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陶国泰,郑毅,宋维村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606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精神病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的定义和任务1
二、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的历史回顾1
三、国外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发展概况2
四、中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发展概况4
五、展望5
第一篇 正常生长和发展7
第一章 近代神经生物学和有关学科的发展7
第一节 遗传学的发展7
一、概述7
二、儿童少年精神医学中的遗传因素9
三、分子水平上探索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病因14
第二节 神经生化基础20
一、神经递质21
二、生物原胺神经递质21
三、氨基酸神经递质23
四、肽类神经递质24
五、其他神经递质25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26
第一节 认知-行为理论26
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6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27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28
第二节 依恋理论29
一、依恋行为29
二、依恋的类型29
三、依恋发展的阶段29
四、依恋的行为系统30
五、依恋与分离30
六、影响依恋的因素30
第三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31
一、认知机能的不变性31
二、认知结构的建构性31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32
四、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33
第四节 儿童精神分析理论33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33
二、霍尼基本焦虑理论38
三、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40
第三章 心理及社会性发展44
第一节 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44
一、发展的整体性44
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44
三、发展的可塑性44
四、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性44
第二节 婴儿心理及社会性发展45
一、婴儿早期的生物社会反应与亲子交往45
二、亲子交往的感情中介45
三、亲子依恋46
四、分离焦虑46
第三节 情绪发展47
一、兴趣与好奇48
二、快乐48
三、痛苦和悲伤48
四、恐惧49
五、愤怒和敌意49
第四节 认知发展50
一、认知操作的概念50
二、认知的基本操作过程50
第五节 儿童心理社会化51
一、婴幼儿期51
二、童年期51
三、青春期52
第四章 影响儿童和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因素53
一、遗传因素53
二、气质因素55
三、环境因素57
四、社会和文化因素58
第二篇 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分类学第五章 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分类原则及相关问题61
第一节 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分类概念及发展61
第二节 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分类原则与相关问题62
一、合理分类需具备的标准62
二、分类的一般程序62
三、分类的意义与价值63
四、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63
第六章 国内外儿童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系统64
第一节 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ICD)系统64
第二节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DSM)系统66
一、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DSM)系统简介66
二、DSM-Ⅳ中有关婴儿、儿童或少年期起病的精神障碍的分类66
三、多轴评价68
四、当前最新版本DSM-Ⅳ-TR特点分析68
五、DSM-Ⅳ发展趋势68
第三节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系统68
一、CCMD系统简介68
二、CCMD-3简介69
三、CCMD系统的多轴诊断简介70
第四节 其他诊断标准与分类系统70
第七章 流行病学基础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71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72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72
第二节 病因及因果推断74
一、病因的特征74
二、病因的分类75
三、病因的推断75
四、病因研究和预防76
第三节 基本流行病学研究方法76
一、常用指标76
二、横断面研究78
三、病例对照研究80
四、定群研究81
五、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质量控制82
第三篇 发育评定与临床检查87
第八章 发育评定87
第一节 综合评定87
一、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87
二、发育史询问87
三、体格检查88
四、问卷88
五、筛查89
六、诊断性测查89
七、观察90
第二节 学龄前儿童发育及才能的评定91
一、新生儿行为评估91
二、婴幼儿发育评定91
三、家庭环境的调查93
第三节 学龄儿童的发育评定93
一、学龄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能力的发展93
二、学龄儿童的发育评定93
第四节 青少年发育评定95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表现形式95
二、青少年的发育评定96
第九章 访谈97
第一节 精神科访谈的特点97
第二节 儿童少年精神科访谈特点98
第三节 访谈内容形式及步骤98
一、访谈内容98
二、访谈形式98
三、访谈步骤99
第四节 儿童少年访谈技巧100
一、共情100
二、观察100
三、倾听101
四、善于提问101
五、陈述101
六、使用简单、具体言语101
七、使用媒介101
八、投射101
九、使用视觉帮助102
第五节 家长访谈中应注意事项102
一、家长访谈的内容102
二、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102
三、父母应共同参加访谈102
第十章 临床资料收集与检查103
第一节 病史收集103
一、病史收集的资料来源103
二、儿童精神科病历书写格式和内容104
三、病史收集注意事项105
第二节 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106
一、一般检查107
二、神经系统检查107
第三节 儿童精神检查111
一、儿童精神检查注意要点111
二、儿童精神检查的格式和内容112
第十一章 儿童行为评定量表114
第一节 量表的使用范围114
第二节 量表的构成115
一、量表名称115
二、项目115
三、评分系统115
第三节 量表的选择115
一、量表的效度115
二、可靠性115
三、简便性115
四、可分析性116
第四节 量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16
一、量表的使用116
二、影响量表评定结果的因素116
三、如何提高量表效用117
四、正确评估和合理使用评定量表117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量表117
一、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117
二、Rutter儿童行为量表119
三、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121
四、孤独症行为检查及诊断量表122
第十二章 临床辅助检查127
第一节 心理测验127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分类和运用127
二、发展量表、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129
三、成就测验133
四、人格测验133
五、儿童气质量表136
六、儿童神经心理测验137
第二节 脑电生理检查139
一、脑电图139
二、脑电地形图142
三、诱发电位144
第三节 颅脑影像学检查146
一、儿童颅脑CT和MRI的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146
二、正常颅脑CT及MRI的基本表现146
三、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147
四、颅脑损伤148
五、颅内感染149
六、颅内肿瘤150
七、其他颅内病变150
第四篇 儿童少年发育、精神与行为障碍第十三章 婴儿精神医学153
第一节 婴儿精神医学兴起和发展的缘由153
一、婴儿心理研究的深入153
二、脑科学研究的发现154
三、婴儿精神医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56
第二节 婴儿精神医学特点与实施156
一、婴儿心理卫生156
二、婴儿精神病学157
第三节 婴儿精神医学展望161
第十四章 精神发育迟滞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概念161
二、流行病学162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62
一、遗传因素163
二、母孕期损伤163
三、围生期有害因素164
四、出生后有害因素164
第三节 精神发育迟滞的一些特殊类型165
一、唐氏综合征165
二、脆性X综合征165
三、苯丙酮尿症166
四、地方性克汀病166
五、半乳糖血症167
六、胎儿酒精综合征167
七、儿童铅中毒167
八、儿童艾滋病167
九、Angelman综合征167
十、猫叫综合征168
十一、18-三体综合征168
十二、性染色体畸变168
十三、合并其他精神障碍168
第四节 临床表现169
一、早期症状和表现169
二、主要临床表现169
三、其他症状169
四、精神发育迟滞病儿心理活动特征170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70
一、诊断170
二、鉴别诊断172
第六节 治疗和康复173
一、治疗原则173
二、治疗方案173
三、疗效与预后174
第七节 精神发育迟滞教育训练174
一、教育训练的基本原则174
二、教育训练的目标和重点176
三、教育训练的方法176
四、家庭导向策略(针对家长)179
五、社区康复服务179
第八节 预防180
第十五章 特殊发育障碍181
一、学习障碍182
二、运动技能障碍187
三、沟通障碍189
第十六章 孤独症和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190
第一节 儿童孤独症190
一、流行病学资料19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91
三、临床表现19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95
五、治疗196
第二节 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200
一、非典型孤独症200
二、Asperger综合征201
三、Rett综合征201
四、童年瓦解性障碍201
五、其他201
第十七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02
一、概述202
二、诊断概念的演变202
三、临床表现203
四、诊断标准203
五、评估与诊断204
六、评估工具205
七、患病率206
八、病因学207
九、神经生物学证据208
十、脑神经心理学功能210
十一、核心症状随年龄的变化211
十二、鉴别诊断与共病症212
十三、成年期的临床表现和预后214
十四、治疗215
第十八章 品行障碍219
一、病因220
二、临床表现2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22
四、预后223
五、治疗223
六、预防224
第十九章 抽动障碍226
第一节 概述226
一、抽动226
二、抽动障碍226
第二节 短暂性抽动障碍226
一、流行病学资料226
二、病因227
三、临床表现227
四、诊断227
五、治疗与预后227
第三节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227
第四节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228
一、流行病学资料22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28
三、临床表现22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30
五、治疗与预后231
第二十章 情绪障碍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流行病学资料235
二、临床表现235
第二节 情绪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36
一、病因236
二、发病机制237
第三节 情绪障碍的临床类型与诊断237
一、分离性焦虑障碍237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237
三、社交恐惧症238
四、惊恐障碍239
五、特异性恐惧症239
六、强迫障碍240
七、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241
第四节 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242
一、心理治疗242
二、药物治疗242
第二十一章 解离障碍和转换障碍243
第一节 概述243
第二节 解离障碍244
一、流行病学资料244
二、病因244
三、临床表现24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44
五、治疗245
第三节 转换障碍245
一、流行病学资料245
二、病因245
三、临床表现24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45
五、治疗246
第二十二章 饮食与排泄障碍246
第一节 神经性厌食246
一、概述246
二、病因247
三、临床表现24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51
五、治疗252
六、病程与预后255
第二节 神经性贪食255
一、概述255
二、病因256
三、临床表现25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59
五、治疗259
六、预后262
第三节 异食癖262
一、概述262
二、病因263
三、临床表现263
四、诊断263
五、治疗264
六、预后264
第四节 非器质性遗尿症265
一、概述26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65
三、临床表现26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67
五、治疗267
六、预后269
第五节 非器质性遗粪症269
一、概述269
二、病因270
三、临床表现27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71
五、治疗272
六、预后273
第二十三章 睡眠障碍274
第一节 睡眠生理275
一、正常生理睡眠275
二、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275
三、睡眠的调节276
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分类276
一、《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诊断与编码手册2》第2版(ICSD-DCM-2)277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R)277
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277
第三节 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概况277
第四节 睡眠史与睡眠评估278
第五节 婴幼儿时期的睡眠障碍278
一、夜醒278
二、夜间摇头279
第六节 儿童时期的睡眠障碍279
一、磨牙症279
二、梦魇279
三、异态睡眠280
四、夜惊280
五、睡行症281
六、梦呓282
第七节 青春期睡眠障碍282
一、发作性睡病282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83
三、睡眠-觉醒节律障碍284
四、青少年失眠284
第二十四章 适应障碍285
一、病因286
二、临床表现28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86
四、治疗与预防287
五、预后288
第二十五章 儿童一般行为问题288
第一节 吮吸手指288
第二节 咬指甲289
第三节 发脾气289
第四节 屏气发作289
第五节 拔毛发癖290
第六节 习惯性摩擦综合征290
第七节 撞头290
第八节 摇摆身体290
第二十六章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291
第一节 概述291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292
一、遗传学因素292
二、神经发育因素292
三、神经解剖学因素293
四、神经生理学因素293
五、神经生化因素293
六、神经心理因素293
七、社会心理因素294
第三节 临床表现294
一、起病形式294
二、病前特征294
三、前驱期症状294
四、急性期症状294
第四节 病程与预后295
一、病程295
二、预后296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96
一、临床诊断评估要点296
二、诊断296
三、鉴别诊断297
第六节 治疗297
一、药物治疗297
二、心理治疗298
三、职业治疗298
第二十七章 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298
一、流行病学资料299
二、病因299
三、临床分型与表现300
四、诊断302
五、共病诊断与鉴别诊断303
六、治疗304
七、病程与预后307
第二十八章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308
第一节 概述308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309
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类型309
三、急、慢性脑综合征310
四、诊断要点311
五、防治311
第二节 脑部疾患伴发的精神障碍311
一、病因311
二、临床表现312
三、诊断313
四、治疗314
第三节 躯体疾患伴发的精神障碍314
一、病因314
二、临床表现314
三、诊断316
四、治疗316
第二十九章 小儿癫痫与精神障碍316
第一节 概述316
第二节 癫痫伴发的心理、行为和人格障碍316
一、癫痫常见的心理反应316
二、精神、行为和人格障碍317
第三节 癫痫的治疗与预防318
第三十章 儿童少年期的心身疾病319
第一节 基本理论319
一、常见的应激源320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320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3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0
二、临床表现3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1
四、治疗321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32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2
二、临床表现32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2
四、治疗322
第四节 儿童肥胖症323
一、肥胖症的病因323
二、肥胖的病理生理323
三、临床表现323
四、诊断323
五、治疗324
第五节 神经性呕吐32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4
二、临床表现32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5
四、治疗325
第六节 儿童高血压325
一、病因325
二、发病机制326
三、临床表现326
四、诊断326
五、治疗326
第七节 过敏性结肠炎327
一、发病机制327
二、临床表现32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7
四、治疗327
第八节 儿童糖尿病32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7
二、临床表现327
三、诊断与分型328
四、治疗328
第九节 非特异性疼痛328
一、病因328
二、临床表现328
三、临床评估329
四、诊断329
五、治疗329
第三十一章 独生子女心理卫生33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独生子女的研究330
第二节 我国独生子女的研究330
一、独生子女行为问题的研究331
二、问题的成因333
三、预防与矫治334
第三十二章 儿童少年的其他有关问题335
第一节 儿童虐待335
一、儿童躯体虐待335
二、儿童性虐待337
第二节 青少年相关的饮酒问题339
一、流行病学339
二、发病机制340
三、饮酒模式与临床表现34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41
五、治疗与预防343
第三节 伦理和法律的相关问题344
一、概述344
二、制定伦理原则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344
三、临床实践中的一般伦理和法律问题344
四、少年品行障碍和少年犯罪345
第四节 网络成瘾346
一、概述346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347
三、临床表现35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52
五、治疗352
六、预防354
第五篇 治疗357
第三十三章 精神药物治疗357
第一节 绪论357
第二节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药物治疗总则358
一、精神疾病诊断与精神药物治疗358
二、精神药物在儿童中使用的重要问题358
三、药物使用之前的基础评估360
四、药物治疗情况与相关的病历记录361
五、药物代谢与血清浓度监测361
第三节 常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药物分类362
第四节 中枢兴奋剂363
一、临床应用363
二、常用兴奋剂剂量调整364
三、药代动力学364
四、兴奋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64
五、常用兴奋剂的不良反应与处理364
六、兴奋剂的反跳效应365
第五节 抗抑郁剂365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366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67
三、新型抗抑郁药367
第六节 抗精神病药368
一、分类的概念与临床分类369
二、作用机制369
三、临床应用370
四、不良反应与处理371
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372
第七节 心境稳定剂372
一、碳酸锂372
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物374
第八节 抗焦虑药374
一、苯二氮?类375
二、丁螺环酮376
三、坦度螺酮376
第九节 其他药物376
一、α受体激动剂376
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377
第三十四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378
第一节 心理咨询378
一、概述378
二、儿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379
三、目的与任务379
四、对象与范围380
五、形式与原则380
六、实施程序381
七、儿童少年心理咨询者具备的条件382
第二节 心理治疗概述382
一、儿童心理治疗发展的历史背景382
二、儿童心理治疗特点382
三、儿童心理治疗的方式383
第三节 分析性心理治疗384
一、适用性384
二、治疗的要领384
第四节 集体心理治疗386
一、历史与发展386
二、对象选择386
三、治疗主持者职责386
四、分类387
五、进程387
第五节 行为治疗388
一、历史由来388
二、治疗原则388
三、治疗方法389
第六节 认知治疗393
一、历史由来393
二、基本技术393
三、治疗原则394
四、适应证394
五、治疗步骤394
第七节 家庭治疗394
一、历史由来394
二、基本观念395
三、适用性396
四、实施要领397
五、实际操作397
第八节 儿童游戏心理治疗399
一、个人中心游戏治疗399
二、认知-行为游戏治疗400
第三十五章 社区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403
第一节 美、英等部分发达国家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概况403
一、美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403
二、英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404
第二节 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404
第三节 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405
第四节 对我国社区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的倡议406
第六篇 预防407
第三十六章 预防、预防模式与理论研究407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概述407
第二节 预防模式和理论研究407
第三十七章 精神、神经和心理社会发展障碍不同年龄阶段的一级预防409
一、出生前409
二、出生时409
三、新生儿期409
四、婴儿和最初3岁409
五、学龄前儿童410
六、学龄儿童410
七、少年期410
第三十八章 精神、神经和心理社会障碍的一般预防411
第一节 妊娠前预防411
一、计划生育411
二、遗传咨询412
第二节 出生前预防412
一、避免低体重婴儿的出生412
二、保护胎儿免受环境危险的影响412
三、产前诊断技术413
四、新生儿筛查413
第三节 婴儿和儿童期预防413
一、母乳喂养413
二、营养414
第四节 亲密亲子关系,注意提供良性精神刺激414
第五节 儿童期脑损害的环境危险414
第六节 预防接种414
第三十九章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415
第一节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415
一、概述415
二、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分析415
第二节 特殊类型精神发育迟滞的一级预防416
一、唐氏综合征417
二、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417
三、苯丙酮尿症418
四、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418
五、胎儿酒精综合征419
第四十章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420
第一节 概述420
一、患病率420
二、病因420
第二节 预防421
第四十一章 儿童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预防421
第一节 国外儿童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预防422
一、出生前到婴儿阶段的预防性干预计划422
二、学龄前儿童的一级预防性干预计划422
三、小学生的一级预防性干预计划422
四、离异家庭儿童的预防性干预423
五、精神病父母小儿的预防性干预423
第二节 我国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预防的研究和实施423
第四十二章 儿童少年自杀行为及其预防424
第一节 幼儿期儿童自杀424
第二节 青春期前儿童自杀425
一、流行病学资料425
二、自杀方法425
三、自杀原因426
四、集体自杀现象426
第三节 儿童少年自杀的预防427
一、日常生活中心理危机的干预427
二、灾难和紧急事件中儿童心理危机的干预427
三、开展健康教育428
四、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428
五、加强管理428
六、治疗精神疾病428
七、追踪观察428
八、培训工作428
九、与其他部门、学科协同工作428
十、开展有关儿童自杀预防的科学研究工作428
第七篇 国际儿童精神医学的现状与展望第四十三章 国际儿童精神健康现状与挑战429
一、简介429
二、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429
三、流行病学430
四、精神卫生政策431
五、培训431
六、服务432
七、研究433
八、预防433
九、结论433
第四十四章 国外法律与儿童精神医学434
一、儿童权利状况的进步434
二、美国法律系统的概述435
三、法律评估436
四、专业责任436
五、离婚与儿童监护437
六、儿童虐待和儿童忽视438
七、学校相关的法律问题439
八、结论440
第四十五章 作为社会医学学科的儿童精神病学——儿童精神卫生服务发展趋势440
一、引言440
二、社会医学的概念441
三、社会医学的起源441
四、儿童精神病学的出现使社会医学的原则具体化442
五、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医学442
六、当今儿童精神医学——社会方法的重要性442
七、服务机构的变化趋势443
八、当代发展中国家对保健的关注443
九、国际事件对国内实践的影响443
十、结论444
中文索引446
英文索引453
热门推荐
- 1623034.html
- 3432457.html
- 3888518.html
- 3502885.html
- 1219284.html
- 1254456.html
- 880152.html
- 322005.html
- 1048665.html
- 1494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3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8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6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4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3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6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5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