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
  • 侯东德主编;谢九华,赵吟副主编;侯东德,谢九华,赵吟,李俏丽,顾明珠,罗丁,郑银,姚丽丹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100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地方法规-立法-协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

二、主要研究内容2

三、创新之处4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5

一、地方立法权的界定5

二、立法协商的界定8

三、立法协商权的界定11

第二章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的关系考察15

第一节 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5

一、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及现存问题15

二、地方立法应遵循的价值取向17

三、开展立法协商是地方立法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路径21

第二节 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23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23

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26

三、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的作用28

四、地方立法中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应然存在29

五、地方立法中政治协商制度的实然发展31

第三章 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协商民主理论34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在国外——从起源到发展34

一、雅典的“协商民主”34

二、卢梭的“参与民主”35

三、哈贝马斯的“商谈论”37

四、约瑟夫·毕塞特提出的“协商民主”40

五、曼宁的“协商民主理论”41

第二节 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发展综述43

一、早期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萌芽和初步形成(1921年7月到1946年6月)44

二、协商共和: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向深远方向发展,实践有了新的突破(1948年到1949年9月)48

三、共商国是: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初步发展(1949年9月到1957年7月)49

四、曲折与重生: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从曲折走向健康发展(1957年5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0

五、继往开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化形成,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快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52

第三节 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和实践条件56

一、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56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57

三、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条件62

第四节 借鉴协商民主、推进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64

一、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完善64

二、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66

三、协商民主奠定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68

第四章 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经验总结71

第一节 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情况概述71

一、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的基本特点71

二、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存在的不足72

第二节 我国省级行政区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74

一、基本情况概述74

二、云南省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76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84

第三节 我国较大市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95

一、基本情况概述95

二、南京市的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96

三、成都市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104

第五章 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2

第一节 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必要性分析112

一、我国地方立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112

二、我国地方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有助于改进地方立法现状128

三、政协参与地方立法是完善地方立法机制的需要146

第二节 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可行性分析148

一、政协本身的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使其能胜任立法协商职能148

二、各地政协与政府、人大已有的联合工作机制对地方立法协商机制作了有益尝试152

第六章 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154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154

一、党的政策依据154

二、法律依据156

三、地方性法规依据156

四、《政协章程》依据157

第二节 地方立法协商的风险评估157

一、立法协商理论的局限性159

二、立法协商主体的风险评估161

三、立法协商运行的风险评估164

四、立法协商结果的风险评估167

五、未来立法协商的风险防范169

第七章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174

引 言174

第一节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概述175

一、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含义175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功能176

三、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分类177

第二节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价值性原则178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178

二、法治性原则181

三、尊重立法权与保障协商建议权相结合原则183

四、注重立法协商程序原则186

第三节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技术性原则188

一、全面性原则188

二、效率性原则189

第八章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及其实现路径190

第一节 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制度法制化的内涵191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192

二、立法协商建议权利是核心权利195

三、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基本要求196

第二节 制定《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条例》是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最终目标198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199

二、法治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终目标199

三、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协商建议权利201

四、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秩序202

第三节 地方立法协商制度化的不同模式及其比较分析203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模式204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模式211

第四节 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实现路径216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地方立法协商法制化的最终模式216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路径分析218

第九章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构建229

第一节 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内容229

一、地方立法的含义决定了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229

二、地方立法协商的主体231

三、地方立法协商的客体(对象)240

四、地方立法协商的具体内容245

第二节 政协应对地方立法协商的内部机制构建措施245

一、完善人民政协内部开展立法协商的基础性制度245

二、政协委员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249

三、完善政协提案工作机制,建立地方立法协商建议的反馈机制252

第三节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和协商方式254

一、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254

二、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260

第四节 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264

一、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意义和价值264

二、地方立法规划中的政治协商机制266

三、地方立法前的政协调研机制268

四、地方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协商机制270

五、地方立法后政协评估机制272

结论274

一、科学界定了立法协商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梳理并奠定了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理论基础274

二、从理论上论证了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可行性275

三、对我国地方立法协商作了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276

四、确立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原则277

五、提出并指明了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目标及其实现路径278

六、较充分全面地阐明了地方立法协商关系的基本内容279

七、科学地框定了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279

八、充分论证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279

参考文献281

附录 相关立法文件建议稿293

附件一:《××市政协关于开展地方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专家建议稿)293

附件二:××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关于对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建议稿)296

附件三:关于开展××市地方立法协商工作若干问题规定(专家建议稿)297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