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风格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书法风格史
  • 徐利明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4011869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书法-美术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风格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汉字的实用性与书法的艺术性2

第二节 书法风格的基本构成因素4

一、特定的功用目的及其相应的格式4

二、工具与材料5

三、形式表现技巧5

四、个性气质与审美趣尚5

第三节 中国书法风格史的基本特征7

一、一大分界7

二、金石气与书卷气8

三、着意型与随意型10

第四节 关于本书的体例与学术研究的基本立场12

卷上 书体演变期15

第一章 总论15

第一节 书体演变的依据与书体风格15

一、便捷与贯气15

二、新体——正体——古体16

三、手写体墨迹与刻铸铭文两大系统16

第二节 诸书体风格所依据的三大贯气形式18

一、内向贯气形式18

二、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19

三、外向贯气形式19

第三节 书体风格与个人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的关系21

第二章 篆书时代的书法风格23

第一节 概述23

第二节 商至西周的书法风格26

一、泼辣浑朴的单节奏——殷商朱书、墨书26

二、打折扣的再现——商至西周早期金文27

三、平直劲挺,入骨三分——甲骨文29

四、自成风范——西周中晚期金文32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书法风格35

一、科斗风神——春秋战国的手写体墨迹35

二、端庄雅丽——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一36

三、洒脱超逸——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二39

四、巧饰斑斓——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三40

五、隶体童颜——战国青川木牍的书法风格42

第四节 秦代的书法风格43

一、欲纵还敛的古隶风采——睡虎地秦简43

二、正襟危坐的天子风度——秦刻石小篆44

三、随意天成的意外之美——权量诏铭45

第三章 隶书时代的书法风格47

第一节 概述47

第二节 以简帛为中心的手写体世界49

一、古意新法——西汉早期简帛隶书49

二、隶体典范——《定县汉简》与《武威仪礼简》50

三、破法生法的草隶世界50

四、章草风流——兼议张芝草书53

第三节 两汉刻铭隶书55

一、西汉刻铭隶书风格55

二、汉碑隶书风格大观56

第四节 汉篆的风格63

一、西汉篆书新格63

二、东汉碑刻篆书65

第五节 篆、隶别调69

一、铜镜铭文69

二、砖铭71

三、瓦当铭文74

第四章 草、行、真书形成期的书法风格78

第一节 概述78

第二节 早期真书的体与趣80

一、质朴的钟繇体势80

二、吴碑真书的风格史意义81

第三节 草书的法度与情境82

一、章草规范——传吴皇象书《急就章》82

二、圆浑洒脱的《咸宁四年吕氏砖》84

三、神朗韵清的《平复帖》84

第四节 魏晋简牍纸书的风格86

第五节 篆、隶的新境界89

一、大刀阔斧、雄强无二的《《天发神谶碑》89

二、《黄初残石》与《左棻墓志》90

三、砖文书风91

卷下 个性风格翻新期97

第五章 总论97

第一节 外向贯气形式的双重优越性与东晋以后的书风演进97

第二节 今体书的两大笔势系统101

一、两大笔势类型形成的历史的依据101

二、两大笔势类型的构成特征102

三、两大笔势系统103

第三节 魏晋以后士大夫文人书家对个性风格的自觉106

第四节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书法风格史的演进111

第六章 雅逸之韵致114

第一节 诗文、绘画新风与王书新体114

第二节 恬静坦然的大王气度117

一、王羲之其人及其书美境界117

二、王羲之的真书119

三、王羲之的行书121

四、王羲之的草书123

第三节 洒脱英迈的小王风采124

一、王献之的新贡献及其书美特色124

二、王献之的真书126

三、王献之的行、草书127

第四节 王氏家风与东晋南朝书风128

一、王氏家风评析128

二、过渡体——钟系旧体——王系新体130

三、东晋南朝刻铭书法风格131

第七章 绚丽多彩的北朝书风136

第一节 北朝刻石兴盛的原因136

第二节 北朝刻石的书美特征及其形成要因139

一、质朴美的形成表现基因——钟书笔势类型的大发挥139

二、纯朴的审美意识与书、刻技艺142

三、北碑书风的两大基本类型——着意与随意144

第三节 北碑书风的地域性与时代性145

第四节 北朝刻石的六大风格148

一、端庄娴雅149

二、方正朴实150

三、奇逸洒脱151

四、巧丽遒健151

五、率朴酣畅153

六、雄浑博大153

第八章 写经体说160

第一节 写经体的形成160

第二节 写经体的书美特征163

第三节 写经体的代表作品165

第九章 王法与唐风169

第一节 唐风的前奏——隋书的立法意向与智永的意义169

第二节 以二王为基的风格创造是唐代书法的总体精神173

第三节 晋法向唐法的转变178

一、欧、虞、褚、李的“现身说法”178

二、北海如象182

三、唐法的典型——颜体与柳体184

第四节 唐风的另一面——“情”的渲泄187

一、颠张醉素的狂草气象187

二、李白、颜、柳的行书风采194

三、杨风子的真意草情196

第十章 “尚意”书风的内涵与表现199

第一节 祥意·画趣·书情199

第二节 宋代尚意书风的前期景色205

第三节 尚意书风的奇异景观209

一、“石压蛤蟆”与“树梢挂蛇”209

二、刷字意趣215

三、赵佶与蔡京217

第四节 尚意书风落潮期的风格倾向220

第五节 拟古主义的典型——蔡襄224

第十一章 复古与变古227

第一节 元人“复古”的双重历史意义227

第二节 元人章草及其变体的新创意232

第三节 以逸士为代表的个性主义书家236

第四节 明心见性的宋元禅僧书风240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峰巅的形成及其时代风采250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拟古风与中期以后浪漫主义的崛起250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代表书家及其风格255

一、明代中期的浪漫主义代表书家256

二、明代中期的折中型代表书家262

第三节 浪漫主义大潮中的五光十色265

一、蓬头乱服的徐青藤265

二、侧锋疾扫的张瑞图268

三、生拗横肆的黄道周270

四、凝涩激越的倪元璐271

五、雄畅奇肆的王觉斯272

六、清峻悠游的陈洪绶274

七、陈芹与孙慎行的新调275

第四节 明代古典主义书法的两个典型277

一、文徵明277

二、董其昌279

第五节 浪漫主义书风的最后几点奇光282

一、游戏般缠绵的傅青主283

二、烟雾迷濛的垢道人284

三、许友的意外之趣285

四、奇异壮伟的八大山人285

五、石涛和尚的山野清气287

第十三章 碑学书风——传统书法的新生面289

第一节 碑学书风的历史意义289

第二节 篆、隶先行的早期碑学书风294

一、郑簠295

二、扬州八怪297

三、邓石如304

第三节 碑学盛期的风格表现307

一、龚晴皋307

二、伊秉绶308

三、陈鸿寿311

四、吴熙载312

五、何绍基313

六、杨岘316

七、俞樾316

八、张裕钊317

九、赵之谦318

第四节 碑学书风的后劲与潮流转向321

一、杨守敬323

二、康有为324

三、李瑞清325

四、沈曾植326

五、吴昌硕327

第十四章 以“三合一”为标志的近现代书风331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的书风转型331

第二节 篆、隶书风的新拓展335

一、甲骨文书风336

二、旧法新趣的篆书风格337

三、兼取汉晋简牍的隶书风格339

第三节 “三合一”书风342

一、画家书风343

二、学者书风346

三、政治家书风350

四、高僧书风352

五、自由书家的书风353

第四节 草书复兴的奇光异彩354

后记一361

后记二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