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 1880-2016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 1880-2016版
  • 吴鹤松,陈义方,张国和,薛庆时,任小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431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669页
  • 主题词:纺织工业-工业发展-中国-1880-201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 1880-201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总论40

第一章 从“实业救国”到社会主义的支柱产业40

一、迟到一百年的工业革命40

二、“实业救国”的先导产业43

三、纺织工业作为最大的传统产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47

第二章 执政为民: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纺织工业发展问题51

一、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道路,党中央率先垂范51

二、告诫全党:要为人民“衣被甚少”着想52

三、告诫纺织战线:不搞无米之炊,要花大力气推动植棉业53

四、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引进设备、技术,建设化纤制造业,解决人民衣被问题54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把纺织工业做大做强55

六、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57

第三章 远远超出人们预期:中国纺织工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大发展58

一、“前30年”:开创中国纺织工业大局面,奠定中国纺织工业深厚基础58

二、“后30年”:纺织大国崛起61

三、提升中国社会人均纤维消费量,为全面小康添华章66

第四章 以史为鉴,铭记中国纺织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宝贵历史经验70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纺织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71

二、高瞻远瞩,确定并坚持一系列符合国情和纺织工业客观发展规律的大战略71

三、坚持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并重,纺织工业扎根于区域经济72

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纺织工业成为既富国又利民的经济事业73

五、实行一系列符合国情、业情的产业政策,推进纺织工业现代化74

六、一贯重视企业管理,特别是纺织工厂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管理74

七、重视工业发展中人的因素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75

八、坚持发展工业的务实作风和自力更生精神75

第二篇 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传承79

第五章 彪炳世界史的中国手工纺织业79

一、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79

二、丝麻纺织业从发展到繁荣81

三、手工棉纺织业的异军突起和黄道婆的贡献85

四、林林总总的手工业工场86

五、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87

第六章 机器纺织业的兴起(1880~1936年)89

一、机器纺织生产方式在缫丝、轧棉领域首先出现89

二、洋务派创办纺织业的探索91

三、民间资本风起云涌,历尽艰辛办棉纺94

四、其他纺织产业的初期发展101

五、外资纺织业的进入和扩张105

六、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纺织工业的规模106

第七章 抗日战争期间苦难与壮举并存的中国纺织业(1937~1945年)109

一、沦陷区民族资本纺织厂部分毁于战火,大部分遭日寇掠夺109

二、部分纺织工厂的内迁壮举110

三、简易纺纱技术的探索和手工纺织的重新兴起114

四、一批纺织新基地在抗战大后方陆续形成116

五、“工合”运动在大后方的蓬勃兴起118

第八章 “二战”后纺织工业的有限复苏和新困境(1946~1949年)120

一、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蚕丝公司对日资纺织企业的接收120

二、民营纺织业的复苏123

三、1949年前后中国纺织工业的总体水平和产业特点129

四、中国纺织业的工人运动131

第三篇 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深厚基础的“前30年”139

第九章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49年)139

一、恢复上海纺织生产,是稳定全国经济和克服财经困难的重要一环139

二、中财委为恢复上海纺织工业生产采取果断措施140

三、中财委授权钱之光召开全国棉花会议,部署棉花生产142

四、依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签发的“12条指令”,打击“二白一黑”投机,取得伟大胜利144

五、钱之光调至纺织工业部,受命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问题145

第十章 难忘的纺织工业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146

一、恢复国民经济,从“二白一黑”抓起146

二、推动棉花生产的恢复149

三、对纺织企业管理实行民主改革150

四、大幅度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职工生活福利待遇151

五、开展劳动竞赛并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技术152

六、国家帮助私营纺织企业摆脱困境152

七、为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做好准备153

第十一章 以棉纺织为起点和重点的纺织工业大规模建设(1953~1957年)155

一、党中央作出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的部署155

二、发挥现有纺织企业潜力157

三、有计划地建设纺织新工厂、新基地159

四、发挥私营纺织企业的积极作用162

五、考察苏联纺织工业162

六、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163

第十二章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纺织工业健康发展(1958~1960年)165

一、争取到纺织机械、化学纤维的管理权166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克服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盲目性170

三、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纺织工业基本建设的科学性173

四、总结“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教训174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和“文革”时期的纺织工业(1961~1976年)175

一、在“八字方针”指引下妥善部署纺织工业有退有进(1961~1965年)175

二、“文革”时期的纺织工业(1966~1976年)181

第十四章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纺织工业率先告别“短缺经济”(1977~1984年)184

一、纺织品生产迅速增长,取消布票实现城乡市场纺织品敞开供应184

二、建设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187

三、胜利实现第六个五年计划188

第四篇 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纺织大国崛起194

第十五章 改革经济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开创纺织工业新局面(1985~1990年)194

一、转轨变型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三大终端产品制造业194

二、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196

三、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实现纺织工业新的战略大转移198

四、改革开放带来纺织工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2

第十六章 民营企业蜂拥而起渐成主体(1991~1995年)204

一、上海、苏南等老工业城市的众多国企,引领周边地区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的兴起206

二、兼具商品经济和历史传承优势的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县市,发展出众多大型民营纺织企业207

三、出于中小城市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催化出规模空前的中小微纺织、服装企业群210

第十七章 打开国门,“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国际合作共赢(1996~1997年)213

一、“三资企业”成为纺织工业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13

二、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并学而有创,促进纺织工业现代化215

三、“请进来”“走出去”,打开国门参与经济全球化216

四、请进名师、引进名牌,中国服装产业迅速与国际接轨218

第十八章 连续十几年超常发展后出现发展中的困难,通过战略大调整迅速重现生机(1998~2000年)221

一、国家将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突破口221

二、果断淘汰过剩、落后产能222

三、八项重大政策的全面落实223

四、下岗职工的妥善安置223

五、产业升级,纺织工业重现勃勃生机22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纺织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局面(2001~2016年)230

一、从“领导与管理”转变为“指导和服务”,按年出版《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适时发布各个时期的纺织工业发展纲要231

二、用信息化带动纺织行业高新技术化233

三、把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列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会)的重要工作234

四、为省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235

五、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36

六、推动纺织原料稳产增产,为纺织工业的新发展创造必要条件237

七、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纺织工业清洁生产238

八、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名牌战略新阶段239

九、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40

十、推动大纺织各行各业走创新发展道路242

第二十章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历史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纺织工业新发展(2001~2016年)245

一、立足提高竞争力,稳妥应对入世,争取更大贸易空间245

二、积极开展行业外交,营造中国纺织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246

三、正式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有效推进各国纺织业合作共赢248

四、持之以恒举办各类国际性纺织展会,为大纺织各行各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服务249

五、纺织行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251

第五篇 纺织工业产业链的演化255

第二十一章 大纺织产业链百舸争流255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一张产业链清单(1950~1952年)255

二、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二张产业链清单——初步形成大纺织产业格局(1953~1980年)257

三、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三张产业链清单——大纺织产业链各行各业百舸争流(1981~2016年)258

第二十二章 棉纺织染工业:辉煌的中国纺织系统主体行业261

一、棉纺织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规模最大的工业261

二、棉纺织工业:当代中国最可靠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62

三、纺织工业战略大调整后,棉纺织工业出现新一轮大发展局面265

四、棉纺织工业新一轮大发展立足于庞大的植棉业和化纤制造271

五、棉印染行业以出色成就助推棉纺织大业273

六、针织业:做出“小百货”制造的大文章276

第二十三章 毛麻纺织工业齐登世界榜首279

一、毛纺织行业:不平凡的“世界第一”279

二、麻纺织工业:最晚进入大工业生产序列的纺织行业286

第二十四章 丝绸工业复兴和化纤长丝织造业异军突起291

一、丝绸工业:艰难地走向复兴291

二、化纤长丝织造业:由丝织业和化纤业衍生的新兴纺织行业304

第二十五章 后来居上的中国化纤工业306

一、从黏胶纤维起步创建中国化纤工业306

二、进入发展合成纤维新阶段310

三、建设四个大型石油化纤工业基地312

四、建设中国最大的石油化纤新基地——江苏仪征化纤325

五、发展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大国330

六、迈步走向化纤制造业强国336

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建设化纤强国339

第二十六章 服装工业发展成大工业341

一、中国服装业的萌芽时期34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服装工业的初步兴起343

三、改革开放给中国服装工业带来了活力344

四、注入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因素,全面提升服装工业347

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美化人民服饰、发展服装业的关心和支持358

六、针织服装占领中国服装工业半壁江山359

七、服装制造发展成现代化产业361

八、21世纪以来中国服装工业出现大发展局面363

第二十七章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蓬勃兴起的家用纺织品制造业370

一、中国家用纺织品的数千年历史370

二、家用纺织品从小商品到大纺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371

三、家纺产品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375

四、家纺产品国内市场伴随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发展376

第二十八章 大有可为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业377

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历程377

二、十六大类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规模380

三、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四大发展趋势389

第二十九章 发展纺机制造业,为纺织工业大发展开辟坦途395

一、纺织机械制造业在中国的初步兴起395

二、纺织系统自己动手制造成套纺织设备396

三、建立强大的纺织机械工业体系399

四、改革开放促成纺机制造业大发展404

五、新型纺织机械的国产化407

六、学创结合不断提升纺机产品水平409

七、纺机产品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418

第六篇 原料和市场423

第三十章 始终抓紧棉、毛、麻、丝纺织原料资源,保障纺织工业持续发展423

一、棉花:终成世界最大产棉国423

二、羊毛:世界第一大绵羊毛生产国433

三、麻类纤维:苎麻、亚麻托起麻纺织工业新局面437

四、蚕茧:恢复“丝国”的历史地位442

第三十一章 立足“扩内需、惠民生”,用好世界最大的国内纺织品市场448

一、曾经的历史场景:与人口很不相称的国内纺织品市场448

二、最大的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从前景到现实450

三、“前30年”:国内纺织品市场商品结构的大变化452

四、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内纺织品市场商品结构的巨变455

五、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销售渠道和商贸业态的重大演变458

第三十二章 大举进入世界市场462

一、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一步463

二、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举进入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464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顺势而为,不经意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465

四、中国纺织业外贸出口的若干亮点467

第七篇 工业布局、企业结构和产业集群473

第三十三章 纺织工业布局调整的辩证发展473

一、东南沿海城市纺织业高度集中的历史局面473

二、国家集中力量在中西部建设五个纺织工业新基地476

三、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纺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477

四、中国纺织工业布局的三张经济地图480

五、纺织工业布局调整的“螺旋形上升”481

第三十四章 群星灿烂的纺织企业484

一、从艰辛起步到初具规模484

二、20世纪中期的中国纺织企业群493

三、群星灿烂的当代中国纺织集团495

四、做大做强纺织企业的新选项:进入资本市场517

第三十五章 纺织产业集群助阵中国纺织工业做大做强526

一、集聚“大纺织”各行各业2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纺织产业集群526

二、十个颇具代表性的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市场)529

三、纺织产业集群的大发展537

第八篇 科教兴业543

第三十六章 各项科技工作的循序开展54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纺织工业部对高级科技人才的延揽543

二、基础性科学技术工作的持续加强546

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科研工作的开展547

四、技术政策、科技规划的制订和实施550

五、纺织工业成套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553

六、民用及出口纺织新产品的开发554

七、军工纺织品的研制556

八、国际先进设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558

九、科技教育基金的创建和贡献559

第三十七章 纺织各行业工厂面貌的巨变561

一、棉纺织厂561

二、棉印染厂564

三、化学纤维厂564

四、产业用纺织品厂566

五、针织厂566

六、纺织专件和器材厂566

第三十八章 兴办纺织业与办教育同步56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纺织教育事业56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纺织教育事业571

三、纺织专业图书的编写与出版575

参考文献578

附录582

附录一 纺织工业领导机关和协会组织沿革及历任领导582

附录二 中国纺织工业大事记586

附录三 中国纺织工业不同时期各类数据统计表618

附录四 本书涉及的纺织计量单位及其换算638

本书撰稿及支持人员6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