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领域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仁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66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政治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领域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陈晏清 1
导言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可能1
一、问题的提出:从市民社会到公共领域2
二、问题的回应: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成立11
三、问题的解决:公共领域理论的学术建构20
第一章 西方公共领域的古典传统27
第一节 希腊社会与城邦文明28
一、希腊文明:一种城邦岛国文明29
二、希腊文明:一种城邦城镇文明30
三、希腊文明:一种城邦民主文明31
四、希腊文明:一种多元共存文明34
第二节 城邦制度与古典公共领域36
一、城邦生活是公共生活37
二、城邦领域即公共领域42
三、古典公共领域的特征45
第三节 城邦文明与宪政理性50
一、城邦理性的基本内容:民主平等观念51
二、城邦理性的核心精神:独立自由意识53
三、宪政理性体现为法治精神55
四、宪政理性体现为公民意识58
五、宪政理性体现为权力监约观念59
第四节 罗马共和文明与公共领域的共和传统63
一、希腊衰落与个性觉醒64
二、共和制度与宪政理性67
三、共和精神与公共领域70
第二章 西方近代公共领域的历史生成77
第一节 中世纪公共领域的演进78
一、多元社会结构与多元文明格局79
二、中世纪公共领域的特征87
三、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式微与“公共权力”的产生93
第二节 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95
一、近代公共领域的兴起背景95
二、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过程99
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征104
第三节 现代公共领域的社会基础106
一、市场经济与公共领域107
二、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115
三、民主政治与公共领域120
第三章 现代公共领域理论的产生124
第一节 康德对公共性的追寻125
一、公共性的提出125
二、公共性的含义与特点128
三、公共性思想的历史定位133
第二节 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的建构136
一、公共领域思想的提出137
二、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建构142
三、公共领域的机制与特征148
四、公共领域思想的历史定位157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165
一、公共领域概念的学术建构165
二、公共领域的兴衰与重建170
三、公共领域话语系统的建立181
第四章 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190
第一节 公共领域概念界定的前提性分析190
一、“公共领域”的词源学考察190
二、“公共领域”的现代界定194
第二节 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199
一、公共领域概念的描述性意蕴200
二、公共领域概念的分析性意蕴208
三、公共领域概念的价值性意蕴216
第三节 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界定219
一、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220
二、公共领域观念的价值性特征235
三、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界定243
第五章 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251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要素及其机制251
一、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252
二、社团组织及其公共性254
三、公共传媒及其公共性258
四、社会运动及其公共性264
第二节 大众传媒时代公共领域的“衰落”267
一、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267
二、商业原则对公共领域的侵蚀270
三、国家政治权力对公共领域的挤压273
第三节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重兴275
一、信息时代网络传媒的特点276
二、网络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重兴279
第六章 公共领域的宪政民主功能290
第一节 宪政民主的含义及其规范模式291
一、宪政民主的含义291
二、宪政民主的两种规范模式294
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自由主义宪政民主295
一、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模式的特征296
二、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宪政缺陷299
三、公共领域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纠偏302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共和主义宪政民主308
一、共和主义宪政民主的特点308
二、共和主义民主模式的局限性312
三、公共领域理论对共和主义民主思想的修补318
第四节 公共领域与法治人权326
一、公共领域与法律合法性326
二、公共领域与法治的社会根基331
三、公共领域与人权保障333
结语 公共领域话语的中国意义336
一、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336
二、公共领域话语的中国意义341
三、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345
参考文献351
后记369
热门推荐
- 58792.html
- 1553403.html
- 3531493.html
- 3594566.html
- 2652270.html
- 1379464.html
- 3877268.html
- 648085.html
- 2518878.html
- 1194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1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4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5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1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8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0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2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