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学原理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伦理学原理 第2版
  • 王海明著(北京大学哲学系)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96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伦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伦理学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 伦理学界说 1

1.伦理学: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1

2.伦理学: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 2

二 伦理学对象 4

1.道德价值推导方法:确定伦理学对象的依据 4

2.伦理学对象的确定和划分 5

三 伦理学的体系结构和学科分类 7

1.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7

2.规范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 10

3.伦理学体系的核心结构与学科分类的中心类型 12

上卷 元伦理学19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应该”的范畴体系 19

导言 20

一 价值 21

1.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亦即自主性 21

2.价值:客体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 23

3.效用论价值定义的困境:商品价值不是商品的效用 24

二 善 26

1.善:内在善与手段善 26

2.恶:纯粹恶与必要恶 28

3.善与恶的定义 30

三 应该与正当 32

1.应该:行为的善 32

2.正当:行为的道德善 33

3.正当、应该和善的关系 36

四 事实 37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应该”的存在本性 44

一 “应该”的存在本质 44

二 应该的存在结构 48

三 应该的存在性质 51

四 关于应该存在本性的理论 55

1.客观论 55

2.主观论 57

3.关系论 58

第三章 元伦理确证:“应该”的产生和推导过程 62

一 “应该”的本体论的产生和推导过程 63

二 “应该”的认识论的产生和推导过程 67

三 “应该”的真理论产生和推导过程 70

四 “应该”的规范论的产生和推导过程 71

五 关于“应该”的产生和推导理论 75

1.自然主义 75

2.元伦理直觉主义 76

3.情感主义 79

中卷 规范伦理学87

第一篇 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87

第四章 道德本性 87

一 道德界说 88

1.道德与伦理 88

2.道德与应该 89

3.道德与法 90

二 道德结构 91

1.道德基本结构 91

2.道德的完整结构 92

3.道德的深层结构 93

三 道德的类型 95

1.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 95

2.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96

3.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 98

四 关于道德本性的理论 100

1.伦理相对主义 101

2.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102

3.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104

4.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105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10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111

1.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111

2.道德共同体的界限:有利于人类的一切生物 112

3.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113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社会道德需要看 115

1.社会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15

2.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118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121

1.个人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121

2.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123

四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 126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26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28

第六章 道德终极标准 133

一 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33

1.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 133

2.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35

3.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他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37

4.无私利他:己他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39

5.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140

二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 143

1.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标准的适用范围 143

2.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 144

三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45

1.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之概念 145

2.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真谬 147

3.功利主义表述的缺憾及其所遭受的诘难 149

第二篇 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157

第七章 人性: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157

导论 两种人性概念 157

1.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158

2.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159

3.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161

4.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162

一 伦理行为概念 163

1.伦理行为界说 163

2.伦理行为结构 165

3.伦理行为类型 166

二 爱与恨:一切伦理行为之动因 169

三 目的利人与目的害人行为之动因 172

1.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172

2.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174

3.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176

四 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动因 178

1.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 178

2.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180

五 心理利己主义:一种关于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的理论 182

结语 人性要义 184

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八章 善:道德总原则 191

一 善恶总原则 192

1.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192

2.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 194

二 善恶分原则 197

1.具体人性之善恶:十六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197

2.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200

三 人性善恶学说 203

1.性无善恶论 203

2.性善论 204

3.性恶论 205

4.性有善有恶论 206

四 道德总原则理论 208

1.利他主义 208

2.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210

3.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212

4.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的真谬之比较 213

5.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214

第九章 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220

一 公正的一般问题 221

1.公正界说 221

2.积极公正与消极公正 222

3.根本公正、社会公正和制度公正 223

4.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225

5.公正总原则 227

二 公正的根本问题 230

1.权利义务界说 230

2.道德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和自然权利义务 232

3.人类的权利义务与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 233

4.公正根本原则 237

三 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 239

1.完全平等原则 239

2.比例平等原则 242

3.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的关系:人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243

第十章 人道:社会治理的最完美道德原则 248

一 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49

1.人道主义 249

2.人道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比较 252

二 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54

三 广义人道主义与狭义人道主义 257

四 人道原则:把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 258

五 人道的实质: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 260

第十一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266

一 幸福概念 267

1.幸福界说 267

2.幸福结构 269

3.幸福类型 271

二 幸福性质 274

1.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274

2.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276

3.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277

三 幸福规律 280

1.事实律 280

2.价值律 282

3.实现律 284

四 幸福原则 290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291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292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品德相结合 294

第十二章 贵生: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 298

一 贵生的一般问题 298

1.贵生之界说 298

2.贵生之根据 299

3.贵生之价值 299

4.贵生之道 301

二 贵生的根本问题 301

1.神静形动 301

2.饮食有节 303

3.起居有常 304

第十三章 道德规则 307

一 诚实 308

1.诚实定义 308

2.诚实分类 309

3.诚实的道德价值 310

4.诚实的适用范围 312

二 自尊 313

1.自尊定义 313

2.自尊类型 314

3.自尊价值 315

4.自尊原则 316

三 谦虚 317

1.谦虚定义 317

2.谦虚价值 318

3.谦虚修养 319

四 智慧 320

1.智慧概念 320

2.智慧规律 321

3.智慧取得 323

五 节制 324

1.节制定义 324

2.节制类型 325

3.节制价值 326

4.节制原则 327

六 勇敢 328

1.勇敢定义 328

2.勇敢分类 329

3.勇敢的价值 330

七 中庸 331

1.中庸定义 331

2.中庸价值 332

3.中庸方法 333

下卷 美德伦理学341

第十四章 良心与名誉 341

一 良心与名誉的概念 341

1.道德评价 342

2.良心 343

3.名誉 345

二 良心与名誉的起源 346

1.良心的起源 346

2.名誉的起源 349

三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 350

1.良心的作用 350

2.名誉的作用 352

四 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 355

1.动机与效果 356

2.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357

3.关于评价依据的理论 358

五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362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362

2.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证明 363

3.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价值 365

第十五章 品德 370

一 品德概念 371

1.人格:品德的上位概念 371

2.品德:道德人格 372

3.品德类型:所谓道德德性与非道德德性 374

二 品德本质:为什么是道德的? 377

1.品德本性 377

2.品德目的 380

3.品德境界 381

三 品德结构 383

1.道德认识 384

2.道德感情 385

3.道德意志 388

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之关系 389

四 品德规律 391

1.品德一经济律 391

2.品德一政治律 392

3.品德一道德律 394

4.品德一科教律 396

五 品德培养 398

1.品德培养的目标和方法 398

2.道德教育方法 400

3.道德修养方法 403

后记 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