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初等教育德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初等教育德育论
  • 沈嘉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5713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初等教育-德育-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初等教育德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方法论1

第一节 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的关系3

第二节 道德教育研究中人性假设的几种研究范式4

一、善与恶5

二、理性与非理性6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8

四、主动与受动10

第三节 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方法论合理性的确定11

一、人的未定性11

二、二元对立思维如何走向通融12

三、实然与应然13

第四节 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精神13

一、科学精神13

二、道德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失落意味着道德走向虚无14

三、道德教育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16

第二章 情感与儿童的道德发展19

第一节 情感地位的争执及根源21

一、情感作为肉体的精神的价值质疑22

二、认知对情感地位的挑战26

第二节 情感的发生过程和心理机制的主要学说30

一、身体行为驱动说30

二、脑神经驱动说31

三、认知评价驱动说32

四、环境—生理—认知驱动说33

第三节 导致情感认识困境的方法论思考34

一、情感研究中的语言逻辑范畴的误解35

二、情感研究中的简单思维方式的蒙蔽36

第四节 道德情感的再认识39

一、感觉与情感40

二、情绪与情感41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42

第五节 道德情感在儿童品德形成中的作用44

一、道德情感是个体采取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48

二、道德情感影响个体道德认知的选择48

三、道德情感促使个体情感内容出现泛化49

第三章 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动力——自爱51

第一节 休谟法则对规范确立的启示53

第二节 道德教育必须正视人的自爱本能55

一、“我”的存在是“我”的一切行为发生的前提56

二、“自爱”的忽略与身心分离的二元思维模式56

三、新旧道德在处理“自爱”阴影上的分歧57

第三节 自爱与他爱的关系58

一、自爱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59

二、他爱是一种高层次的自爱60

三、自爱的程度与层次之分62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目标——自爱与他爱的统一63

第四章 儿童早期经历与道德发展65

第一节 儿童早期经历与道德发展的关系67

一、早期的情感学习影响着未来道德情感生成的能力67

二、早期情感的“固着”现象影响了未来道德情感的生成69

第二节 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性情感72

一、安全感73

二、归属感74

三、敬畏感76

四、自尊感77

第三节 早期经历的“固着”对道德教育的启示79

一、尊重人的基础性情感的需要79

二、重视儿童早期情感培育80

三、维护个体的心灵敏感度81

第五章 儿童的道德学习83

第一节 儿童道德学习的本质85

一、道德学习是一种“应然”知识学习86

二、道德学习是社会规范与自我道德统一的整合学习89

第二节 儿童道德学习的形态94

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94

二、亲历学习与旁观学习97

第六章 儿童生活与道德教育101

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冲突103

一、价值观念的冲突使儿童社会性认知产生迷茫104

二、激烈的学业竞争使儿童社会化人格发生危机105

三、家庭教育重点的错位使儿童社会化进程受阻106

第二节 隐性教育对德育外延的质疑108

一、隐性教育的含义及特征108

二、隐性教育的运作机制110

三、隐性教育的启示112

第三节 生活化德育与德育化生活115

一、“德育回归生活”的两种形态115

二、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的辨析116

第七章 道德教育中的情境辨析121

第一节 道德教育中两类容易交叉混淆的情境123

一、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124

二、“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125

第二节 道德情境与情感反应126

一、直入式情感反应126

二、移入式情感反应129

三、移情与移入式情感反应135

四、两类情感反应的不同意义138

五、不同道德情境中的情感反应142

六、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错位对道德移情的影响142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真实与虚拟143

一、教育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差距144

二、虚拟情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挑战145

三、旁观者情境的道德教育意义148

四、虚拟向真实转化——德育回归生活149

第八章 道德教育中的符号选择151

第一节 个体符号系统对道德情感理解的影响153

一、人是符号的动物153

二、相同情境下的符号不同解读154

第二节 道德情感培育要重视情感符号的运用156

一、情感培育中的语言符号倾向156

二、情感符号的涵义158

三、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功能辨析159

第三节 道德情感培育中符号的转换161

第九章 道德教育中的奖惩运用165

第一节 奖惩教育的理念及其机制167

一、激励教育与约束教育167

二、奖惩教育的运作机制170

三、刺激物与奖惩教育171

第二节 激励教育与奖励表扬173

一、奖励与表扬对儿童发展的意义173

二、儿童获取奖励的动机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174

三、有效奖励的影响因素175

第三节 约束教育与惩罚批评177

一、惩罚的作用及负效应177

二、惩罚运用的范围179

三、惩罚的有效性180

四、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181

第十章 教师道德情感素养与道德教育185

第一节 教师道德情感素养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187

一、教师情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187

二、教师情感是学生情感学习的榜样188

三、教师情感是传递道德规范的载体189

第二节 道德教育中教师情感运作的特点191

一、无意识性191

二、直觉性192

三、感染性192

第三节 道德教育中教师必备的情感能力素养193

一、移情能力193

二、表情能力196

第四节 教师教育爱的生成199

一、“无私奉献”对教师教育爱的影响200

二、职业倦怠对教师教育爱的影响203

主要参考文献207

后记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