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1900-2010 上 1900-192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德发,魏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573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280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1900~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1900-2010 上 1900-192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形成(1900—1929)1
第一章 多元文化语境并存与文学观念转变1
第一节 新潮文化影响下的文学观念变革1
第二节 政治文化影响与文学的泛政治化观念15
第三节 新民文学观·人的文学观&革命文学观相互并存24
第四节 传统文学延续与古典文学观念的调整42
第五节 消费文化兴盛与消遣文学观的活跃55
第六节 翻译文学对文学观念转变的影响64
第七节 文学由精英向大众转型及平民文学观的生成72
第二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79
文学态势总览79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结缘79
第二节 从政治小说到革命小说90
第三节 从爱国诗章到普罗诗歌96
第四节 从政论散文到战斗杂文103
第五节 从“梨园革命军”到政治话剧111
文学个案解读121
第六节 梁启超其人其文121
第七节 谭嗣同其人其文129
第八节 黄遵宪其人其诗137
第九节 陈天华其人其文145
第十节 柳亚子其人其诗158
第十一节 陈独秀其人其文164
第十二节 李大钊其人其文174
第十三节 蒋光慈其人其文188
第十四节 赖和其人其文194
第十五节 《六月霜》与《革命神的受难》200
第三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207
文学态势总览207
第一节 新潮文化与现代文学建设207
第二节 从“新小说”到启蒙小说218
第三节 从新派诗到自由体诗230
第四节 从“新文体”到白话“美文”236
第五节 从“文明戏”到“问题剧”247
第六节 电影的传入与中国化253
文学个案解读262
第七节 现代中国文学大师鲁迅(上)262
第八节 现代中国文学大师鲁迅(下)274
第九节 苏曼殊及其小说创作283
第十节 胡适其人其诗291
第十一节 郭沫若其人其诗300
第十二节 郁达夫与感伤文学310
第十三节 叶绍钧与为人生派文学321
第十四节 废名与乡土派文学328
第十五节 丁玲与女性文学336
第十六节 周作人其人其文345
第十七节 陈西滢与现代评论派353
第十八节 冯至与沉钟社365
第十九节 徐志摩与新月诗派373
第二十节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384
第二十一节 田汉与戏剧文学393
第二十二节 丁西林与讽刺话剧402
第四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410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410
第二节 文言体小说的赓续418
第三节 旧体诗歌的承与变427
第四节 晚清民初的桐城派435
第五节 章士钊与“甲寅派”444
第六节 “学衡派”其人其文453
第七节 新格律诗与闻一多464
第八节 新文学家的旧体诗478
第五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490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490
第二节 韩邦庆与言情小说504
第三节 “礼拜六”派的崛起516
第四节 徐枕亚与《玉梨魂》525
第五节 李涵秋与《广陵潮》536
第六节 不肖生与《江湖奇侠传》545
第七节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552
中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演化(1930—1976)565
第六章 多元文化语境趋同与文学观念归一565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对立互补565
第二节 左翼文学观·抗战文学观·自由文学观·人民文学观574
第三节 传统文化回归与民族文艺形式建构588
第四节 政治型平民文化与消费型大众文化的对立599
第五节 苏俄翻译文学渐成主导之势612
第六节 少数民族文学参与建设现代中国文学共同体621
第七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630
文学态势总览630
第一节 政治制导的现代中国文学630
第二节 从左翼小说到红色小说646
第三节 从大众化诗歌到政治化诗歌657
第四节 从革命散文到“文革”散文667
第五节 从左翼话剧到“样板戏”675
第六节 电影文学向政治方向演变692
文学个案解读699
第七节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699
第八节 张天翼与左翼文学青年716
第九节 “二萧”和救亡小说724
第十节 赵树理和农民小说742
第十一节 孙犁与抗日小说753
第十二节 杜鹏程与战争小说772
第十三节 柳青·梁斌·杨沫787
第十四节 蒙古族作家李准及其主旋律小说796
第十五节 浩然与文革小说803
第十六节 蒲风与大众化诗歌810
第十七节 李季与革命叙事诗817
第十八节 贺敬之与政治抒情诗831
第十九节 聂绀弩与《野草》杂文845
第二十节 刘白羽与颂歌式散文853
第二十一节 黄宗英与报告文学865
第二十二节 夏衍与国防戏剧872
第二十三节 郭沫若与历史剧879
第二十四节 陈铨与《野玫瑰》886
第二十五节 《白毛女》与新歌剧894
第二十六节 汪曾祺与《沙家浜》907
第二十七节 电影文学《一江春水向东流》等916
第八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922
文学态势总览922
第一节 新潮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922
第二节 从生命小说到“地下小说”930
第三节 从抒情自由诗到“天安门”放歌937
第四节 从散文多样化到个人秘密写作947
第五节 从现代话剧到新编历史剧955
第六节 电影文学的现代性审美取向963
文学个案解读974
第七节 生命小说巨匠巴金974
第八节 满族文学大师老舍982
第九节 穆时英与现代都市小说990
第十节 钱锺书其人其文999
第十一节 徐訏其人其文1006
第十二节 无名氏其人其文1014
第十三节 李劼人其人其文1022
第十四节 路翎其人其文1030
第十五节 杨逵与吴浊流1038
第十六节 白先勇与现代主义小说1046
第十七节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1054
第十八节 臧克家其人其诗1061
第十九节 艾青其人其诗1069
第二十节 胡风与“七月诗派”1080
第二十一节 纪弦与余光中1091
第二十二节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1102
第二十三节 北岛与“白洋淀诗群”1113
第二十四节 朱自清与纪游散文1124
第二十五节 王实味与“文抗”派杂文1135
第二十六节 丰子恺与《缘缘堂续笔》1142
第二十七节 现代话剧大师曹禺1148
第二十八节 李健吾其人其剧1160
第二十九节 《茶馆》与《洞箫横吹》1171
第三十节 《关汉卿》与《海瑞罢官》1179
第三十一节 壮族作家黄勇刹及其歌剧《刘三姐》1187
第九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194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1194
第二节 沈从文与京派1200
第三节 《新儿女英雄传》与新章回体小说1218
第四节 毛泽东的古体诗词1223
第五节 现代文人的格律诗词1227
第六节 林语堂与论语派散文1237
第七节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1249
第八节 《阿诗玛》与少数民族文学1258
第十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265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1265
第二节 张资平与海派小说1274
第三节 张爱玲与社会言情小说1283
第四节 雅俗合流的通俗文学1293
第五节 现代通俗文学大家金庸1304
第六节 梁羽生的新武侠小说1319
下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拓展(1977—2010)1329
第十一章 文化语境多元化与文学观念开放化1329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新潮文化由联姻到分裂1329
第二节 主旋律文学观·启蒙文学观·新潮文学观1338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弘扬与各民族文学共同振兴1346
第四节 消费文化的繁荣与通俗文学昌盛1355
第五节 翻译文学由欧美而面向全世界1367
第六节 影视、网络文学发展呈蓬勃之势1376
第十二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389
文学态势总览1389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的疏离1389
第二节 从政治批判小说到主旋律小说1402
第三节 重开现实主义的政治诗风1412
第四节 还是政治杂文的时代1418
第五节 强化戏剧文学的政治功能1427
第六节 政治文化对影视文学的介入1434
文学个案解读1443
第七节 王蒙与政治反思小说1443
第八节 刘心武与政治批判小说1454
第九节 张贤亮与政治伤痕小说1462
第十节 蒋子龙与政治改革小说1471
第十一节 张平与政治反贪小说1483
第十二节 李存葆与新时期以来的军旅小说1494
第十三节 艾青与公刘的诗1503
第十四节 叶文福与雷抒雁的诗1510
第十五节 邵燕祥与政论杂文1517
第十六节 李延国与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1526
第十七节 崔德志与《报春花》1535
第十八节 回族作家沙叶新与《陈毅市长》1543
第十九节 描写“三大战役”的电影文学1550
第十三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558
文学态势总览1558
第一节 新潮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1558
第二节 从五四小说传统复活到启蒙小说式微1565
第三节 从现代派诗风兴盛到“后现代”诗作早产1572
第四节 从探索话剧到小剧场运动1580
第五节 从主旋律影视文学到多样化影视文学1586
第六节 网络文学的强势崛起1596
第七节 华文文学在域外创作的兴盛1604
文学个案解读1614
第八节 戴厚英与人道小说1614
第九节 张洁与女权小说1621
第十节 王安忆与性爱小说1627
第十一节 高晓声与改造国民性小说1635
第十二节 张炜与新启蒙小说1640
第十三节 莫言与生存小说1646
第十四节 余华与寓言化小说1654
第十五节 苏童与新历史叙事1660
第十六节 马原与先锋小说1668
第十七节 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1676
第十八节 舒婷与“朦胧诗”1683
第十九节 “新生代”诗人群1689
第二十节 巴金的《随想录》1696
第二十一节 余秋雨与文化散文1701
第二十二节 魏明伦及其新编剧《潘金莲》1709
第二十三节 张艺谋及其电影《红高粱》1717
第十四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725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1725
第二节 韩少功与文化寻根文学1734
第三节 邓友梅与京味小说1743
第四节 冯骥才与津味小说1750
第五节 陆文夫与苏味小说1757
第六节 陕军的三秦文化小说1768
第七节 鲁军的齐鲁文化小说1778
第八节 湘军的楚文化小说1788
第九节 豫军的中原文化小说1798
第十节 回族作家张承志与伊斯兰文化小说1811
第十一节 藏族作家阿来与藏佛文化小说1816
第十二节 现代文人与古体诗词1821
第十三节 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1831
第十五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1842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1842
第二节 通俗文学热1852
第三节 “谍战文学”热1861
第四节 “演史小说”热1874
第五节 “商贾小说”热1882
第六节 “官场小说”热1892
第七节 女性“躯体写作”1900
第八节 王朔与调侃文学1913
第九节 贾平凹与《废都》1924
第十节 琼瑶与都市言情小说1932
第十一节 梁凤仪与亦舒1941
第十二节 娱乐性的商业大片1952
第十三节 消遣性的网络文学1962
第十四节 戏说历史的电视连续剧1969
后记 书写的构想与说明1981
热门推荐
- 1581918.html
- 2283111.html
- 74322.html
- 3627101.html
- 387113.html
- 1424968.html
- 250825.html
- 3223918.html
- 355114.html
- 740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5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5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7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0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2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