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 张其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200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无机材料-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晶体结构基础1

第一节 晶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

一、晶体的概念1

二、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1

三、晶体的基本性质4

第二节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5

一、晶体宏观对称的特点5

二、宏观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6

三、点群7

四、晶族和晶系7

第三节 布拉维点阵与晶系9

一、平行六面体的选取9

二、布拉维点阵10

第四节 点阵几何元素的表示法13

三、晶胞13

一、结点位置表示法14

二、晶向的表示法15

三、晶面的表示法16

第五节 微观对称和空间群17

一、微观对称要素17

二、空间群及符号19

第六节 结晶化学基本原理21

一、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21

二、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25

三、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27

四、键参数27

五、鲍林规则32

六、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35

第七节 典型结构类型43

一、单质的晶体结构43

二、二元化合物典型的晶体结构46

三、ABO3型化合物的结构51

四、AB2O4型化合物的结构53

五、氧化物结构的一般规律54

六、键参数函数与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关系55

第八节 硅酸盐晶体结构56

一、硅酸盐结构的一般特点及分类56

二、岛状硅酸盐57

三、链状硅酸盐59

四、层状硅酸盐60

五、骨架状硅酸盐66

习题67

第二章 晶体结构缺陷71

第一节 点缺陷71

一、点缺陷的类型72

二、点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73

三、热缺陷浓度的计算76

四、点缺陷的化学平衡78

五、固溶体79

六、固溶体的研究方法84

七、非化学计量化合物86

第二节 线缺陷88

一、位错的基本概念88

二、位错的运动92

三、位错的生成与增殖95

习题96

第三章 非晶态固体98

第一节 玻璃的通性98

第二节 玻璃的结构100

一、晶子学说100

二、无规则网络学说102

一、玻璃态物质的形成方法105

第三节 玻璃的形成105

二、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106

三、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107

四、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109

第四节 常见玻璃类型113

一、硅酸盐玻璃113

二、硼酸盐玻璃116

第五节 玻璃陶瓷及其他非晶态材料118

一、玻璃陶瓷(微晶玻璃)118

二、非晶态合金119

三、非晶态半导体121

习题122

第四章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124

第一节 固体的表面124

一、固体表面力场125

二、固体表面结构126

三、固体的表面能129

第二节 界面行为131

一、弯曲表面效应131

二、润湿与黏附134

三、吸附与表面改性137

四、固体内气孔表面的空位浓度139

第三节 晶界140

一、晶界结构与分类141

二、多晶体的晶界构型143

三、晶界应力145

四、晶界偏聚147

第四节 黏土-水系统胶体化学149

一、黏土的荷电性149

二、黏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151

三、黏土胶体的电动性质153

四、黏土-水系统的胶体性质156

五、瘠性料的悬浮与塑化161

习题163

第五章 相图165

第一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165

一、组分及独立组分166

二、相166

三、材料系统中的相律167

第二节 单元系统相图168

一、水型物质与硫型物质168

二、可逆和不可逆多晶转变的单元相图169

三、SiO2系统170

四、ZrO2系统172

第三节 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173

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相图173

二、生成一个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175

三、生成一个不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176

四、生成一个在固相分解的化合物的二元相图177

五、具有多晶转变的二元相图177

六、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178

七、形成有限固溶体的二元相图179

八、具有液相分层的二元相图180

第四节 二元相图的应用举例180

一、CaO-SiO2系统二元相图180

二、Al2O3-SiO2系统二元相图182

三、MgO-SiO2系统二元相图183

四、铁-碳系统二元相图184

第五节 三元相图的基本知识185

一、三元相图的组成表示方法186

二、杠杆规则187

四、三元立体相图与平面投影图188

三、重心原理188

第六节 三元相图的基本类型190

一、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三元相图190

二、生成一个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91

三、生成一个不一致熔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92

四、生成一个固相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97

五、具有一个一致熔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97

六、具有一个不一致熔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98

七、具有多晶转变的三元相图198

八、形成一个二元连续固溶体的三元相图199

九、具有液相分层的三元相图199

十、分析复杂相图的主要步骤199

第七节 三元相图的应用举例200

一、Ca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200

二、K2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203

三、Mg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205

四、Na2O-CaO-SiO2系统三元相图207

第八节 交互三元系统相图209

一、组成表示方法209

二、三元交互系统相图210

习题211

第六章 扩散214

第一节 固体中扩散的基本特点214

第二节 菲克定律215

一、稳定扩散216

二、不稳定扩散218

第三节 扩散系数221

一、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221

二、扩散过程的推动力222

一、空位扩散机制224

第四节 扩散的微观机制224

二、杂质离子固溶引起的空位扩散225

三、非化学计量氧化物中的扩散226

四、间隙扩散机制228

五、互扩散系数229

第五节 影响扩散的因素230

一、温度的影响231

二、组成的影响232

三、化学键的影响232

四、晶体结构的影响233

五、杂质的影响234

习题235

第七章 固相反应236

第一节 固相反应过程237

一、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238

第二节 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238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240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241

第三节 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246

一、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246

二、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247

三、反应温度、压力与气氛的影响248

四、矿化剂及其他影响因素249

第四节 固相反应的某些研究实例249

第五节 固相反应热力学252

一、热力学应用计算方法252

二、纯固相参与的固相反应254

三、伴有气相参与的固相反应258

四、伴有熔体参与的固相反应260

五、反应热平衡计算262

六、金属氧化物的高温稳定性263

习题266

第一节 相变的分类268

一、按热力学分类268

第八章 相变268

二、按相变方式分类270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270

四、按动力学分类270

第二节 固态相变270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270

二、马氏体转变271

三、扩散型固态相变274

第三节 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276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276

二、相变过程推动力276

三、晶核形成条件278

一、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280

第四节 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280

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282

三、总的结晶速率283

四、析晶过程285

五、影响析晶能力的因素286

第五节 液-液相变过程287

一、液相的不混溶现象287

二、分相的结晶化学观点290

习题292

第九章 材料的烧结294

第一节 烧结的基本概念294

一、烧结的特点294

二、烧结过程推动力296

三、烧结模型296

一、蒸发-凝聚传质298

第二节 固相烧结298

二、扩散传质300

第三节 液相烧结306

一、液相烧结的特点306

二、流动传质306

三、溶解-沉淀传质309

四、各种传质机理分析比较311

第四节 热压烧结312

第五节 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315

一、晶粒生长315

二、二次再结晶319

三、晶界在烧结中的作用321

第六节 影响烧结的因素321

一、原始粉料的粒度321

二、外加剂的作用322

四、盐类的选择及其煅烧条件323

三、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323

五、气氛的影响324

六、成型压力的影响325

第七节 烧结方法的发展325

一、无压烧结方法326

二、压力烧结326

三、等离子体烧结327

四、微波烧结329

五、爆炸烧结330

习题331

附录333

附录1 晶体结构的32种点群和230种空间群333

附录2 有效离子半径(据shannon,1976)336

附录3 国际单位制(SI)中基本常数的值341

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