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新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0001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学科: 发展 地点: 中国 学科: 高等学校)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地点: 中国 学科: 高等学校)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1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5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8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8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0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11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1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3
(三)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5
第二讲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1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7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7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2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5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25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7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29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9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30
(三)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30
第三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3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3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3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3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4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4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47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52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52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52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55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5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59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59
(二)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60
(三)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61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62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62
(二)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63
第五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68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与历史任务68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8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7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7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7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72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77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77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78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81
第六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83
一、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探索83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83
(二)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84
二、中国式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85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过程85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主要内容86
三、中国式革命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启示90
(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91
(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91
(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91
(四)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92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93
(一)统一战线93
(二)武装斗争95
(三)党的建设97
第七讲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0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0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100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101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05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05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07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09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9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2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116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118
(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18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119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119
第八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21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21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提出121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122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124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24
(二)邓小平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127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28
(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128
(二)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迫切性129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130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32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32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33
(三)贯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的基本要求136
第九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39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3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特征14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4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主要内容146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47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48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50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51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论者15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和主要内容152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54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57
一、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157
(一)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157
(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58
(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15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61
(一)小康的提出161
(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及其特点16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64
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64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64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168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170
四、统筹兼顾,树立科学发展观17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72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73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75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77
第十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80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8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8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8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8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18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8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189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94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4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96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99
第十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01
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201
二、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03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4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就是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05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0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10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2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13
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5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215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16
第十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1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21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1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2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24
三、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32
(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232
(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33
(三)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34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5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235
(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37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37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8
第十四讲“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及其实践24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4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24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24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48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48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50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252
四、坚持“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完全统一254
第十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与政策260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260
(一)独立自主的立国外交260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61
(三)“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262
二、对当今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新判断263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263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265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267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67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国际战略思想271
第十六讲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76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76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276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278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279
(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280
(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好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81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282
(四)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284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87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288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289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290
(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91
(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92
主要参考书目294
后记296
热门推荐
- 2573043.html
- 3385452.html
- 3123011.html
- 140230.html
- 1588337.html
- 383611.html
- 745770.html
- 4973.html
- 1834542.html
- 2051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1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5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5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5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0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9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