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钢发展史 1934-199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太钢发展史 1934-1993
  • 太原钢铁公司史志鉴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1687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太钢发展史 1934-199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北炼钢厂的创建(1932年6月~1937年11月)5

第一节 创建西北炼钢厂的起因5

一、山西盛产煤铁5

二、三晋冶铁历史悠久5

三、阎锡山决意创建西北炼钢厂6

第二节 西北炼钢厂的筹备7

一、西北实业公司概况7

二、炼钢筹备委员会的成立7

三、派员考察,拟定建厂计划8

四、创建西北炼钢厂的资金来源10

第三节 西北炼钢厂的建设过程11

一、图纸的设计和设备的购买11

二、西北炼钢厂的兴建过程11

第四节 西北窑厂的筹建经过13

一、创建西北窑厂的目的13

二、创建西北窑厂的经过13

三、西北窑厂的原料来源及产品种类14

第五节 工人的生活状况和抗日斗争15

一、官僚资本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层层盘剥15

二、地下党支部的建立和抗日斗争16

三、参加工人武装自卫队,奔赴抗日前线16

第二章 日寇占领下的太原铁厂(1937年11月~1945年8月)19

第一节 西北炼钢厂沦为殖民地企业19

一、日寇侵占太原及其掠夺山西资源的部署19

二、日寇侵占西北炼钢厂和西北窑厂20

三、日寇搜捕劳动力进行未完工程建设21

四、日寇的掠夺性生产22

五、垄断生产技术,滥用机器设备24

第二节 日寇对铁厂华工的野蛮蹂躏和残酷剥削25

一、法西斯统治与毒化政策25

二、华工的地狱,日寇的天堂28

第三节 铁厂和窑厂华工的抗日斗争30

一、华工反掠夺反迫害的斗争30

二、党组织在太原铁厂的地下活动32

第三章 阎锡山再度统治时期的西北炼钢厂(1945年8月~1949年4月)34

第一节 西北炼钢厂生产的军事化34

一、阎锡山重返太原34

二、太原铁厂复名为西北炼钢厂34

三、西北炼钢厂的基本情况36

四、西北窑厂的基本情况37

五、西北炼钢厂的复工生产37

六、西北炼钢厂生产的军事性38

七、西北炼钢厂生产不景气39

八、西北炼钢厂及窑厂的一些技术改造41

第二节 白色恐怖和工人极端贫困化42

一、工人生活极端贫困42

二、血腥的“三自传训”44

第三节 工人阶级反迫害反饥饿斗争46

一、白色恐怖下的红色堡垒46

二、工人的反迫害、反饥饿斗争47

第四章三年恢复时期的太原钢铁厂(1949年4月~1952年12月)50

第一节 太原的解放和太钢的新生50

一、西北炼钢厂的解放50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51

三、修复破旧设备,迅速恢复生产52

第二节 进行民主改革,纯洁职工队伍53

一、镇压反革命53

二、进行劳保登记,开展民主改革54

三、开展“三反”运动55

第三节 改造旧工厂,建立新型社会主义企业56

一、管理机构的变革56

二、建立管理委员会,实行职工代表会议制59

三、整顿生产秩序,改革工资制度60

四、制定职责条例61

五、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62

第四节 扩大生产规模,向特殊钢厂迈出第一步63

一、三年建设综述63

二、进行改建扩建,扩大生产规模63

三、新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电炉炼钢部64

四、新建以轧制硅钢片为主的薄板部65

第五节 科学技术工作的良好开端65

一、群众性的找窍门运动65

二、扩大品种,试炼硅钢、不锈钢67

第六节 太钢恢复时期的成就68

一、生产水平逐年提高68

二、职工劳动条件显著改善69

三、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69

第五章 由普通钢厂逐步向特殊钢厂过渡(1953年1月~1957年12月)72

第一节 向中型特殊钢联合企业转变72

一、增建两台8吨电炉和薄板酸洗车间72

二、扩大1号、2号高炉容积和改建3号平炉73

三、扩建耐火材料部73

四、其它改建扩建工程74

五、向大型特殊钢联合企业发展的第一步74

第二节 初步形成一套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76

一、全面推行“一长制”76

二、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76

三、技术管理制度76

四、实行经济核算,加强定额管理77

五、推行计划管理,实行作业计划制度78

六、加强调度工作,整顿原始记录79

七、调整组织机构80

第三节 加强科研,大力发展特殊钢81

一、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工艺81

二、加强科研机构,建立中心试验室82

三、大力开展特殊钢试制工作83

四、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劳动竞赛84

第四节 太钢“一五”时期的生产成就85

一、主要产品产量提前完成“一五”计划85

二、产品质量逐年提高85

三、生产成本显著下降85

四、优质钢生产大发展85

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86

第五节 生活福利和文教事业的发展87

一、进行工资改革,职工收入增加87

二、生活福利事业蓬勃发展88

三、文化教育事业推向高潮89

第六章 太钢跃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8年1月~1960年12月)91

第一节 一批基建工程建成投产91

一、年开坯100万吨钢的初轧厂91

二、计划外建起12座6吨侧吹转炉92

三、几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93

四、高、焦、电三大工程93

五、基建投资和竣工项目96

第二节 钢铁生产“大跃进”97

一、大炼钢铁运动97

二、优质高产运动97

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质量下降98

四、大量试制新品种,品种规格大幅度增加99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出现“马鞍形”100

六、“大跃进”给生产带来的不平衡100

第三节 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101

一、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101

二、自制施工机械运动102

三、科研队伍削弱,技术规程流于形式103

第四节 破除规章制度,正常管理受冲击103

一、大破大立,管理陷入混乱103

二、精简机构,下放干部104

三、与七冶合并及机构变动104

第五节 职工物质文化生活105

一、职工人数猛增,计件工资被废除105

二、工厂办学校106

三、职工食堂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06

第七章 全面向特钢企业转变(1961年1月~1966年6月)107

第一节 贯彻调整方针,加强企业管理107

一、贯彻《工业七十条》,制订调整方案107

二、废止“人海”战术,精减职工三万108

三、废除瞎指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108

四、贯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10

第二节 主要产品产量的下降与回升110

一、生产的急剧下降110

二、扭亏为盈,生产稳步回升112

第三节 发展优质品种,创四大名牌114

一、建立科研机构和中心试验工厂114

二、大力试制新产品114

三、创名牌攻尖端,优质钢材比达61%114

第四节 缩短基建战线和大规模建设的再次兴起117

一、贯彻调整方针,削减基本建设117

二、国务院批准太钢进行改建120

三、开始建设大型特殊钢铁联合企业120

第五节 调整时期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124

一、低标准,瓜菜代,节约度荒124

二、职工工资收入的下降与回升125

三、职工住宅与食堂的增加125

四、中小学教育与幼托事业126

五、医疗卫生事业126

第八章 十年内乱中的太钢(1966年6月~1976年10月)129

第一节 十年内乱中太钢的生产和管理129

一、内乱初期的生产和管理129

二、武斗频繁,生产横遭破坏129

三、贯彻整顿方针,生产逐步回升130

四、从“批林批孔”到内乱结束131

五、十年内乱中的设备状况131

六、十年内乱期间的劳动生产率131

第二节 十年内乱中的基本建设132

一、峨口铁矿的建设132

二、制氧站的建设133

三、烧结厂的建设134

四、第二炼钢厂的建设134

五、第七轧钢厂的建设135

六、第六轧钢厂的建设136

第三节 十年内乱中的科技工作136

一、内乱中的科技管理136

二、重点攻关项目及其成果137

第九章 拨乱反正,太钢进入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1980年12月)140

第一节 日趋正规的企业管理140

一、管理体制的变化140

二、生产管理整顿和调度指挥的强化140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141

四、安全管理的进步142

五、职工培训初具规模143

六、奖励制度的实行144

第二节 生产建设的新局面145

一、各项生产指标随着整顿迅速回升145

二、重点品种的质量攻关和创优146

三、特钢品种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147

四、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48

第三节 年产百万吨钢的配套工程建设149

一、基建体制变更及自营队伍建设149

二、矿山配套工程建设149

三、机械设备配套工程及其他项目的建设149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振兴150

一、科技力量和管理的加强150

二、一批新技术、新工艺达国内先进水平152

三、新产品试制工作受表彰153

第五节 职工生活提到议事日程154

一、职工收入明显增加154

二、职工住房等福利设施逐步扩大154

第十章 “六五”计划时期的太钢(1981年1月~1985年12月)157

第一节 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157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责任制的推行157

二、企业的全面整顿和验收158

三、“四全”管理和基础管理的加强159

四、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161

五、加强物资管理的计划性162

六、设备管理的改进162

七、民主管理和职代会的恢复163

第二节 生产建设的新突破164

一、特钢品种的发展164

二、重点产品的创优面扩大165

三、正确的经营决策,科学的生产组织166

第三节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167

一、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和推广167

二、重点科研新产品的试制170

三、科研装备的完善和管理的改进171

第四节 以技术改造和配套工程为主的基本建设174

一、以发展特钢为目标的技术改造174

二、综合能力配套工程的建设175

三、能源、环保设施建设177

第五节 职工全员培训经验的创造178

一、培训管理和设施178

二、青工技术补课和专业培训179

三、文化补课和系统教育180

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干部培训180

第六节 职工生活从多方面得到改善182

一、职工福利事业迅速发展182

二、职工收入普遍增加183

三、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184

第七节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185

一、围绕经济工作进行日常教育185

二、开展系统教育,为改革开路186

三、政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86

四、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187

第十一章 太钢在改革中前进(1986年1月~1990年12月)191

第一节 管理与改革191

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191

二、全面加强“三大”管理192

三、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企业素质201

第二节 为发展特钢生产的技术改造203

一、技术改造方针203

二、技术改造项目204

三、钢铁生产蓬勃发展205

第三节 科学技术欣欣向荣207

一、强化科技管理,注重科技效益207

二、实现工艺、技术现代化208

三、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209

四、积极推广电子技术209

第四节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210

一、党的建设工作210

二、思想政治工作211

第五节 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空前提高215

一、职工物质生活显著提高215

二、中小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216

三、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16

第十二章 太钢在腾飞(1991年~1993年)218

第一节 加快改革步伐,生产力空前解放218

一、深化经营机制改革218

二、钢铁生产突飞猛进219

第二节 坚持钢铁发展方向,走科技进步先导型道路222

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222

二、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优势产品223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增加企业效益224

第三节 基建、技改工程进展顺利,技术装备结构趋向合理224

一、4号高炉的建成224

二、几项配套工程的竣工225

三、两个在建的工程项目226

第四节 抓好政治思想工作 促进改革和生产建设226

一、党的组织建设工作226

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227

第五节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职工生活明显改善230

一、职工住房230

二、医疗卫生230

三、教育方面230

四、职工收入增加231

附录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