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联邦反托拉斯政策 竞争法律及其实践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联邦反托拉斯政策 竞争法律及其实践 第3版
  • 赫伯特·霍温坎普著;许光耀,江山,王晨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15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5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981页
  • 主题词:反托拉斯法-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联邦反托拉斯政策 竞争法律及其实践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基础:政策和衡量方法1

第一章 反托拉斯基础经济学3

1.1 价格理论:经济行为和完全竞争3

1.1a.完全竞争的市场3

1.1b.竞争性企业的行为8

1.2 垄断(monopoly)13

1.2a.受保护的垄断者的价格和产出13

1.2b.买方垄断;产出效果;政策意义15

1.2c.现实市场上的事实垄断18

1.3 反托拉斯政策,以及垄断的社会成本19

1.3a.垄断(monopoly)是一种状态;垄断化(monopolization)是一种过程19

1.3b.垄断所引起的无谓损失21

1.3c.垄断的社会成本:寻租23

1.3d.垄断的社会成本:竞争者所损失掉的投资26

1.4 产业组织理论和规模经济29

1.4a.规模经济的一般情况29

1.4b.持续的规模经济,自然垄断,特许投标和可竞争理论34

1.5 欠完全的竞争(less-than-perfect competition)39

1.5a.产品差异40

1.5b.价格歧视40

1.5c.寡头垄断40

1.5d.交易成本41

1.5e.欠完全竞争和“次最优”(second best)41

1.6 进入壁垒43

1.7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坎坷经历46

第二章 反托拉斯政策的历史和理念51

2.1 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发展51

2.1a.《谢尔曼法》的目标:效率,以及利益集团的解释51

2.1b.普通法和联邦反托拉斯法55

2.1c.联邦反托拉斯政策简史59

2. 经济学在反托拉斯中的作用64

2.2a.1960年以前的反托拉斯和经济学64

2.2b.芝加哥学派及其后患66

2.2c.怀疑主义:竞争者诉讼v.消费者诉讼;私人诉讼v.公诉68

2.2d.政治学和民主政策73

2.2e.芝加哥学派之后的反托拉斯政策74

2.3 关于反托拉斯对经济学的需要76

2.3a.反托拉斯经济学的范围76

2.3b.反托拉斯经济学的实质79

2.3c.反托拉斯经济学中的“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含义80

第三章 市场力量和市场界定83

3.1 引言83

3.1a.市场力量的技术界定84

3.1b.采用市场份额作为市场力量的替代物86

3.1c.市场份额不只是作为代用品:市场份额的独立意义87

3.1d.反托拉斯的相关市场87

3.2 相关市场的判断88

3.2a.假定的价格上涨的幅度90

3.2b.“利润最大化”的涨价91

3.2c.更宽或更窄的市场:亚市场一般不需要考虑92

3.3 产品市场:一般考察96

3.3a.市场和品牌:“锁定”98

3.3a1.单个品牌通常并不构成相关市场:Kodak(柯达)案98

3.3a2.下级法院对Kodak案(的判决)进行限制的判决103

3.3a3.合同“锁定”,特许品牌作为市场104

3.3b.替代v.补充:组产品市场106

3.3b1.由替代品组成的相关市场106

3.3b2.判定“组产品”市场的狭义理由107

3.4 “需求交叉弹性”:“玻璃纸”谬误及其影响109

3.4a.交叉价格弹性及其含义109

3.4b.du Pont(玻璃纸)案中的需求交叉弹性110

3.4c.对“玻璃纸”谬误的纠正112

3.5 供应弹性:外国进口114

3.5a.外国进口和Alcoa案114

3.5b.关于供应问题(或本应针对而没有针对供应问题)的其他判决117

3.5c.对供应替代性,是应纳入相关市场,还是将其视为进入壁垒低119

3.6 地域市场120

3.6a.运输的货物:最小地域市场121

3.6b.不流动的货物和服务122

3.6c.价格活动和运输类型124

3.6c1.一般价格活动:不对称(现象)124

3.6c2.埃尔津加—贺加绨标准126

3.6d.贸易区:不得竞争契约127

3.6e.价格歧视128

3.7 市场份额的计算和解释129

3.7a.收入v.单位130

3.7b.产出v.产能131

3.7c.产品耐用性和力量133

3.7d.对市场份额数据进行解释:事实和法律问题134

3.8 司法部合并指南中的市场界定137

3.8a.指南中阐明的产品市场界定方法137

3.8b.指南对地域市场的界定139

3.8c.价格歧视的意义140

3.8d.市场份额的计算141

3.8e.合并指南中的“玻璃纸”谬误141

3.8f.结论:指南是政策声明143

3.9 确定市场力量的其他方法143

3.9a.直接衡量残余需求143

3.9b.持久的价格歧视146

3.9b1.价格歧视和知识产权148

3.9b2.价格歧视和市场界定148

3.9c.持久的垄断利润148

3.9c1.垄断利润v.会计利润149

3.9c2.不存在很高的会计利润150

3.9c3.“租金”问题150

3.9d.市场力量和知识产权152

第二编 反托拉斯实体法155

第四章 关于通谋和寡头垄断的反托拉斯政策157

4.1 导言:关于价格固定的基础经济学157

4.1a.卡特尔欺骗行为的普遍性(或几乎是普遍的)159

4.1a1.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与单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背离160

4.1a2.对卡特尔进行欺骗的策略161

4.1a3.对欺骗行为的发现和惩罚163

4.1b.竞争性的外围企业166

4.1c.卡特尔的内部效率167

4.1d.买方卡特尔169

4.2 寡头垄断,合作性的和非合作性的170

4.2a.非合作性的古诺寡头垄断171

4.2b.合作性的寡头垄断策略v.非合作性的寡头垄断策略173

4.3 通谋的社会成本177

4.4 关于寡头垄断和默示通谋的反托拉斯政策178

4.4a.对寡头垄断的抨击;特纳—波斯纳之争179

4.4b.对默示通谋和便利因素的识别;政策选择181

4.5 根据间接或环境证据来证明价格或产出“协议”185

4.6 证据无法有力地证明存在协议时,如何对寡头垄断行为进行管辖190

4.6a.引言;不完全的协议190

4.6b.对通过协议而设立的便利因素的指控193

4.6c.“单方的”便利因素;基点定价方案194

4.6d.其他便利因素;《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199

4.6e.结论:共谋案件中的即决判决203

4.7 企业内部的共谋203

第五章 竞争者组成的企业联营(joint venture)、一致拒绝、专利许可和合理规则208

5.1 导论:竞争者之间赤裸裸的协议和附属性协议208

5.1a.区分赤裸裸的协议与附属性协议;法律问题209

5.1b.为何多边活动应当受到更严格的反托拉斯审查211

5.1c.部分谴责;限制性更小的其他方法213

5.2 作为市场推进器的企业联营214

5.2a.企业联营:概述215

5.2a1.可能产生的损害与收益215

5.2a2.排他性问题的两面218

5.2b.便利研发、广告和促销的企业联营;附属性的市场划分220

5.2b1.企业联营与“搭便车”问题220

5.2b2.《国家合作研究法》221

5.2b3.与广告相关的附属性的和赤裸裸的限制221

5.2b4.附属性市场划分和不竞争协议223

5.2c.以交易效率来作为企业联营定价的理由228

5.2d.对企业联营的分析与对合并的分析之间的关系230

5.3 竞争者之间交换价格信息或产出信息;公布价格的协议232

5.3a.全行业范围的价格和产出信息传播233

5.3b.竞争者之间直接交换价格信息235

5.3c.公布价格的协议,或公布价格并予以遵守的协议237

5.4 一致拒绝交易237

5.4a.危害与好处:正确的反托拉斯标准237

5.4a1.合理规则及其若干例外238

5.4a2.对于专业性职业是否应予特别对待?243

5.4b.有效率的企业联营与拒绝交易245

5.4b1.封闭型企业联营和其他传统的企业联营245

5.4b2.开放型企业联营:网络正外部性246

5.4c.私人企业协会和专业协会中的标准制定和规则的执行252

5.4d.并非竞争者的企业间订立的协议258

5.4e.表达性的、非商业联合抵制260

5.5 关于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的许可和使用的协议261

5.5a.导言:基本问题261

5.5b.专利滥用原则的范围262

5.5c.专利许可266

5.5c1.固定价格;产出限制;许可费;排他性266

5.5c2.横向地域划分和其他市场划分协议269

5.5c3.一揽子许可271

5.5c4.专利池272

5.5c5.回授273

5.5d.就专利权以外的其他知识产权订立的协议274

5.6 定性与评价:本身违法规则和合理规则275

5.6a.最高法院和本身违法规则275

5.6b.合理规则与本身违法规则之间的区别被夸大了278

5.6c.确认反竞争行为:一个尝试性的路线图283

5.6d.缩短的合理规则(The Truncated Rule of Reason)289

5.6e.举证责任292

第六章 排挤性的行为和支配企业:关于垄断化和企图垄断的基本理论294

6.1 非法的垄断化294

6.2 垄断力和非法垄断化296

6.2a.垄断化的市场力量要件297

6.2b.市场力量与市场份额的关系299

6.3 行为要件——是不是必须有“坏行为”?300

6.4 垄断化行为的识别302

6.4a.排挤性行为302

6.4b.区分私人诉讼和政府诉讼305

6.4c.意图(intent)306

6.5 “企图垄断”违法行为307

6.5a.关于“企图垄断”的法律中的“特定意图”要件309

6.5b.“成功的危险的可能性”312

6.5b1.“危险的可能性”要件作为一个甄别手段313

6.5b2.“危险的可能性”和市场力量314

6.6 共谋垄断316

第七章 垄断案件与企图垄断案件中的排挤性行为318

7.1 导言318

7.2 合并与垄断318

7.3 扩大产出;策略性的产能结构320

7.4 价格歧视;出租行为321

7.5 单方拒绝交易(一):一般原则322

7.5a.针对竞争者的拒绝322

7.5b.交易义务的范围327

7.6 单方拒绝交易(二):纵向一体化、价格压榨、搭售和排他性交易328

7.6a.Kodak案及其后果328

7.6a1.要构成“锁定”,须是先购买了产品,而后政策才发生改变330

7.6a2.“普通”(average)客户须是未充分知情的;或须是有可能进行价格歧视331

7.6a3.总结:对市场的不完善加以利用并不属于第2条的管辖范围331

7.6b.价格“压榨”或供应“压榨”;纵向一体化332

7.6c.搭售和排他性交易——不必满足技术要件334

7.6d.私人反托拉斯原告对被告的纵向拒绝交易提起诉讼336

7.6e.合理的商业目的337

7.6f.非垄断者的单方拒绝338

7.7 拒绝交易(三):关键设施原则338

7.7a.什么才是“关键设施”340

7.7b.交易义务的范围340

7.7c.拒绝交易的合理性341

7.7d.关键设施原则与反托拉斯的一般目标不一致342

7.7d1.强制分享需要进行价格管理342

7.7d2.强制分享会削弱开发其他供应来源的动力343

7.8 “掠夺性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不予披露;变更互补性产品343

7.8a.掠夺性的产品或方法革新344

7.8b.对新技术不予披露346

7.8c.微软:不必要的损害性重新设计和不必要的许可条件347

7.8d.策略性的进入阻碍;掠夺性广告,过度的产品差异349

7.9 令人困扰的“杠杆理论”;在第二个市场上的非垄断性优势350

7.10 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RRC)353

7.10a.RRC的种类和司法进展354

7.10b.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先占,来提高对手的成本355

7.11 滥用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358

7.11a.Walker Process案:以欺骗手段“获得”专利359

7.11b.明知专利无效或不可执行而执行之;Noerr Issues360

7.11c.积聚;不使用364

7.11d.单纯的拒绝许可和有条件的拒绝许可365

7.11d1.绝对的拒绝许可365

7.11d2.有条件的拒绝许可367

7.12 滥用政府程序367

7.13 构成反托拉斯违法行为的商业侵权368

7.14 企图垄断案件中的行为要件369

第八章 掠夺性定价以及其他排挤性行为372

8.1 导言372

8.2 价格什么时候才是掠夺性的?阿里达—特纳标准373

8.3 掠夺性定价:阿里达—特纳标准的运用及对它的批评375

8.3a.平均可变成本(AVC)作为代用品375

8.3b.长期策略性行为的问题;高于成本的“掠夺性”定价;多重收益的掠夺376

8.3b1.限制性定价和策略性的进入阻碍377

8.3b2.多重收益的掠夺性定价380

8.3c.以平均可避免成本来衡量的AVC;机会成本381

8.4 结构问题:什么时候有可能发生掠夺性定价?383

8.4a.掠夺者的市场地位384

8.4b.进入壁垒387

8.4c.过剩产能387

8.4d.对生产性资产的处置389

8.4e.是否应当把竞争者的掠夺性定价诉讼取消?390

8.5 司法上对阿里达—特纳标准的调整:价格/成本关系和意图391

8.5a.价格/成本关系391

8.5b.意图393

8.6 司法上对阿里达—特纳的修正:确定相关成本;多产品的企业;针对特定客户的定价394

8.7 司法上对阿里达—特纳标准的调整:结构问题397

8.8 掠夺性定价与《罗宾逊—帕特曼法》399

8.9 其他排挤性定价问题406

8.9a.一揽子定价406

8.9b.数量折扣和市场份额折扣(捆绑的和未捆绑的)407

8.9c.上架补贴以及向零售商支付的其他价格刺激408

8.9d.掠夺性购买:作为排挤性手段的价格保护条款409

第九章 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合并411

9.1 导言411

9.2 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学412

9.2a.科斯著作的含义412

9.2b.技术成本的节约和交易成本的节约413

9.2c.有效率的纵向一体化与垄断者;消除双重边际化416

9.3 纵向一体化可能产生的反竞争效果418

9.3a.对投入物的策略性控制419

9.3b.价格歧视420

9.3c.排斥和进入壁垒421

9.3d.受价格管制的企业实施的纵向一体化422

9.3e.纵向一体化和卡特尔423

9.4 纵向合并和反托拉斯法423

9.5 纵向合并与反托拉斯局的合并指南430

9.5a.增加进入壁垒431

9.5b.便利通谋的纵向合并432

9.5c.逃避价格管制432

第十章 搭售,互惠,排他性交易和特许合同433

10.1 导言:搭售的司法标准433

10.2 搭售安排和消费者福利435

10.3 市场力量和本身违法的搭售;《谢尔曼法》的标准与《克莱顿法》的标准436

10.3a.搭售行为的市场力量要件之原理及其发展436

10.3b.竞争不完全的市场上的搭售安排;锁定客户439

10.3c.知识产权与市场力量的推定442

10.3d.“独特性”和“无处不在”是不是市场力量443

10.3e.《谢尔曼法》标准与《克莱顿法》标准是不是相互独立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445

10.3f.对搭售适用本身违法规则的理由446

10.4 什么时候可以说不同产品是“搭”在一起的?447

10.4a.通过合同、条件或共识进行强制448

10.4b.证明存在一个相关的搭售“协议”;未经交流的条件450

10.4c.一揽子折扣451

10.4d.通过“一揽子设计”来进行强制;技术性搭售452

10.5 结卖品和搭卖品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产品453

10.5a.导言;基本的竞争性市场标准453

10.5b.“新”产品455

10.5c.可完全或部分替代的产品能否构成独立产品456

10.5d.知识产权和劳动能否构成独立产品457

10.5e.效率——“联合提供所产生的节约”458

10.6 竞争效果459

10.6a.杠杆理论:通过搭售来把一个垄断变成两个垄断;附加460

10.6b.进入壁垒;排斥,以及通谋463

10.6b1.进入壁垒和搭售安排463

10.6b2.排斥;市场份额464

10.6b3.搭售和通谋464

10.6c.逃避价格管制465

10.6d.掠夺性定价和其他“企图垄断”行为467

10.6e.搭售作为价格歧视和计量的手段;特许协议468

10.7 搭售和效率:走向一般的合理规则471

10.7a.效率以及搭售法上的本身违法规则的特点471

10.7b.销售经济;全套产品强迫和不想要的搭卖品;对消费者未造成损害472

10.7c.结论:搭售法走向合理规则473

10.8 互惠474

10.9 排他性交易477

10.9a.反竞争的排斥及其各种变种477

10.9a1.关于排他性交易的排斥理论477

10.9a2.提高对手的成本478

10.9a3.衡量纵向排斥的市场之界定479

10.9b.排他性交易作为便利卡特尔的手段479

10.9c.排他性交易与搭售的区别480

10.9d.排他性交易的效率解释和抗辩481

10.9e.排他性交易合同的法律标准483

第十一章 对销售施加的品牌内部限制489

11.1 导言489

11.2 最低转售价格维持和纵向地域限制的竞争危害490

11.2a.前言490

11.2b.使用纵向限制来便利通谋;某个经销商十分强大491

11.2b1.经销商的力量;政策意义494

11.2b2.生产商通谋和纵向限制495

11.2c.排斥效果496

11.2d.价格歧视497

11.2e.其他理论498

11.3 纵向限制和效率498

11.3a.“搭便车”问题498

11.3a1.用纵向限制来防止“搭便车”的经济学499

11.3a2.用纵向限制来防止“搭便车”的范围和效率501

11.3b.“搭便车”问题的各种变体以及其他解释502

11.3b1.购买“优先”的销售服务;货架空间;质量证明502

11.3b2.增进转售密度503

11.3b3.便利供应商进入503

11.3b4.保护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执行销售合同503

11.3c.纵向限制与对效率的再思考505

11.4 纵向限制案件中的协议要件507

11.4a.协议——横向协议与纵向协议,价格协议与非价格协议507

11.4b.Colgate原则508

11.4c.Colgate原则的复苏;终止与经销商的关系509

11.4d.关于纵向限制的协议要件和反托拉斯政策;由强大的经销商所发动的限制514

11.5 转售价格维持在法院;本身违法规则及其例外515

11.5a.普通法和Dr.Miles案中的规则515

11.5b.“转售”的含义——委托除外516

11.5c.最高转售价格维持520

11.5d.价格协议与非价格协议的区别523

11.5e.对RPM适用的本身违法规则,概括527

11.6 纵向非价格限制和合理规则527

11.6a.对品牌内部竞争与品牌间竞争的权衡529

11.6b.Sylvania案对下级法院的影响531

11.6c.联合抵制533

11.6d.排他性经销商,独家销售渠道,拒绝交易534

11.6e.双轨销售535

11.7 通谋:对销售限制适用合理规则537

11.7a.一般政策考虑537

11.7b.纵向一体化一般是有效率的,但并不必然是有效率的538

11.7c.不能采用的方法538

11.7d.合理规则调查概述539

第十二章 竞争者之间的合并541

12.1 导言:联邦合并政策,及1992年《横向合并指南》541

12.1a.市场结构对合并分析具有持久的重要性543

12.1b.合并政策关注的基本问题:通谋、寡头垄断和效率补偿544

12.1c.合并和排挤性行为;掠夺性定价;私人指控547

12.2 效率和合并政策549

12.2a.沃伦时代(Warren Era)的可疑的遗产550

12.2b.评价横向合并的效率后果551

12.2b1.福利“权衡”模型551

12.2b2.效率是不是必须“传递”?552

12.2b3.效率必须是“该合并所特有的”,必须是“不同寻常的”553

12.2b4.识别和衡量问题555

12.2b5.在不同市场上产生的好处与威胁556

12.3 对反竞争结果的评价Ⅰ:便利单方涨价行为的合并556

12.3a.导言556

12.3b.会导致垄断地位的合并556

12.3c.支配企业收购新生的竞争对手557

12.3d.在产品存在差异的市场上的单方效果557

12.4 对反竞争结果的评价Ⅱ:便利协调作用的合并562

12.4a.市场集中度的衡量:CR4标准和赫芬达尔指数562

12.4a1.四企业集中率(CR4)563

12.4a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564

12.4b.《横向合并指南》所采用的市场份额门槛;政府的实际操作570

12.4c.对集中度及市场份额衡量的重要性产生影响的因素571

12.4d.如何计算集中度?Philadelphia Bank案572

12.5 产品差异的意义574

12.5a.产品差异对通谋的削弱作用574

12.5b.产品差异:合并什么时候才是横向的?575

12.6 合并案件中的进入壁垒577

12.6a.合并政策中,应如何定义进入壁垒577

12.6b.什么东西构成进入壁垒?581

12.6b1.规模经济581

12.6b2.投资的风险与规模;沉没成本582

12.6b3.广告、促销,以及客户忠诚583

12.6b4.产品差异584

12.6b5.政府的进入限制585

12.6c.证明存在或不存在进入壁垒所需要的证据586

12.6d.根据1992年《横向合并指南》对进入壁垒进行分析589

12.7 对合并的后果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591

12.7a.交易伙伴的老练程度与力量592

12.7b.不可取代的原材料的充分程度594

12.7c.过剩产能594

12.7d.营销方法和销售方法595

12.7e.通谋的历史,或者便利行为596

12.7f.走向集中的“趋势”597

12.7g.被收购企业的进取性598

12.8 已知的反竞争行为598

12.9 “失败企业”抗辩以及影响企业生存力的相关因素601

12.10 部分收购,以及“仅仅为投资”而进行的收购605

12.11 董事和官员的兼任607

第十三章 混合合并609

13.1 导言:竞争与混合合并609

13.2 混合合并和效率610

13.3 对竞争有哪些危害?612

13.3a.互惠612

13.3b.杠杆和搭售615

13.3c.策略性定价和进入阻碍615

13.4 潜在竞争者的合并616

13.4a.“被看作是潜在进入者”原则618

13.4b.“现实的”潜在进入者原则620

13.5 混合合并和反托拉斯局的指南622

第十四章 价格歧视和《罗宾逊—帕特曼法》624

14.1 导言:价格歧视624

14.2 价格歧视和竞争624

14.3 价格歧视和垄断者;完全的价格歧视626

14.4 不完全的价格歧视627

14.5 价格歧视和反托拉斯政策628

14.5a.价格歧视的社会成本628

14.5b.在集中性的市场上对价格歧视予以禁止的社会成本630

14.6 《罗宾逊—帕特曼法》和价格歧视630

14.6a.一般解释630

14.6a1.该法的立法史及其是否有效达成了目标630

14.6a2.《罗宾逊—帕特曼法》的“竞争损害”理论632

14.6b.《罗宾逊—帕特曼法》上价格“歧视”的含义633

14.6c.第一类违法行为和第二类违法行为634

14.6d.技术要件635

14.6e.买方从事的违法行为639

14.6f.肯定性抗辩640

14.6f1.“成本上的合理性”抗辩640

14.6f2.“应对竞争”抗辩641

第三编 作为管制制度的反托拉斯645

第十五章 联邦反托拉斯法的政府实施647

15.1 政府实施概述;反托拉斯局647

15.1a.刑事执法648

15.1b.民事执法649

15.2 联邦贸易委员会650

15.3 合并前的申报程序653

15.4 “准政府”实施:州司法部长653

第十六章 私人实施656

16.1 导言:《克莱顿法》第4条656

16.2 有资格的原告——谁应实施反托拉斯法657

16.3 反托拉斯对“竞争侵害”的特殊要求658

16.3a.“反托拉斯侵害”;私人来反对合并659

16.3a1.被指控为促进了排挤性合并659

16.3a2.收购的目标企业作为反托拉斯原告661

16.3a3.消费者原告662

16.3b.第7条以外的“反托拉斯侵害”;本身违法的行为662

16.3c.因果关系、实际侵害和反托拉斯侵害的区别664

16.3d.反托拉斯侵害与索赔请求666

16.3e.禁止令救济(Injunctive Relief)667

16.3f.没有受到“竞争侵害影响”的原告;起诉条件667

16.4 限制反托拉斯诉讼资格的成文法规则和司法规则669

16.4a.“商业或财产”669

16.4b.市场关系;“直接侵害”和“目标范围”标准670

16.4b1.“直接侵害”670

16.4b2.“目标范围”671

16.4b3.最高法院尝试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671

16.4c.消费者和竞争者的优先地位673

16.5 反托拉斯诉讼资格的特殊问题675

16.5a.尚未成立的企业作为反托拉斯的原告675

16.5b.雇员676

16.5c.派生侵害和“重复性赔偿”678

16.5d.次最优的原告680

16.5e.同等过错(Pari Delicto);确认之诉(Declaratory Judgment Action)681

16.6 间接购买人规则681

16.6a.Hanover Shoe案和Illinois Brick案681

16.6b.Illinois Brick规则的例外684

16.6b1.既有的合同684

16.6b2.禁止令诉讼(Injunction Suits)686

16.6b3.涉及纵向协议或纵向控制的情形687

16.6c.买方垄断;买方卡特尔688

16.6d.间接购买人规则的政策含义;各州有关间接购买人的立法688

16.6e.保护伞原告(The Umbrella Plaintiff)690

16.7 反托拉斯的法定时效692

16.8 争议的裁决;即决判决;专家证词;尾随诉讼695

16.8a.陪审团审理(Jury Trial)695

16.8b.即决判决696

16.8c.专家证词的司法控制703

16.8d.尾随诉讼(Tagalong Suits);攻击性间接禁止反言710

16.9 衡平救济(Equitable Relief)712

16.10 强制性仲裁713

第十七章 损害赔偿714

17.1 反托拉斯损害赔偿诉讼与社会福利714

17.1a.导言:效率在损害赔偿理论中的作用714

17.1b.威慑手段与损害赔偿715

17.1c.采用损害赔偿来使反托拉斯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最小化717

17.2 反托拉斯损害赔偿的最优威慑模型718

17.2a.受害者的损失v.违法者的收益718

17.2b.对垄断差价所致损害的最优损害赔偿719

17.2c.排挤性行为的最优损害赔偿724

17.2d.诉讼中的最优损害威慑模型726

17.3 采用三倍赔偿的理由729

17.4 损害赔偿的计算应当精确到何种程度731

17.5 垄断差价侵害的赔偿额之计算733

17.5a.导言;基本的概念问题733

17.5b.计算的方法:“码尺(Yardstick)”法和“前后比较(Before and After)”法736

17.5b1.码尺计算法736

17.5b2.“前后比较”法737

17.6 排挤性行为的损害赔偿743

17.6a.什么时候应当判处损害赔偿743

17.6b.对销售额损失和市场份额损失的损害赔偿744

17.6b1.“前后比较”法745

17.6b2.“码尺”法748

17.6b3.损失的市场份额748

17.6c.损害赔偿与分解750

17.6d.被终止的经销商和被排除出市场的企业752

17.6e.被阻止市场进入所应得的损害赔偿754

17.7 责任分担;共同责任和连带责任756

第十八章 反托拉斯和民主政府过程759

18.1 管制、寻租和反托拉斯豁免759

18.1a.导言759

18.1b.管制性干预与寻求管制性干预的权利760

18.1c.与“管制俘获”问题一般无关761

18.1d.Noerr原则保护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762

18.2 反托拉斯请愿豁免的范围763

18.2a.要求采取立法或行政行为的请愿概述763

18.2b.当政府成为市场参与者时,对政府的请愿764

18.2c.对审判行为的请愿767

18.3 立法与审判中的“虚假”例外769

18.3a.采用滥用性的方法;不真实信息771

18.3b.“无根据的”诉讼;胜诉的案件772

18.3c.单个的请求或重复请求777

18.3d.威胁起诉;片面(Ex Parte)的陈述778

18.3e.请求制定无效的立法和行政规章779

18.4 未受保护的请愿和实体反托拉斯违法之间的关系779

18.5 私人决策机构的腐败780

第十九章 反托拉斯和联邦管制政策782

19.1 联邦体制中的反托拉斯和管制782

19.2 管制、放松管制和反托拉斯政策782

19.2a.管制的范围和反托拉斯的领域782

19.2b.放松管制的理论基础783

19.2b1.对竞争和市场的信心增强783

19.2b2.公共选择:对管制过程的信心减弱784

19.3 反托拉斯在受管制市场中的作用786

19.3a.明示或默示的排除786

19.3b.联邦管制和反托拉斯管辖权之间的关系:两种观点787

19.3c.必要的管制监管;与“州行为”的比较789

19.4 在权力分立领域的程序;在先管辖权(primary jurisdiction)790

19.5 在受管制市场上的市场力量违法行为793

19.6 反托拉斯损害赔偿诉讼和管制费率:Keogh原则796

19.7 特殊的豁免798

19.7a.各种明示豁免798

19.7b.反托拉斯和联邦劳工政策799

19.7c.《麦克伦—弗格森法》和保险业反垄断豁免802

19.7c1.“保险业务”803

19.7c2.“由州法管制”805

19.7c3.联合抵制行为,胁迫或恐吓806

19.7c4.《麦克伦—弗格森法》的持续活力808

第二十章 反托拉斯联邦主义和“州行为”原则809

20.1 导言;优先权(preemption)809

20.2 联邦主义和“州行为”原则的政策812

20.2a.“州行为”原则的历史基础812

20.2b.联邦反托拉斯与州管制之间的冲突;其他解决方法813

20.3 豁免的基本条件816

20.4 授权817

20.5 积极监管821

20.5a.何时需要监管822

20.5b.需要何种监管824

20.5c.谁必须实施监管827

20.6 关于市的反托拉斯责任的特殊问题827

20.7 政府请愿与“州行为”原则之间的关系831

20.8 州与联邦反托拉斯之间的关系833

第二十一章 联邦反托拉斯法的范围838

21.1 地方性活动:联邦反托拉斯法与州际商业838

21.1a.《谢尔曼法》的管辖权范围838

21.1b.其他反托拉斯法律的管辖权范围843

21.2 反托拉斯管辖权的全球范围843

21.2a.域外管辖权:基本原则844

21.2b.对于域外管辖范围的审慎限制848

21.2c.国家行为原则(The Act of State Doctrine)851

21.2d.外国主权强制;向外国政府的请愿852

21.2e.外国主权豁免853

21.3 司法管辖权与反托拉斯854

附录 反托拉斯法研究858

案例目录873

立法目录918

索引925

译者后记9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