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尚华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ISBN:754290734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货币政策的目标1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与外延1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1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外延1
第二节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9
一、四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10
二、汇率稳定与四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13
第三节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4
一、多重目标14
二、双重目标15
三、单一目标17
四、关于多重目标与单一目标的争论18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政策组合20
第四节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20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货币政策的实施22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的关系23
第五节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24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24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目标25
三、小结31
第二章货币政策的工具33
第一节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向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过渡33
一、直接货币和间接货币政策工具33
二、直接货币和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36
三、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向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过渡的配套改革38
四、世界各国向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过渡的经验40
五、我国中央银行由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向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过渡42
第二节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45
一、美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46
二、英国的法定准备金制度51
三、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53
第三节再贴现政策57
一、再贴现政策的发展57
二、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和局限性58
三、英美再贴现政策的比较59
四、我国的再贴现政策60
第四节公开市场业务62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方式62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模式63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64
四、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设施65
五、对公开市场业务的评价69
六、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70
一、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75
第三章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75
第一节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及其依据75
二、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76
三、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认识79
第二节长期利率目标的局限性81
一、费里德曼的理论81
二、米歇金的理论85
第三节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合理性与局限性89
一、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合理性90
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局限性92
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适度选择93
一、普尔的理论93
二、廷斯莱等人的理论98
三、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的管理100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现金向货币供应量的转变102
第五节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02
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证研究105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09
第四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14
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114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因114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应分析116
第二节凯恩斯的资本费用说119
一、资本费用说产生的历史背景119
二、资本费用说的理论基础120
三、资本费用说的主要内容122
四、对资本费用说的评价123
第三节《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信用可得性效应说124
一、信用可得性效应说的理论基础125
二、信用可得性效应说的基本内容127
三、对信用可得性效应说的评价132
第四节托宾的资本供给价格说133
一、资本供给价格说的理论基础133
二、资本供给价格说的主要内容137
三、对资本供给价格说及其理论基础的评价138
第五节史密斯的传导机制学说140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原始效应141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次级效应143
第六节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学说144
一、货币学派传导机制学说的理论基础144
二、货币学派传导机制学说的主要内容147
三、对货币学派传导机制学说的评价148
第七节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50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因分析150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应分析151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154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155
第一节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健经营155
一、稳健的商业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重要性155
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定义及不稳健性的预测157
三、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161
四、对我国的启示165
第二节关于“集约化经营”的理论论证166
一、关于“集约化经营”的定义166
二、“集约化经营”的特征166
三、我国银行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168
四、我国银行业“集约化经营”的目标169
第三节我国银行业集约化经营的现状171
一、我国银行业集约化经营取得的成果171
二、我国银行业在集约化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175
第四节我国银行业集约化经营的策略178
一、我国银行业应通过机构重组,实现商业银行机构的最佳组合,以取得规模金融效益178
二、对银行内部机构的考核,应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建立“资金转移价格制度”183
三、向金融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185
四、拓宽吸存渠道,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增加银行资金来源187
五、优化资产配置,实现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协调188
六、调整信贷经营策略,搞好贷款风险管理,优化信贷资产结构191
七、健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三性”的最优组合193
八、强化财务管理,建立与资产负债管理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196
九、加快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改变收益结构,提高盈利水平198
十、加速银行信息化进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199
十一、重新设计银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现“银行再造”,为集约化经营开辟新的途径201
附录A203
参考书目204
热门推荐
- 3311793.html
- 2366995.html
- 3841042.html
- 629647.html
- 149119.html
- 566868.html
- 3288639.html
- 3249866.html
- 131526.html
- 1763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1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2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9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9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5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