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经济安全 理论与分析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家经济安全 理论与分析方法
  • 雷家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6447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经济-国家安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经济安全 理论与分析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动因1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与内涵1

一、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1

二、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3

三、国家经济安全的特征4

第二节 世界各国对经济安全的关注及其动因7

一、各国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7

二、各国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动因8

第三节 国家安全观的转变10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10

二、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12

三、由传统安全观到综合安全观15

第四节 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领域与研究目的16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领域16

二、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政策目的18

第二章 战略资源安全21

第一节 战略资源安全概论21

一、自然资源分类及特性21

二、人类资源开发利用观的转变21

三、战略资源及战略资源安全23

第二节 矿产资源安全23

一、矿产资源安全的内涵23

二、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24

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28

第三节 水资源安全31

一、水资源安全与短缺31

二、水资源供需预测34

三、水资源管理39

第四节 粮食安全43

一、粮食问题与粮食安全43

二、粮食供需预测45

三、粮食安全的测度48

四、粮食储备49

五、国际粮食贸易50

第三章 能源安全53

第一节 能源安全概述53

一、能源安全的概念及其演进53

二、能源与战争54

三、有关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56

第二节 矿物能源安全57

一、石油安全57

二、煤炭安全66

第三节 电力系统安全68

一、电力系统68

二、电力系统安全69

三、电网运行安全69

第四章 产业安全71

第一节 产业安全概论71

一、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71

二、国外的产业安全思想72

三、国内关于产业安全内涵的几种观点74

第二节 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安全观78

一、基于国情的产业安全观的界定原则78

二、基于我国国情的产业安全概念81

三、基于国情的产业安全概念的内在逻辑83

第三节 产业安全的评价方法87

一、产业安全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87

二、关于我国产业安全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88

三、关于某个产业安全与否的判断96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98

一、外商直接投资98

二、外商直接投资控制东道国产业的途径99

三、外资控制东道国产业的负面影响102

第五章 金融与财政安全105

第一节 金融与财政的功能105

一、一国经济运行的货币流程105

二、金融系统及其功能106

三、财政系统及其功能107

第二节 金融安全108

一、金融安全的要义108

二、现代金融系统的特点109

三、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111

四、考察金融安全应关注的重要问题113

五、金融安全状况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117

六、金融安全态势的监测预警118

第三节 财政安全123

一、财政安全的要义123

二、研究财政安全的理论基础:财政收支理论124

三、分析财政安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125

四、财政收入126

五、财政支出128

六、财政赤字与制度性债务积累131

七、财政安全的监测预警指标与系统132

第四节 金融安全与财政安全的相互影响137

一、两个系统及两类政策的相互影响137

二、两类政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二者可能互为不安全因素138

三、其他系统的安全问题也会对财政与金融安全产生影响138

第六章 虚拟及实体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141

第一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141

一、虚拟经济及其特点141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145

第二节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联系147

一、商品市场均衡147

二、货币市场均衡149

三、金融泡沫与实体经济154

四、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失衡159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与经济安全164

一、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性164

二、房地产泡沫的演化机制168

三、房地产泡沫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171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经济安全177

第一节 生态环境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机制177

一、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安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177

二、生态破坏与经济安全178

三、环境污染与经济安全184

第二节 生态环境价值量分析方法和模型188

一、生态破坏价值量分析方法和模型188

二、生态破坏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评价193

三、环境污染价值量分析方法和模型196

四、环境污染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评价199

第三节 环境安全201

一、环境安全的概念、内容与实现机制201

二、环境外交与环境安全202

三、环境安全中的绿色GDP204

第四节 国家经济安全评价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205

一、引入生态环境影响因子需要解决的问题205

二、反映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因素的指标体系206

第八章 国际经济关系与国家经济安全209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209

一、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209

二、全球化下新的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213

第二节 国际经济关系中常见的经济安全问题215

一、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往往可能引发直接对抗215

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往往引发相互的制裁217

三、国家间的经济危机扩散会影响有关国家经济的稳健增长221

四、强国往往企图控制弱国的“命脉经济部门”223

五、强国经济霸权主义往往会威胁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225

第三节 伤害弱国利益的因素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传导机制227

一、全球市场一体化中的传导机制227

二、信息传递国际网络化中的传导机制229

三、由生态环境问题衍生的传导机制231

四、WTO规则中不利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传导机制233

五、国家信用关系中不利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传导机制235

第九章 重大冲突与国家经济安全237

第一节 重大冲突与经济的关系237

一、重大冲突与经济的关联方式237

二、重大冲突对经济的破坏方式247

三、战争对一国经济的破坏的估算方法253

第二节 重大冲突中的国家经济安全255

一、各类重大冲突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性256

二、重大政治及军事冲突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257

第三节 重大冲突中的危机管理体系260

一、积极建立区域经济安全机制260

二、战争条件下的危机管理体系262

三、经济危机条件下的危机管理体系265

第十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界定及其转化273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与状态界定273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273

二、国家经济安全状态的划分273

三、国家经济安全状态的界定274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状态的转化方式278

一、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因素划分278

二、经济安全状态的渐进式转化与跳跃式转化279

三、经济安全状态转化方式的机理描述与分析方法280

第三节 国家经济安全状态变化的尖点突变模型283

一、基本假设283

二、模型的构造283

三、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经济安全状态转化过程描述284

四、经济安全状态“渐变”与“突变”的本质区别285

第十一章 经济安全监测预警的对象与前提287

第一节 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与经济景气监测预警287

一、监测与预警的方法论差异287

二、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与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方法论差异288

三、经济安全态势监测预警与经济景气状态监测预警的联系289

第二节 经济安全监测预警的对象290

一、总的描述290

二、对国内经济领域安全态势的监测预警291

三、对国际经济领域安全影响的监测预警292

四、对一国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的监测预警293

五、重大冲突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的监测预警293

第三节 经济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的前提条件294

一、搞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态势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296

二、恰当进行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界定296

三、搞清国家经济安全状态的转化机制297

四、从技术上解决监测预警所需的数据问题297

五、理性认识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298

第十二章 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的方法299

第一节 经济安全态势评价的指标与方法299

一、建立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性要求299

二、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300

三、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评价的方法之一:综合评价法300

四、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评价的方法之二:基于案例的评价方法306

五、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评价的方法之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312

第二节 经济安全态势预测方法313

一、专家预测方法313

二、先导指标预测方法313

三、类比推理预测方法314

四、时间序列预测方法315

五、因果关系建模预测方法315

六、灰色预测方法和模糊预测方法316

七、马尔可夫预测方法316

八、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317

九、各类预测方法的比较317

第三节 经济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的方法论框架318

一、一种可行的系统框架318

二、国家经济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的技术流程319

三、监测和预警的独立过程319

四、监测预警的重点319

第十三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体系321

第一节 基本框架321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主体321

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终极主体:政府321

三、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五种意识325

四、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根本:增强本国经济的内在素质326

第二节 政府的国家经济安全职能329

一、政府具体的经济安全职能329

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安全职能失灵330

三、四大问题对于政府履行经济安全职能的制约332

第三节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机制与制度建设335

一、建立民主科学的经济安全决策机制335

二、建立经济安全重要指标的控制机制336

三、建立重大行为的经济安全影响审议体系337

四、建立重要战略资源的国家储备体系338

五、建立敏感产品的基本自给体系339

六、建立敏感产业的准入制度340

七、建立重要技术经济资源的出口管制制度340

八、建立经济安全预警及重大冲突处置机制341

第四节 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342

一、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内涵和组成342

二、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分类343

三、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344

第五节 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保障体系344

一、借助国家综合安全战略,创造良好的经济安全环境345

二、通过积极的对外经济政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345

三、灵活运用WTO相关制度,保护自身经济利益346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