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阿勒泰地区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阿勒泰地区志
  • 苏勇文等主编;阿勒泰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71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331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1351页
  • 主题词:阿勒泰地区-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阿勒泰地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2

大事记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64

第一章 位置 境域64

第一节 位置64

第二节 面积64

第三节 境域变迁64

第二章 建置 沿革67

第一节 清代以前历史沿革67

第二节 清代建置69

第三节 民国时期建置6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建置70

第三章 行政区划71

第一节 清代区划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7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72

第四章 市县概况76

第一节 阿勒泰市76

第二节 布尔津县78

第三节 哈巴河县79

第四节 吉木乃县81

第五节 福海县82

第六节 富蕴县84

第七节 青河县85

第二编 自然环境90

第一章 地质90

第一节 地层90

第二节 构造92

第三节 侵入岩95

第四节 地质演变95

第二章 地貌96

第一节 山地96

第二节 盆地 谷地98

第三节 平原98

第四节 沙漠99

第三章 气候100

第一节 大气环流100

第二节 四季特征100

第三节 日照 光能101

第四节 气温101

第五节 降水 蒸发105

第六节 风108

〔附〕物候109

第四章 水文110

第一节 地表水110

第二节 地下水117

第五章 土地 矿藏 生物118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8

第二节 矿藏资源124

第三节 生物资源126

〔附〕药用植物-发菜130

〔附〕 珍稀野生动物132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3

第一节 雪灾133

第二节 干旱 干热风133

第三节 洪灾134

第四节 寒潮 大风134

第五节 雪崩 霜冻136

第六节 雷暴 冰雹137

第七节 病虫害 鼠患 狼害138

第八节 地震138

〔附〕地震事例140

第三编 人口146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146

第一节 人口数量146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8

第二章 人口变化152

第一节 机械变化152

第二节 自然变化154

第三章 人口构成156

第一节 民族构成156

第二节 性别构成158

第三节 年龄构成16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61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162

第六节 城乡构成163

第四章 人口普查163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163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164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164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165

第五章 计划生育166

第一节 机构166

第二节 宣传教育166

第三节 政策 措施167

第四节 节育效果167

第四编 民族 宗教170

第一章 民族170

第一节 哈萨克族171

第二节 蒙古族174

第三节 汉族179

第四节 回族180

第五节 维吾尔族182

第六节 俄罗斯族183

第七节 民族工作184

第二章 宗教188

第一节 伊斯兰教188

第二节 佛教190

第三节 基督教191

第四节 宗教管理192

第五编 畜牧业19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196

第一节 以牧主剥削为主的个体畜牧业196

第二节 牧业合作化及公私合营牧场202

第三节 牧业人民公社206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207

第五节 国营牧场208

第二章 草场资源209

第一节 草场类型及分布209

第二节 草场利用与保护211

第三节 草场经营管理214

第三章 牲畜品种及改良215

第一节 羊215

第二节 牛217

第三节 马 驼218

第四节 鸡 猪219

第四章 畜牧生产219

第一节 牧事220

第二节 饲草贮植223

第三节 产量224

第四节 牧业基本建设227

第五节 2817项目228

第五章 疫病防治230

第一节 牲畜疫病230

第二节 疫病防治及检疫230

第六章 机构2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234

第二节 事业单位235

第三节 畜牧企业237

第六编 种植业24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4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24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24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24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43

〔附〕关于陶庆礼联合体的调查报告244

第二章 作物品种和产量245

第一节 食粮作物245

第二节 经济作物252

第三节 其他作物255

第三章 农技 农艺261

第一节 耕作及增产措施261

第二节 土壤养分 施肥264

第三节 植物保护266

第四章 机构 收益269

第一节 机构269

第二节 收益分配271

第七编 林业276

第一章 林木资源276

第一节 资源调查276

第二节 树种276

第二章 造林 育林278

第一节 种苗培育278

第二节 更新造林28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82

第四节 森林抚育284

第三章 林木保护284

第一节 护林防火284

第二节 病虫害及防治287

第三节 林业公安291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292

第一节 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292

第二节 喀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293

第三节 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294

第四节 森塔斯山地草原类草地保护区295

第五章 经营管理295

第一节 林木采伐295

第二节 木材贮运296

第三节 木材加工销售297

第六章 机构297

第一节 行政机构297

第二节 事业机构298

第八编 屯垦300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屯垦300

第一节 清代屯垦300

第二节 民国屯垦301

第二章 兵团农十师302

第一节 位置 面积302

第二节 建制303

第三节 人口309

第四节 生产经营312

〔附〕阿勒泰肉用细毛羊316

第五节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321

第六节 戍边纪略323

第九编 农牧机械330

第一章 传统农牧机具330

第一节 普通工具330

第二节 畜力机具331

第二章 农牧机械引进与推广331

第一节 农牧机械引进331

第二节 农牧机械推广333

第三章 经营管理334

第一节 经营体制334

第二节 经营状况336

第三节 管理338

第四章 机构3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339

第二节 事业机构340

第十编 水利342

第一章 水利工程342

第一节 引水工程342

第二节 蓄水工程353

第三节 防洪工程357

第二章 经营管理359

第一节 灌溉管理359

第二节 水费征收360

第三节 水政管理361

第三章 防洪 抗旱362

第一节 防洪362

第二节 抗旱363

第四章 水文勘测363

第一节 水文状况363

第二节 水情预报365

第三节 水质监测365

第五章 渔业366

第一节 鱼类品种366

第二节 渔业生产368

第三节 渔政373

第六章 机构373

第一节 行政机构373

第二节 事业单位374

第三节 企业376

第十一编 工业378

第一章 工业体制378

第一节 国营工业378

第二节 集体工业379

第三节 私营工业379

第二章 工业门类379

第一节 农牧产品加工业379

第二节 机械修造业387

第三节 建材业389

第四节 造纸业391

第五节 制药业392

第三章 电力工业393

第一节 发电393

第二节 经营管理398

第三节 农村电力建设404

第四章 乡镇企业405

第一节 企业类型406

第二节 产业结构407

第三节 产品产量409

第四节 重点企业简介411

第五章 机构 管理411

第一节 机构411

第二节 经营管理412

第十二编 矿业418

第一章 黄金418

第一节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黄金开采41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黄金生产419

第三节 企业选介422

第二章 稀有、有色金属425

第一节 考查 勘探425

第二节 可可托海稀有矿427

第三节 喀拉通克铜镍矿429

第四节 阿勒泰矿430

第三章 煤炭433

第一节 库伦铁布克煤矿433

第二节 喀尔交煤矿435

第四章 铁矿436

第一节 资源436

第二节 阿巴宫铁矿437

第五章 云母 宝石437

第一节 云母437

第二节 宝石438

第三节 企业简况438

第十三编 交通444

第一章 道路 桥梁444

第一节 古道444

第二节 公路446

第三节 县乡道路451

第四节 桥梁452

第二章 公路运输455

第一节 运输站455

第二节 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中心456

第三节 地区专业车队457

第四节 车辆状况457

第五节 运输经营459

第六节 运价461

第三章 公路交通机构46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462

第二节 公路养护机构463

第四章 水运464

第一节 航道开辟464

第二节 布尔津港464

第三节 外航466

第四节 内航466

第五章 航空运输469

第一节 机场469

第二节 运输470

第三节 运价472

第十四编 邮电474

第一章 邮政474

第一节 邮路474

第二节 投递477

第三节 函件 包裹478

第四节 汇兑480

第五节 报刊发行480

第六节 邮政编码483

第七节 邮票 集邮483

第二章 电信484

第一节 电报484

第二节 电话486

第三节 无线电通讯489

第四节 数据通信490

第三章 经营 管理490

第一节 质量管理490

第二节 经营体制及状况492

第三节 无线电监测493

第四节 工资管理494

第四章 机构 队伍494

第一节 邮驿494

第二节 邮政局496

第三节 电信局497

第四节 邮电局497

第五节 职工队伍498

第十五编 商贸502

第一章 商业5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商业502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03

第三节 国营商业506

第四节 管理体制516

第五节 机构 队伍522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524

第一节 体制 管理524

第二节 购销业务526

第三节 机构 队伍533

第三章 粮油535

第一节 粮油征购535

〔附〕义务运粮538

〔附〕民国时期阿山粮食借贷情况543

第二节 粮油供应544

〔附〕1953年阿山专区粮食销售的规定547

第三节 粮油储运548

第四节 粮油调拨552

第五节 机构 队伍554

第四章 物资555

第一节 物资经销555

第二节 体制改革557

第三节 机构 队伍559

第五章 外贸560

第一节 外贸经营561

第二节 生产基地建设565

第三节 外贸监管567

第四节 机构 队伍568

第十六编 旅游572

第一章 旅游资源572

第一节 资源分类572

第二节 资源开发575

第二章 旅游设施576

第一节 旅行社576

第二节 接待宾馆(饭店)577

第三节 旅游交通578

第三章 线路 项目 景点579

第一节 旅游线路579

第二节 专项旅游项目581

第三节 主要景点581

第四节 节日庆典活动594

〔附〕地方驰名物产595

第四章 旅游经营597

第一节 市场规模597

第二节 规划598

第三节 宣传活动598

第四节 评优创建活动599

第五章 机构 队伍600

第一节 机构600

第二节 职工队伍600

第十七编 财政 税务602

第一章 财政602

第一节 财政收入602

第二节 财政支出610

第三节 财政管理619

第四节 机构626

第二章 税务628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税收6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629

第三节 机构641

第十八编 金融 保险64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644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阿勒泰地区分行644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阿勒泰中心支行645

第三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645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646

第五节 中国银行阿勒泰地区支行646

第六节 中国农业银行北屯支行646

第七节 保险公司阿勒泰中心支公司647

第八节 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农十师分公司647

第九节 信用社648

第二章 货币649

第一节 货币种类649

第二节 现金投放与回笼651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655

第三章 存款 储蓄658

第一节 存款658

第二节 储蓄659

第三节 城镇储蓄业务661

第四章 信贷663

第一节 工业贷款664

第二节 商业贷款664

第三节 农牧业贷款665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665

第五章 债券 金银管理667

第一节 债券667

第二节 金银管理668

第六章 外汇670

第一节 外汇管理670

第二节 外汇业务671

第三节 外汇检查673

第七章 保险675

第一节 保险业务675

第二节 理赔678

第十九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682

第一章 城乡建设682

第一节 城市建设682

第二节 县城建设687

第三节 乡(镇)村建设690

第四节 房地产690

第五节 建筑业691

第六节 机构692

第二章 环境保护693

第一节 环境监测693

第二节 污染防治698

第三节 环境管理701

第四节 机构人员703

第二十编 综合经济管理706

第一章 计划706

第一节 计划编制706

第二节 计划管理707

第三节 计划执行709

第四节 机构715

第二章 统计715

第一节 统计报表715

第二节 专项调查716

第三节 统计工具717

第四节 统计成果718

第五节 机构719

第三章 物价719

第一节 物价管理719

第二节 价格变动721

第三节 机构72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727

第一节 市场管理727

第二节 经济检查729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730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731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73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735

第七节 机构736

第五章 标准计量 质量监督737

第一节 计量监督检验737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738

第三节 纤维检验739

第四节 机构739

第六章 审计740

第一节 国家审计740

第二节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747

第三节 业务研究与制度建设747

第四节 机构748

第二十一编 政党 群团750

第一章 早期政党活动75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阿山工作750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阿山基层组织75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阿勒泰地方组织7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751

第二节 党员队伍757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757

第四节 组织工作759

第五节 宣传工作767

第六节 统战工作771

第七节 纪律检查工作773

第三章 群众团体776

第一节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阿山区分会775

第二节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阿山专区组织委员会776

第三节 工会777

第四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780

第五节 共青团781

第六节 妇女联合会783

第七节 其他群众组织786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787

第一节 “三区”革命在阿山787

第二节 征粮788

第三节 评议农村阶级成分789

第四节 剿匪790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790

第六节 “三反”、“五反”792

第七节 农牧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792

第八节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794

第九节 整风、反右和反地方民族主义794

第十节 平叛795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96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797

第十三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799

第二十二编 政权 政协802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802

第一节 选举802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804

第三节 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805

第二章 行政机构809

第一节 清代地方政权8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810

〔附〕阿山区督察专员公署临时办事处813

第三节 部落爵职81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政权819

第三章 人民政协825

第一节 机构825

第二节 县、市政协会议826

第三节 政协工作896

第二十三编 民政834

第一章 优抚834

第一节 烈士褒扬834

第二节 抚恤834

第三节 拥军优属835

第二章 安置837

第一节 迁返牧民837

第二节 复转军人安置837

第三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839

第四节 城镇疏散人员安置839

第五节 自流民工安置840

第三章 救济840

第一节 政府救济840

第二节 社会救济842

第三节 救灾843

第四章 扶贫 助残844

第一节 扶贫844

第二节 助残847

第三节 孤寡老人供养848

第五章 婚丧、社团管理849

第一节 婚姻管理849

第二节 丧葬管理850

第三节 社团管理850

第二十四编 劳动 人事852

第一章 编制8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调整852

第二节 人员编制管理854

第二章 干部857

第一节 干部队伍857

第二节 干部素质860

第三节 干部管理863

第三章 职工864

第一节 职工队伍864

第二节 劳动就业868

〔附〕地区劳动服务公司869

第三节 职工培训870

第四章 工资871

第一节 工资制度871

第二节 区域津贴874

第三节 工资调整876

第四节 企业工资改革878

第二十五编 政法882

第一章 公安882

第一节 机构882

第二节 治安管理883

第三节 劳动改造886

第四节 刑侦887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889

第六节 边境管理890

第七节 户籍管理892

第八节 消防893

第九节 交通管理894

第二章 检察896

第一节 机构8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897

第三节 法纪检察899

第四节 经济检察900

第五节 监所检察900

第六节 控告申诉901

第三章 审判902

第一节 机构902

第二节 刑事审判903

第三节 民事审判9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905

第五节 案件复查9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908

第一节 机构908

第二节 监狱管理和劳教工作908

第三节 法制教育908

第四节 律师910

第五节 公证910

第六节 基层调解911

第二十六编 军事914

第一章 军队914

第一节 清朝军队9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91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及驻军916

第二章 民众武装920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民众武装92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兵920

第三章 兵役923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92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923

第四章 人民防空9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925

第二节 专业队伍925

第三节 教育演习926

第四节 工程概况926

第五章 主要兵事927

第一节 布伦托海屯民起义927

第二节 抗击外蒙古军侵阿之战927

〔附〕中蒙军队停战条约928

第三节 阿山兵变929

第四节 抗击俄白卫军窜扰930

第五节 同马仲英部的斗争930

第六节 牧民暴动931

第七节 平息乌斯满之乱935

第八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平叛936

第六章 拥政爱民938

第一节 参加地方工作938

第二节 爱民活动938

第三节 抢险救灾939

第四节 参加建设940

第五节 军民共建941

第二十七编 边务944

第一章 边界944

第一节 中俄(西段)、中哈边界944

第二节 中蒙边界945

第三节 中蒙俄三国国界交界点949

第二章 边防950

第一节 边防部队950

第二节 边境管理951

第三节 边境工作检查站954

第四节 边境农场955

第五节 边防建设955

第六节 边防斗争956

第三章 侨务957

第一节 遣归侨民957

第二节 机构 团体958

第四章 口岸960

第一节 口岸建设961

第二节 边境口岸贸易经营963

第三节 机构966

第二十八编 教育970

第一章 早期启蒙教育970

第一节 学班 学堂970

第二节 新式教育970

第二章 普通教育971

第一节 幼儿教育971

第二节 小学教育973

第三节 中学教育978

第四节 牧业寄宿学校983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984

第一节 职业中学984

第二节 技工教育985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987

第四章 成人教育994

第一节 扫盲教育994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补习995

第三节 自学考试996

第四节 成人学校996

第五章 教师998

第一节 教师队伍998

第二节 教师培训1003

第六章 教育经费1005

第一节 政府拨款1005

第二节 捐资助学1009

第三节 勤工俭学1010

第七章 教育行政1012

第一节 机构沿革1012

第二节 教育管理1012

第二十九编 科技1016

第一章 科技活动1016

第一节 地矿勘测1016

第二节 资源及科研调查1017

第三节 应用研究1019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推行1020

第一节 组织宣传1020

第二节 科技推广1022

第三节 科技兴农1023

第四节 “科技之冬”1024

第五节 防震1025

第三章 科技成果1026

第一节 获国家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026

第二节 获自治区奖励的科技成果1026

第三节 获地区奖励的科技成果1029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经费1036

第一节 机构1036

第二节 科技队伍1038

第三节 科技经费1039

第三十编 文化1042

第一章 文化艺术1042

第一节 文艺创作1042

〔附〕诗歌、小说选1044

第二节 文艺演出1049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间文化艺术1051

〔附〕神话故事选1052

动物故事选1052

民间叙事长诗选1053

劳动歌选1055

颂赞歌选1055

爱情歌选1056

风俗歌选1057

谚语选1059

第四节 书画 摄影 根雕1062

第二章 图书 报刊 档案1063

第一节 图书1063

第二节 报刊1066

第三节 档案1069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1072

第一节 广播1072

第二节 电视1074

第三节 电影1076

第四章 文物 古迹1077

第一节 遗址 墓葬1077

第二节 岩画 石人 鹿石1079

第三节 馆藏文物1082

第四节 寺院 陵园1085

第五章 机构 管理1086

第一节 文化机构1086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1090

第三十一编 卫生1094

第一章 医疗1094

第一节 医院 卫生院1094

第二节 医疗技术1099

第三节 中医1101

第四节 医疗设施1103

第五节 医疗制度1105

第二章 哈萨克医1107

第一节 发展概况1107

第二节 基础理论1108

第三节 诊断方法1109

第四节 疾病预防措施1110

第五节 独特疗法1111

第六节 药材资源1112

第七节 医疗、研究单位1113

第三章 卫生防疫111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1114

第二节 公共卫生1115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1119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1123

第四章 妇幼保健1127

第一节 妇女保健112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1130

第三节 儿童保健1131

第四节 儿童疾病防治1132

第五节 妇幼保健项目工作1133

第五章 药品管理1134

第一节 药政1134

第二节 药品检验1135

第三节 中草药及医药材经营1135

第六章 机构 队伍1136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1136

第二节 卫生防疫机构1137

第三节 妇幼保健机构1138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机构1138

第三十二编 体育1142

第一章 群众体育1142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1142

第二节 职工体育1144

第三节 老年体育1145

第二章 学校体育1145

第一节 体育课1145

第二节 专项体育训练1146

第三节 学校运动会1147

第四节 体育达标与评优1148

第五节 业余体校1149

第三章 体育竞赛114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运动会114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比赛1149

第四章 设施 经费1175

第一节 体育设施1175

第二节 体育经费1177

第五章 机构11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1178

第二节 体育协会1178

第三十三编 道德风尚1180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1180

第一节 文明创建活动1180

第二节 民族团结1181

第三节 军民团结1182

第二章 先进典型事例1185

第一节 一心为集体1185

第二节 民族情义重1186

第三节 军民鱼水情1190

第四节 舍己为人1193

第五节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1196

第三十四编 人物1200

第一章 人物传略1200

第一节 政治人物1200

第二节 历史名人1214

第三节 社会贤达1220

第四节 文化名人1228

第五节 革命英烈1236

第六节 其他1237

第二章 人物名表1240

第一节 地厅级干部1240

第二节 先进、劳模获奖者1250

第三节 正高职称技术人员1260

第四节 老红军 烈士1262

附录1272

一、诗文集萃1272

二、文献辑存1290

三、1996~2003年阿勒泰地区大事记1301

〔附〕2000年阿勒泰地区抗灾抢险斗争1311

四、1996~2003年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312

后记1327

《阿勒泰地区志》编审机构和编纂人员1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