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民素质史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单培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79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民族心理素质-文化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民素质史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基础理论问题:国家定义与中国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2
二、定义问题:国民和国民素质概念及基本特征11
三、国民素质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18
四、研究方法24
五、对几个研究基础问题的解释27
第一章 国民素质产生的原始基因(远古—公元前21世纪)32
引论 原始人素质文化萌芽和素质萌生形态34
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原始人身体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43
二、原始人心理素质意识产生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49
三、原始人社会文化素质萌芽是为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52
四、原始人素质结构生成阶段与基本特质分析64
第二章 中国国民素质初步形成的特定历史环境(夏至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69
引论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对国民素质文化雏形形成的作用与影响71
一、国民的炼身和养心观念及优生意识形成79
二、传统宗教转向和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国民心理素质特质的初步形成83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初步形成于诸子百家争鸣之中87
四、传统文化基本特质的形成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与影响92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基本特质的形成分析110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期人的素质演变形态(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119
引论 国民素质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119
一、两汉时期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使人口发展和人的身体素质在封建社会中出现首次高峰122
二、汉代人传统心理不稳定的主体意识向依附性心态转化,人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127
三、两汉时期人的社会文化素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129
四、以“孝”、“德”为代表的道德素质是两汉时期人的素质的鲜明特点133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公元265—589年)136
引论 国民素质演变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136
一、因战争频繁,国民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民族大融合,对改善人的遗传基因起到了积极作用139
二、人的主体意识在动乱时世中增强,要求人格独立的呼声高涨141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在民族融合中得到提高,中华民族精神在多元文化中开始形成144
四、两晋南北朝女性解放,使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基础素质的提高149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及特质(公元589—960年)152
引论 国民素质提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分析152
一、唐代国民身体素质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达到了新的高峰158
二、唐代国民心理素质达到了一定高度161
三、唐代国民社会文化素质达到封建社会的新水平163
四、唐代时期妇女素质特征172
五、唐代国民素质发展水平之高探析177
第六章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国民素质的表现形态(公元960—1368年)180
引论 经济、政治和文化对国民素质的影响181
一、北宋人口总数达到一亿左右,之后人的身体素质呈下降态势183
二、国民心理素质在“提倡人的主体性”和“灭人欲”双向理论影响下形成185
三、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提高较快,而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呈“双向”态势188
四、宋代国民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之高分析193
第七章 明清时期国民素质演变形态(公元1368—1911年)201
引论 经济、政治、文化对国民素质的作用与影响201
一、明、清中期人的身体素质处于恢复提高时期,促进了人口发展206
二、明清统治者政治上专制,人们的心理素质受到严重影响209
三、明后期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变化;清统治者思想僵化,消极影响着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212
四、清中后期国民素质低下的社会因素分析216
第八章 近现代国民素质的演变形态(公元1840—1949年)218
引论 国民素质文化在“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的过程中向现代性转型218
一、近现代国民素质文化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和基本内容221
二、军阀混战与战争,严重摧残了国民身体的健康,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241
三、国民在反思中调整心态,心理素质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空前提高245
四、传统国民社会文化素质是在“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中向现代化转型的248
五、近现代传统国民素质向现代转型分析254
第九章 国民素质发展基本规律及启示258
一、素质文化对国民素质模塑律258
二、社会制度对国民素质规范律268
三、国民素质发展基本规律的特征276
四、启示: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279
参考文献286
热门推荐
- 2555190.html
- 2052636.html
- 556207.html
- 1062718.html
- 407493.html
- 285949.html
- 1184418.html
- 3269015.html
- 1066031.html
- 1466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4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7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1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5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9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3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