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 王行伟,薛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861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研究-辽宁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化1

(一)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1

(二)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6

(三)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10

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与趋向17

(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17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22

(三)中国区域经济战略调整的深层思考28

三 案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33

(一)美国的区域协调政策33

(二)德国的区域政策体系34

(三)法国的区域发展政策35

(四)日本的四次经济综合开发36

第二章 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与展望39

一 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39

(一)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39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42

二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问题46

(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46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0

(三)体制机制的创新53

(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6

三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61

(一)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目标61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重点62

(三)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66

四 案例分析: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72

(一)美国:“锈带”的复兴72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76

(三)日本:九州工业区的转型79

第三章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82

一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估82

(一)内部环境82

(二)外部环境85

二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89

(一)辽宁的区域优势89

(二)辽宁的区域劣势91

(三)辽宁发展面临的机会93

(四)辽宁发展面临的挑战95

三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97

(一)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97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98

(三)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104

四 案例分析:三十年辽宁迈向开放型经济的过程及路径109

(一)辽宁对外开放的客观基础109

(二)辽宁对外开放三十年的历程112

(三)辽宁对外开放三十年的成就116

第四章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120

一 辽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120

(一)区域的空间划分120

(二)区域的功能定位123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127

二 沈阳经济区的整合130

(一)沈阳经济区的现状分析130

(二)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框架137

(三)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对策140

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崛起143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基本情况143

(二)辽宁“五点一线”的战略布局145

(三)辽宁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149

四 辽西经济区的扶持与开发158

(一)辽西经济区概况158

(二)辽西经济区的发展潜力160

五 案例分析: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建设162

(一)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条件163

(二)大连港建设现状分析165

(三)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几点建议167

第五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171

一 辽宁产业结构的变动轨迹171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及反思172

(二)辽宁产业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177

(三)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向184

二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及发展前景188

(一)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188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与发展前景190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97

三 辽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环境与空间204

(一)辽宁原材料工业现状分析204

(二)辽宁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的提升207

四 辽宁产业集群的培育212

(一)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2

(二)促进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措施218

五 案例分析: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振兴道路探索221

(一)铁西区调整改造的历程及成效222

(二)铁西区调整改造的主要条件和做法226

(三)铁西工业区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233

第六章 辽宁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模式选择238

一 辽宁城市化的历史演进238

(一)辽宁城市化进程及特征238

(二)辽宁城市化的动力机制240

二 辽宁城市化的路径选择246

(一)辽宁城市化发展的约束条件246

(二)辽宁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构想251

(三)辽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253

三 加快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258

(一)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分析259

(二)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思路261

(三)加快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262

四 案例分析:沈阳大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64

(一)沈阳大都市圈的建设构想264

(二)沈阳大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266

(三)沈阳大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政策框架267

(四)强化沈阳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270

第七章 辽宁区域经济合作的取向与政策设计274

一 辽宁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274

(一)省域内的经济融合274

(二)东北三省之间的协作284

(三)融入环渤海经济圈286

(四)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289

二 辽宁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政策设计292

(一)辽宁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292

(二)辽宁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95

(三)辽宁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与协调机制299

三 案例分析:“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302

(一)欧盟的宗旨及整合目标303

(二)欧盟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304

(三)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306

第八章 辽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08

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308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308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310

二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剖析313

(一)辽宁区域差距的现状313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317

三 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319

(一)辽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320

(二)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325

(三)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328

四 案例分析: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启示332

(一)阜新经济转型的背景332

(二)阜新经济转型的重点和方向335

(三)阜新经济转型的成果及面临的困难339

(四)阜新经济转型的启示意义342

第九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辽宁县域经济346

一 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基点346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346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349

(三)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351

二 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353

(一)辽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354

(二)辽宁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356

(三)辽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358

三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364

(一)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64

(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365

(三)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70

(四)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与对策371

四 案例分析:“国家百强县”瓦房店市以产业整合统筹城乡发展377

(一)瓦房店市经济发展的状况377

(二)通过实施产业整合战略,统筹城乡发展379

(三)瓦房店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启示382

第十章 构建辽宁区域创新体系385

一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综述385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385

(二)国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389

(三)典型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特点及经验390

(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若干模式395

二 构建辽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397

(一)构建辽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397

(二)构建辽宁区域创新体系的条件分析400

三 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保障措施403

(一)辽宁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403

(二)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406

四 案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支撑政策研究410

(一)沈阳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现状411

(二)沈阳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413

(三)沈阳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政策支持416

参考文献421

后记4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