366
第二节 生态保护366
第三节 环境污染367
第四节 污染治理367
第十四编 财政 税务370
第一章 财政370
第一节 机构370
第二节 财政体制371
第三节 财政收支372
第四节 财政管理375
第五节 财政监督与清产核资378
第二章 税务379
第一节 机构379
第二节 税收380
第十五编 金融384
第一章 金融机构38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金融机构38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385
第二章 货币387
第一节 古代货币3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货币39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货币393
第三章 现金投放与回笼396
第一节 民国时期39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396
第三节 经济建设时期397
第四章 存储与信贷399
第一节 存款399
第二节 贷款404
第五章 公债 国库券413
第一节 公债413
第二节 国库券414
第十六编 综合经济416
第一章 计划416
第一节 机构416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416
第二章 统计424
第一节 机构424
第二节 管理424
第三章 物价427
第一节 机构427
第二节 价格变化427
第三节 价格检查428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430
第一节 机构430
第二节 监督和“打假”工作430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431
第一节 机构队伍431
第二节 市场管理431
第三节 企业登记43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33
第五节 工商组织433
第六章 审计434
第一节 机构队伍434
第二节 审计业务435
第七章 扶贫开发436
第一节 机构436
第二节 扶贫概况436
第三节 扶贫规划与目标437
第四节 扶贫资金439
第五节 扶贫开发项目440
第六节 基础设施建设441
第七节 社会扶贫443
第八章 土地管理448
第一节 机构448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448
第三节 建立地籍档案450
第四节 土地监察450
第十七编 政党 社团45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和田县地方组织452
第一节 组织建设452
第二节 党代会460
第三节 党员462
第四节 宣传教育470
第五节 纪律检查473
第六节 统战工作474
第七节 政法工作475
第八节 党校工作476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477
第二章 群众团体479
第一节 工会479
第二节 共青团480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484
第四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486
第五节 科协487
第六节 残联489
第七节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491
第三章 重大政事492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492
第二节 抗美援朝49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493
第四节 “三反”、“五反”493
第五节 肃清反革命494
第六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494
第七节 “大跃进”495
第八节 “反右倾495
第九节 甄别工作496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97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498
第十二节 “揭、批、查”运动499
第十三节 农业学大寨499
第十四节 落实政策499
第十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00
第十六节 “三讲”教育501
第十七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501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504
第一章 权力机关50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代表大会50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0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08
第二章 人民政府510
第一节 县级机构510
第二节 工作机构513
第三节 基层政权514
第四节 信访工作515
第三章 人民政协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517
第三节 主要工作519
第十九编 民政 劳动人事524
第一章 民政524
第一节 机构524
第二节 拥军优属524
第三节 安置526
第四节 救济527
第五节 婚烟 殡葬528
第二章 劳动人事530
第一节 机构530
第二节 干部队伍531
第三节 干部管理538
第四节 劳动管理547
第五节 劳动工资549
第六节 劳动就业553
第七节 劳动保险554
第二十编 政法558
第一章 公安558
第一节 机构558
第二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559
第三节 治安管理560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561
第五节 禁毒、禁赌561
第六节 户籍管理563
第七节 交通管理565
第八节 消防管理568
第二章 检察569
第一节 机构569
第二节 案件检察569
第三章 审判571
第一节 机构571
第二节 审判571
第四章 司法576
第一节 机构576
第二节 律师事务576
第三节 公证576
第四节 人民调解577
第五节 法制宣传577
第二十一编 外事 侨务580
第一章 外事580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二节 边境、边界580
第三节 涉外活动581
第四节 出入境581
第二章 侨务582
第一节 机构582
第二节 侨务工作582
第三节 外侨583
第四节 华侨及眷属583
第五节 落实侨务政策583
第二十二编 军事586
第一章 军队组织体制586
第一节 汉至清朝军队5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588
第三节 新中国军队588
第二章 兵役59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591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591
第三章 民众武装594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民团594
第二节 新中国民兵595
第四章 军民关系597
第一节 拥政爱民597
第二节 军民共建599
第五章 重大兵事略599
第一节 莎车、于阗争霸丝路南道599
第二节 班超安定于闻国600
第三节 于阗、扜弥之战600
第四节 柔然攻占于阗600
第五节 于阗抗击突厥、吐蕃入侵601
第六节 大宝于阗国与喀喇汗王朝之战601
第七节 元军收复斡端602
第八节 察合台后裔征战602
第九节 清代和阗战事603
第十节 民国时期战事604
第十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之兵事605
第二十三编 教育 科技608
第一章 教育608
第一节 机构608
第二节 初等教育609
第三节 中等教育614
第四节 成人教育619
第五节 教师620
第六节 教育经费及设施624
第二章 科技625
第一节 机构队伍625
第二节 科技推广和开发626
第三节 科研成果634
第二十四编 文化体育640
第一章 文化艺术640
第一节 机构640
第二节 文学创作641
第三节 群众文化652
第四节 文物 古迹653
第五节 广播 电视 电影654
第六节 档案 史志657
第二章 体育659
第一节 机构659
第二节 群众体育659
第三节 学校体育661
第四节 体育竞赛664
第五节 经费 设施669
第二十五编 卫生672
第一章 机构672
第一节 行政机构672
第二节 医疗防疫机构672
第二章 医疗674
第一节 医疗技术674
第二节 医疗器械675
第三节 医疗制度676
第三章 维吾尔医药677
第一节 维吾尔医677
第二节 维吾尔药研制与开发678
第四章 医药678
第一节 药品采购678
第二节 中草药资源679
第三节 自制药剂679
第四节 药政管理679
第五章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68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80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682
第六章 卫生保健68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684
第二节 妇女保健684
第三节 儿童保健685
第四节 食品卫生686
第五节 劳动卫生686
第二十六编 民族 宗教688
第一章 民族688
第一节 维吾尔族688
第二节 汉族693
第三节 回族695
第四节 其他少数民族697
第五节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698
第二章 宗教699
第一节 摩尼教699
第二节 景教699
第三节 佛教700
第四节 伊斯兰教700
第五节 宗教人士、活动场所701
第六节 宗教管理703
第二十七编 社会新风706
第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06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概况706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707
第三节 创建文明村、文明户708
第四节 军民共建708
第二章 民族团结709
第一节 民族团结教育709
第二节 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710
第三章 良风美德711
第一节 扶贫济困711
第二节 拾金不昧712
第二十八编 人物714
第一章 人物传略714
第二章 人物简介720
第三章 人物表724
附录736
一、于阗国始末736
二、2004~2005年大事记753
三、2004~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概况755
编后记758
《和田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760
热门推荐
- 1679861.html
- 3257276.html
- 2481013.html
- 489340.html
- 4676.html
- 2239359.html
- 1202995.html
- 194406.html
- 1475511.html
- 1299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3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1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7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6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8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2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