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菌内毒素基础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建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11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细菌毒素:内毒素-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细菌内毒素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 蒋建新 朱佩芳3
第一节 内毒素研究的历史3
第一部分 基础篇3
第二节 LPS的化学结构研究5
第三节 LPS与人类健康的关系7
第2章 细菌内毒素的理化特性 卫 国 郑 江10
第一节 内毒素的结构特点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理化性质10
一、O-特异性多糖链10
二、核心多糖10
三、Lipid A12
二、LPS微胶粒的解聚14
第二节 内毒素的物理化学性质14
一、LPS的分子量14
三、影响LPS水溶性的主要因素15
四、LPS的吸附特性15
五、LPS盐的物理特性15
六、LPS的稳定性和化学分解15
第三节 内毒素的分离提取及纯化16
一、分离提取16
二、纯化17
第一节 Lipid A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20
一、UDP-单脂酰乙酰葡萄糖胺20
第3章 内毒素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 郭毅斌 郑 江20
二、UDP-2,3二脂酰葡萄糖胺和Lipid X21
三、LipidⅣA21
四、Lipid A21
第二节 核心多糖的生物合成与跨膜转运24
一、KDO的合成与附着24
二、庚糖和己糖的加入24
三、core-Lipid A的跨膜转运24
第三节 O-特异性多糖链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学27
一、合成途径27
四、O-特异多糖链合成的遗传学研究30
三、内毒素分子的跨膜转运30
二、O-特异多糖链的长度调节30
第4章 机体防御系统与内毒素代谢 王良喜 周 红 郑 江35
第一节 内毒素的释放和移位36
一、内毒素的释放36
二、内毒素的移位36
三、机体防御系统的抑制作用36
第二节 几种重要细胞对内毒素的识别38
一、巨噬细胞38
二、库普弗细胞38
三、中性粒细胞39
四、内皮细胞39
第三节 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40
一、肝脏40
五、肠黏膜上皮细胞40
二、脾脏41
三、肠41
四、血浆脂蛋白41
五、阳离子抗菌肽42
六、AOAH44
七、抗内毒素抗体45
第5章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颜亮贺 石 林 何美霞 许霖水 单佑安48
第一节 致热性48
一、特点48
二、机制48
三、内源性致热原49
第二节 热的细胞信息传递51
一、CD14依赖性途径51
二、CD14非依赖性途径51
三、下丘脑视前区的作用52
四、腹中隔和中杏仁核的热限作用52
五、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学说53
六、其他发热信息的传导机制53
七、致热耐受机制53
第三节 凝血系统被激活作用54
一、接触激活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54
二、组织因子途径启动凝血的过程55
三、诱导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57
四、对血管内皮细胞膜的促凝作用58
第四节 对细胞代谢的作用60
一、对能量代谢的作用60
二、对糖代谢的作用61
三、对脂类代谢的作用63
四、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64
第五节 对各种细胞的激活作用66
一、巨噬细胞67
二、中性粒细胞67
三、血小板67
六、肝细胞68
七、肌细胞68
五、肠上皮细胞68
四、血管内皮细胞68
八、成纤维细胞69
九、肥大细胞69
十、造血干细胞69
第6章 内毒素与失控性炎症反应 顾长国 李 磊73
第一节 失控性炎症的相关概念73
一、感染73
二、菌血症73
三、败血症73
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3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4
五、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74
六、脓毒症74
八、失控性炎症反应75
第二节 内毒素致炎症的作用机制75
一、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与模式识别受体75
二、哺乳动物对微生物的识别机制76
三、TLR4与LPS刺激77
四、TLRs信号传导机制77
五、TLR4对LPS反应的控制78
六、Ⅰ型跨膜蛋白79
七、Toll信号传递途径与MyD8879
一、细胞因子网络81
第三节 细胞因子网络与失控性炎症81
二、失控性炎症83
第四节 对炎症介质网络研究的思考84
一、脓毒症介质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因果关系84
二、炎症介质网络84
三、失控性炎症反应的设想86
四、失控性炎症反应研究的前景86
第7章 内毒素相关受体 蒋建新 朱佩芳90
第一节 清道夫受体91
一、分类及其特征91
二、SR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95
一、CD14基因及其分子结构96
第二节 CD1496
二、CD14表达的调节98
三、CD14的生物学活性99
第三节 脂多糖结合蛋白101
一、LBP的生化特性102
二、LBP的体外作用102
三、LBP的体内作用104
第四节 Toll样受体105
一、TLRs家族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分布105
二、TLRs的生物学作用106
三、TLRs的表达调控111
五、TLRs的激活机制113
四、TLRs间的相互作用113
六、TLRs的信号转导114
第8章 内毒素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李红云 姚咏明116
第一节 Toll样受体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116
一、TLRs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116
二、TLRs信号途径与脓毒症的关系118
第二节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120
一、p38激酶的活化及其意义120
二、JNK激酶的活化及其意义122
三、ERK的活化及其意义122
一、JAK/STAT途径的构成及其信号转导过程124
第三节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124
二、JAK/STAT途径在LPS信号传导中的意义126
三、SOCS系统对JAK/STAT通路的负反馈调节作用127
第四节 核因子-kB的改变及其意义129
第9章 内毒素作用的基因调控 吴丽娟 蒋建新132
第一节 Lps的调控作用132
第二节 核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133
一、诱导型核转录因子133
二、组成型核转录因子139
三、核转录因子139
二、核受体的基因调控机制141
第三节 核受体的调控作用141
一、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141
第10章 内毒素反应差异性的遗传学背景 冯 凯 蒋建新144
第一节 基因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144
一、基因多态性及其种类144
二、基因多态性与疾病145
三、基因多态性标记与疾病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分析145
四、内毒素反应差异性与遗传146
第二节 内毒素受体多态性与反应差异性的关系147
一、CD14147
二、TLR4148
一、IL-1家族149
第三节 炎症因子家族及多态性149
二、TNF家族150
三、IL-4多态性151
四、IL-6多态性152
五、IL-8多态性152
六、IL-10多态性152
第11章 革兰阳性菌及其细胞膜成分的协同作用 李红云 姚咏明158
第一节 金葡菌外毒素的协调效应159
一、肠毒素B与内毒素血症159
二、中毒性休克毒素Ⅰ与内毒素159
一、Toll样受体161
二、LBP/CD14系统161
第二节 受体水平的协同作用161
三、TCR和MHC Ⅱ162
第三节 信号转导水平的协同作用163
第四节 细菌DNA与LPS的协同效应164
第12章 内毒素耐受性 肖 南 郑文建168
第一节 概述168
一、内毒素耐受性现象168
二、内毒素耐受性的机制169
三、内毒素耐受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170
四、先天性LPS无应答小鼠的内毒素耐受性机制171
第二节 LPS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172
一、LPS识别和信号转导172
三、其他活化途径的改变173
二、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程度降低173
第三节 内毒素耐受性的诱导因素174
一、MPLA与内毒素耐受性174
二、其他细菌成分与内毒素耐受性175
三、IL-1与内毒素耐受性176
四、HSP70与内毒素耐受性176
第四节 内毒素耐受的意义178
一、感染与免疫178
二、内毒素耐受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交叉耐受性180
第13章 内毒素研究的相关动物模型 杨 策 蒋建新183
第一节 LPS研究中的动物模型183
一、小动物模型183
二、大动物模型185
第二节 模型动物对LPS的敏感性188
一、影响动物对LPS敏感性的因素188
二、使动物对LPS敏感性增强的方法189
第三节 复制动物模型的LPS来源190
一、外源性LPS190
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191
三、创伤后内源性细菌或内毒素移位192
第四节 LPS攻击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差异193
一、LPS攻击193
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193
第五节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剂量-反应问题194
一、组织学变化198
第14章 内毒素作用的病理学改变 黄 宏198
第一节 肺损伤198
二、超微结构变化199
第二节 肝损伤200
一分期200
二、组织学变化201
三、超微结构变化202
第三节 肠损伤203
一、光镜观察203
二、电镜观察203
一、组织学变化204
第四节 肾损伤204
二、超微结构变化205
第五节 心脏损伤206
第15章 内毒素反应的人体实验 姚咏明 刘辉210
第一节 临床试验210
一、对肺及血流动力学影响211
二、与机体炎症级联反应211
第二节 干预试验214
一、干预LPS的生物活性215
二、干预细胞因子网络216
三、对LPS诱导应激激素的影响……第217
第三节 影响LPS反应的外在因素218
四、其他药物的干预作用218
第二部分 临床篇225
第16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肖光夏225
第17章 内毒素休克 刘良明230
第18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贺石林 何美霞243
第19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王建春 钱桂生262
第20章 肝胆疾病 孙文兵272
第一节 概述272
第二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280
一、在肝炎重症化中的作用280
二、在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282
三、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284
第21章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 焦华波 姚咏明286
第22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何娅妮298
第23章 肠道损伤 陈德昌309
第24章 内毒素与口腔疾病 刘鲁川319
第一节 概述319
第二节 牙髓炎321
第三节 根尖周炎322
第四节 牙龈炎与牙周炎325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328
第一节 烧伤后内毒素血症332
一、内毒素血症存在的证据332
第25章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姚咏明 盛志勇332
二、发生过程及规律333
三、内毒素血症的来源334
第二节 细菌/内毒素移位与MODS的内在联系335
一、细菌移位335
二、内毒素血症336
三、对炎症反应的影响338
第三节 内毒素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340
一、心肌损害340
二、对肺的损伤341
三、对肝的损害341
六、胃肠道损伤342
四、肾功能障碍342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42
第四节 内毒素增敏效应的作用343
一、宿主敏感性增强343
二、对LBP/CD14基因表达的影响344
三、LBP/CD14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345
四、内毒素增敏假说347
第五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348
一、与感染、免疫的关系348
二、与脓毒症、MODS的关系350
三、循环内毒素含量监测的临床价值350
一、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354
第一节 新生儿疾病354
第26章 小儿疾病 史 源354
二、硬肿症355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355
第二节 儿科疾病355
一、内毒素血症355
二、儿科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357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358
四、呼吸系统疾病358
五、消化系统疾病359
六、肾脏疾病359
七、神经系统疾病360
十、中医中药361
八、骨与关节疾病361
九、皮肤软组织疾病361
第27章 肿瘤 姚咏明 刘 辉363
第一节 抗肿瘤作用363
一、荷瘤动物模型研究363
二、临床试验性治疗364
三、对发病率的影响364
第二节 抗肿瘤的机制364
一、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365
二、T细胞的调节机制365
一、体外抗增殖效应366
第三节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应用366
三、B细胞及其调节机制366
四、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366
二、体内杀伤肿瘤效应368
三、临床应用368
第28章 输血 陈方祥 何 静372
第一节 血型与输血372
一、ABO血型系统372
二、Rh血型系统373
三、其他血型系373
第二节 现代输血新观点374
一、尽量不输新鲜血374
三、输成分血的好处375
二、O型血免疫抗体与输血性溶血反应375
第三节 常用的血液成分及其应用376
一、浓缩红细胞376
二、洗涤红细胞376
三、SAGM红细胞悬液377
四、冰冻红细胞377
五、去白细胞的红细胞377
六、浓缩白细胞377
七、浓缩血小板379
八、辐照血380
九、血浆及其血浆蛋白制品381
十、成分输血要求382
第四节 内毒素血症的输血治疗383
一、血浆置换法383
二、成分输血法383
第29章 抗生素与内毒素释放 肖光夏389
一、释放机制389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390
第30章 内毒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文慧 姚咏明391
第一节 去除内毒素的方法391
一、灭活内毒素结构391
二、清除内毒素392
第二节 鲎试验394
第三节 临床意义397
一、临床标本的检测397
二、脓毒症病人的内毒素血症398
三、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血症的关系398
四、诊断意义400
第31章 内毒素的拮抗对策 郑 江 吕根法 周 红402
第一节 细菌内毒素合成抑制剂402
一、CMP-KDO合成酶抑制剂403
二、UDP-单脂酰-N-乙酰葡萄糖胺N-脱乙酰酶抑制剂403
第二节 阻断内毒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拮抗剂404
一、Lipid A结构类似物404
二、内毒素受体拮抗剂405
三、内毒素结合蛋白406
第三节 中和内毒素作用的拮抗剂407
一、抗内毒素抗体407
二、载脂蛋白408
三、多粘菌素B409
四、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410
第四节 抗细胞因子疗法413
一、抗TNF-α抗体414
二、TNF-α受体(TNFR)拮抗剂414
三、抗IL-1抗体及IL-1受体拮抗剂415
四、其他415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416
第六节 中医中药417
一、热毒清417
二、热毒平417
第七节 活化蛋白C417
一、活化蛋白C的来源418
二、APC在重症脓毒症中的作用418
三、APC的临床药理研究419
第32章 内毒素研究的展望 姚咏明 盛志勇426
一、内毒素的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427
二、高迁移率族蛋白-1428
三、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方法429
热门推荐
- 1070497.html
- 2493240.html
- 2500243.html
- 96322.html
- 3327453.html
- 888349.html
- 1884605.html
- 1858403.html
- 3665052.html
- 2158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5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4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6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4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7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3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5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