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社会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才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0345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言[许征帆]1
导论1
一 比较社会主义的研究领域2
二 比较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10
三 研究比较社会主义的意义19
第一章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5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25
一 苏维埃国家初创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25
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0
三 50年代以来苏联社会发展的阶段及特点34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40
一 以苏维埃为基础的国家管理体系40
二 苏共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45
三 联邦制国家结构与民族政策51
四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56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64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64
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7
三 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制度70
四 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72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75
一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75
二 以共产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建设78
三 苏联人民的生活方式问题82
第五节 苏联的对外政策84
一 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实践84
二 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和对外政策的调整87
小结91
第一节 波兰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94
一 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94
第二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94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进程95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97
第二节 波兰的政治体制100
一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100
二 政党组织及其活动104
三 干部制度105
四 群众团体的地位和作用107
第三节 波兰的经济体制108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08
二 计划体制和价格制度109
三 分配原则与工资制度113
四 农业政策115
第四节 波兰的宗教政策118
一 国内特殊的宗教问题118
二 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120
三 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措施123
小结124
第三章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27
第一节 南斯拉夫走上“独立之路”127
一 南斯拉夫的国情和革命实践的决定性作用127
二 南斯拉夫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和必然结果131
第二节 南斯拉夫社会经济关系136
一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经济基础136
二 联合劳动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组织形式139
三 现行分配制度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原则的必然结果142
四 社会自治计划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基本保证146
五 对外经济战略是发展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重要条件149
第三节 南斯拉夫政治制度153
一 代表团制是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基础153
二 改革国家机关是确立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需要155
三 干部制度革命化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决定因素157
四 以法治国是社会主义自治关系确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160
五 党和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纽带163
六 南共联盟在“政治思想上的引导作用”是工人自治成功的关键166
第四节 南斯拉夫精神文明建设169
一 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169
二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178
第五节 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对外政策184
一 南共联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致力于建立党际平等关系184
二 南斯拉夫政府在国家之间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188
三 南斯拉夫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中大力倡导和推进不结盟运动191
小结196
第四章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200
第一节 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制度200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巩固200
二 劳动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团体的作用202
三 政权和法制建设204
四 干部制度207
第二节 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制度20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与发展209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12
三 目前发展经济的政策与方针215
第三节 阿尔巴尼亚的对外政策218
一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218
二 对外关系的曲折经历220
三 目前发展对外关系的方针223
小结225
第五章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228
第一节 匈牙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28
一 匈牙利的国情和民族自强精神228
二 匈牙利走向社会主义的征途229
三 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230
四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前进233
第二节 匈牙利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236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236
二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分配制度238
三 国民经济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统一240
四 大生产与小经济相结合的农业管理体制244
第三节 匈牙利政治体制及其改革247
一 议会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基本形式247
二 党是匈牙利政治体制运行的领导核心250
三 广泛团结各阶层民主力量的联盟政策255
四 革新干部制度是完善政治体制的关键258
五 法制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61
第四节 匈牙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6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26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26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268
小结274
一 在反“慕尼黑阴谋”斗争中走上独立道路的人民民主国家277
第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277
第一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制度277
二 带有民族自治特色的联邦制和执政党“两个作用”的加强280
三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制度革命化方面的实践283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制度286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多种经济形式的建立和发展286
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和成果289
三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方针的确立和实施293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精神文明建设296
一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296
二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299
三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301
小结303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巩固306
第七章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306
二 政治体制的结构及其职能作用309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3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1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319
二 工农业管理体制的发展322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方面324
第八节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328
一 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理解328
二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31
三 社会问题与社会对策334
小结337
第八章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339
第一节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339
一 罗马尼亚人民政权的建立339
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341
第二节 罗马尼亚的经济制度345
一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345
二 以总承包制为中心的按劳分配制度348
三 经济体制改革350
第三节 罗马尼亚的政治制度353
一 革命的工人民主国家政权353
二 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356
三 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358
第四节 罗马尼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59
一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式359
二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实践360
三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策略原则362
小结364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366
第一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366
第九章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366
二 统一社会党的领导地位368
三 工农国家的领导结构和体制371
四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75
五 干部制度377
第二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制度37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发展379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80
三 目前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针385
第三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化建设389
一 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89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91
三 思想文化建设的几个特点394
小结396
第一节 古巴的政治制度399
一 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99
第十章 古巴共和国399
二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401
三 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403
第二节 古巴的经济制度405
一 古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405
二 现行计划体制和管理体制407
第三节 古巴的对外关系411
一 古巴同苏联的关系411
二 古巴同第三世界的关系413
三 古巴同美国的关系415
小结415
第十一章 蒙古人民共和国417
第一节 蒙古的政治制度417
一 东方第一个新型民主国家的建立417
二 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421
第二节 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26
一 坚持以发展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方针426
二 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30
三 发展向“经互会”成员国全面开放的对外经济关系433
小结435
第十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437
第一节 越南的政治制度437
一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437
二 人民作主的国家政权机关439
三 党和人民团体的政治地位442
第二节 越南的经济制度445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445
二 改革统包统管型的经济管理体制450
第三节 越南的外交政策459
小结463
第十三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465
第一节 朝鲜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465
一 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465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469
三 对“主体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73
第二节 朝鲜的政治制度478
一 从人民民主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478
二 实行最高人民会议制的政体481
三 政党和社会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482
四 干部制度及其建设性的措施483
五 朝鲜的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485
第三节 朝鲜的经济制度489
一 基本经济制度和所有制转变试点489
二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491
三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尝试493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496
第四节 朝鲜的精神文明建设496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及方针499
小结501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504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504
一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504
二 对于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509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1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517
一 国体和政体517
二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524
三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528
四 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531
一 基本经济制度534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534
二 经济管理体制539
三 对外开放政策544
四 经济发展战略547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49
一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549
二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针554
三 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555
第五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政策558
一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58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60
三 对于当代世界主题的基本立场562
小结564
结束语567
后记630
热门推荐
- 2165290.html
- 2143133.html
- 3648352.html
- 3805556.html
- 3432435.html
- 462352.html
- 1589840.html
- 3281221.html
- 1097601.html
- 2957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8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2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7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2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2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