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名师 中小学名师的培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走向名师 中小学名师的培养研究
  • 许泽能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12954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中小学-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名师 中小学名师的培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一)国内研究现状2

(二)国外研究现状8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10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10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10

(二)研究的意义11

四、研究方法11

(一)文献法11

(二)调查研究法12

(三)行动研究法12

第一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及现实价值13

一、中小学名师的概念13

二、中小学名师的培养15

(一)名师培养对象:具备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教师15

(二)培养:对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与训练15

三、中小学名师培养的理论基础16

(一)建构主义理论16

(二)课程开发理论18

(三)二次成长理论21

四、中小学名师培养的现实价值22

(一)有助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23

(二)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4

(三)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25

(四)有助于教师队伍发展的引领25

(五)有助于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26

第二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27

一、中小学名师培养中的主要问题27

(一)评选标准各异,各自为政27

(二)培养目标泛化,引领乏力30

(三)重评轻培,忽视培养过程31

(四)重用轻养,缺乏专业引领32

(五)重通识轻学科,针对性不强34

二、中小学名师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35

(一)对名师内涵没有达成共识35

(二)各级名师培养没有形成梯级37

(三)区域内名师培养资源不足37

(四)区域内名师培养的成本较高38

(五)名师培养缺乏制度性保障39

第三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的标准与选拔40

一、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标准40

(一)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41

(二)相对专业的教学素养41

(三)坚持在教学一线42

(四)具象与抽象条件结合43

二、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程序43

(一)广泛宣传44

(二)多元推荐44

(三)考核评审45

(四)公示确认46

第四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的目标与内容47

一、专业精神与生命自觉的共养成47

(一)锻造专业精神,提升职业境界47

(二)自主开放解放,培育生命自觉48

二、学科素养与跨界素养的并拓展49

(一)修炼精深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科超越50

(二)修炼宽泛的跨界素养,实现专业超越51

三、教学主张与教学技艺的双修炼51

(一)从课堂出思想,鲜明教学主张52

(二)带思想回课堂,精湛教学技艺52

四、传播交流与课程开发的齐研习53

(一)传播主张技艺,走向教师领袖53

(二)开发培训课程,专业影响深远54

五、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互磨砺55

(一)个性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55

(二)理性实施课堂,磨砺创新能力55

六、名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同超越56

(一)漫溯专业深处,走向自我超越56

(二)实施专业关怀,引领群体超越57

第五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的路径与方法58

一、用带着研习引领专业卓越58

(一)精神激励与方法引领58

(二)主题研习与夯实基础59

(三)合作研习与交互共生60

二、用自我修炼走向专业自觉61

(一)专业阅读与专业养成61

(二)专业改进与专业创新62

(三)专业研究与专业写作63

三、用示范辐射走向教师领袖65

(一)工作室与成长共同体65

(二)培训课程与专业传播66

(三)示范辐射与教师领袖67

第六章 中小学名师培养的机制与管理69

一、健全的培养机制69

(一)规范的培养制度69

(二)专业的培养机构72

二、有效的培养管理74

(一)体现预设的计划管理74

(二)体现合作的协同管理75

(三)关注形成的过程管理75

(四)关注结果的终结管理76

第七章 L市名师培养:对象与目标77

一、规范选拔名师培养对象77

(一)依据荣誉称号选拔77

(二)依据专业水平选拔79

二、确立个性培养目标81

(一)总体培养目标:特色教学领军人才81

(二)年度培养目标:持续递进不断完善83

第八章 L市名师培养:路径与活动88

一、集中研习会88

(一)启动集中研习会88

(二)年度集中研习会91

二、高端研修93

(一)教学流派与学科素养94

(二)工作室研修与学科课程99

(三)教学领导力与教学风格104

(四)行动研修与传播作业108

三、自我修炼109

(一)专业阅读110

(二)专业改进114

(三)专业研究120

(四)专业写作123

四、工作室研修127

(一)工作室组建127

(二)工作室研修130

(三)工作室交流133

五、名师论坛136

(一)“名师教学与教学风格”论坛140

(二)“学科素养与学科教学”论坛141

(三)“教学主张与培训课程开发”论坛145

(四)“教学主张与教学创新”论坛150

六、示范辐射153

(一)送教活动与交互共生154

(二)示范辐射与培训课程157

第九章 L市名师培养:机制与管理161

一、健全培养机制161

(一)建立持续培养机制161

(二)建立协调推进机制162

(三)构建培养管理办法162

二、规范培养管理163

(一)运用任务驱动163

(二)实施动态管理166

(三)规范投入经费166

第十章 L市名师培养:成效与反思168

一、L市中小学名师培养的实践成效168

(一)教学专业知识习得效果明显168

(二)教学反思能力明显增强169

(三)初步形成个性教学主张169

(四)初步构建与教学主张匹配的操作系统171

(五)对专业成长更加自信172

(六)专业影响在逐步扩大174

(七)个人发展计划基本实现175

二、对L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实践的反思177

(一)研究能力有待逐步提升177

(二)学科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179

(三)名师培养项目有待持续180

结语182

参考文献183

附录185

后记一192

后记二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