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洋生态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国英,施并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86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洋生态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1
二、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6
第一章 生态系统概述12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2
一、什么叫生态系统12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13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14
四、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16
五、生态系统的自校稳态和生态平衡20
六、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形成、进化与Gaia假说24
一、生命起源与生态系统的形成与进化24
二、Gaia假说——地球自我调节理论28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32
第一节 海洋环境32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32
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32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33
四、海洋沉积物35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37
一、浮游生物37
二、游泳生物47
三、底栖生物53
第三章 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64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64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64
二、限制因子的原理65
三、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68
第二节 光照69
一、光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69
二、光照强度与藻类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71
三、光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及动物的趋光行为72
四、海洋生物的发光现象74
第三节 温度75
一、海洋水温分布75
二、海洋生物对温度的耐受限度及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77
三、温度对新陈代谢和发育生长的影响79
第四节 盐度81
一、海水的盐度与分布81
二、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82
第五节 表层流84
一、大洋表层的环流84
二、海流的生态作用86
第六节 溶解气体88
一、溶解氧88
二、二氧化碳和pH值89
三、氮91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95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统计学基本参数95
一、种群的概念95
二、种群密度与阿利氏规律96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99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101
五、种群内禀增长率104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生态对策106
一、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106
二、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110
三、r选择和K选择114
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和种群调节117
第三节 种群的衰退与灭绝121
一、种群的建立和种群的衰退与灭绝121
二、导致种群灭绝的内在机制123
三、灭绝旋涡124
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128
第一节 种间食物关系128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128
二、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辩证关系130
三、洛特卡-沃尔泰勒(Votka-Voterra)的捕食模型131
四、食物联系的生态学意义132
第二节 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133
一、种间竞争133
二、生态位基本理论135
第三节 共生关系140
一、共生现象的类别140
二、藻类-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141
三、藻类-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42
四、动物-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44
五、生物之间的生化相互关系147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15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153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及特征153
二、群落的划分155
三、平行群落与生态等值157
第二节 群落的结构158
一、群落物种多样性158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64
三、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165
四、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67
第三节 形成群落结构的一些影响因素168
一、捕食作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68
二、关键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69
三、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70
四、空间异质性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71
五、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72
六、岛屿与群落结构173
第四节 群落的生态演替174
一、生态演替及演替的类型174
二、顶极群落和波动状稳定177
三、水生生物群落的生态演替举例178
四、演替过程群落结构与机能的变化183
第七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189
第一节 海洋生物生产及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189
一、生物生产力的有关概念189
二、初级生产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191
三、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192
第二节 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194
一、光195
二、营养盐197
三、铁199
四、温度201
五、垂直混合和临界深度202
六、牧食作用204
第三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205
一、不同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分布205
二、不同水文特征海域的初级生产力207
三、近岸水域的初级生产力208
四、全世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计209
五、海洋大型底栖植物的产量212
第四节 海洋新生产力213
一、新生产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213
二、海洋新生产力的估计217
三、新生产力与营养盐供应特征的关系219
四、新生产力水平与浮游生物的粒径组成及营养循环特征的关系221
五、新生产力的研究意义223
第八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230
第一节 海洋食物链、营养级和生态效率230
一、海洋牧食食物链与碎屑食物链230
二、营养级与生态效率233
第二节 海洋食物网及能流分析238
一、简化食物网与营养层次关键种238
二、海洋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举例242
第三节 海洋各类动物次级产量估计248
一、海洋动物的生物量与生产力248
二、影响动物种群产量的因素251
三、动物种群产量的测定方法253
第四节 粒径谱、生物量谱的概念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研究中的应用260
一、粒径谱、生物量谱的概念260
二、粒径谱、生物量谱概念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研究中的应用262
第五节 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263
一、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的组成和基本结构263
二、微型生物食物环中各类生物的生物量与生产力266
三、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重要作用268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274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274
一、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及其意义274
二、主要分解者生物类别276
第二节 海洋水层有机颗粒物的沉降与分解279
一、水层中颗粒有机物的沉降与分布279
二、海洋水层营养盐再生效率280
第三节 沉积环境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盐再生283
一、底栖-水层系统耦合283
二、海洋沉积物及其栖息生物的垂直结构284
三、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和营养物质循环特征285
第四节 碳循环和海洋生物泵287
一、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87
二、海洋生物泵对海洋吸收大气CO2的作用289
第五节 营养物质循环292
一、氮循环292
二、磷循环295
三、硫循环300
第十章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306
第一节 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概述306
一、环境特征306
二、生物群落的特点307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310
一、岩岸潮间带310
二、大型海藻场313
第三节 沙滩317
一、环境特征317
二、生物组成317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320
一、河口区环境概述320
二、盐沼325
三、海草场327
第五节 红树林沼泽329
一、生境特征及红树的适应机制329
二、红树林种类的演替特点331
三、红树林生物群落及生产力332
四、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334
第六节 珊瑚礁335
一、珊瑚礁的分布及其生境特征335
二、珊瑚礁的类型和环礁的形成336
三、珊瑚-藻类共生关系及其意义337
四、珊瑚礁生物群落多样性338
五、生产力与能流特点340
第七节 近岸上升流区340
一、上升流及上升流区生态特征概述340
二、上升流形成与消长过程及上升流区理化要素特征341
三、生物群落组成的特征343
四、生产力与能流特点344
第八节 深海区345
一、概述345
二、深海底栖动物的多样性347
三、深海底栖动物的生物量349
四、深海底栖动物的食物源和产量350
第九节 热液口区与冷渗口区353
一、海洋中的独特生态类型353
二、化学合成生产354
三、热液口特殊的动物组成354
四、热液口环境特征及生态学研究意义356
第十一章 海洋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360
第一节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模式360
一、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的原理360
二、持续产量模型363
三、动态库模型365
四、传统渔业资源管理模式的局限性372
第二节 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373
一、大海洋生态系的内涵373
二、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目标与实践375
三、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376
第三节 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378
一、海洋农牧化生产的内容与理论依据378
二、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实践379
第十二章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384
第一节 海洋污染概述384
一、海洋污染和污染物质的迁移与转化384
二、海洋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监测389
第二节 赤潮现象394
一、赤潮和赤潮生物394
二、赤潮发生的原因和基本过程398
三、潮间带内湾围垦养殖区的赤潮现象401
四、赤潮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策404
第十三章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410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与人类的关系410
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内涵410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414
第二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417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417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自然环境的破坏420
三、生物入侵422
四、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425
第三节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与途径427
一、保护现存海洋生物多样性427
二、退化生态系统和恢复生态学431
参考文献436
热门推荐
- 1789876.html
- 1512296.html
- 662653.html
- 464603.html
- 1047885.html
- 2720755.html
- 3543587.html
- 122003.html
- 934441.html
- 314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5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8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0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6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8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