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学
  • 常杰,葛滢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260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生态学的概念与内容1

2生态学的学科特点2

3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4生态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4

5生态学发展简史6

6生态学的后现代性质与21世纪的生态学9

第2章 生命系统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10

第1节 生命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0

1一般系统和生命系统的概念10

2生命系统是自组织系统10

3生命系统的基本方面11

4生命系统的结构11

5生命系统的主要过程13

6生命系统的功能16

第2节 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基本关系16

1环境的基本概念16

2环境的类型16

3生态因子的类型17

4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基本关系17

5环境因子对生命系统作用的基本特点19

6生命系统对环境的响应和耐受性19

7环境中的限制因子和主导因子22

第3节 如何理解生命系统23

1系统边界23

2是系统的组分还是系统的环境——再谈等级层次与尺度23

3对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要注意尺度24

4是过程还是功能24

5是进化还是发育24

6模型的意义24

第3章 个体系统的结构和过程26

第1节 生物个体的外貌和结构26

1个体的外貌26

2个体系统的基本结构27

3生物体的骨骼化及其生态学意义29

4生物体外貌和结构的生态学意义31

第2节 个体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33

1生物体摄取营养的方式和类型33

2植物对物质与能量的获取和释放34

3动物体的营养和能量代谢40

第3节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运输、分配和存储41

1物质与能量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和存储42

2动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运输43

3生物体的营养能量平衡及代谢策略43

第4节 生物体中的信息流48

1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感应49

2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生物激素50

3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动物的神经感应50

第5节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51

1营养生长的一般过程52

2生物体发育的一般过程56

第6节 生物体内稳态的自我调节59

1温度内稳态59

2水盐内稳态60

第4章 个体系统与环境的生态关系64

第1节 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一般作用64

1胁迫的生态效应64

2自然环境中的胁迫66

3生物体对环境胁迫适应能力的调节66

第2节 生物体与光的生态关系68

1光对生物的一般作用68

2光胁迫70

3生物体对光的适应70

第3节 生物体与温度的生态关系72

1温度对生物体代谢和生长的影响72

2温度对生物体发育的影响73

3温度胁迫对生物的影响74

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76

第4节 生物体与水的生态关系77

1水作为代谢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77

2水作为生活基质对生物体的影响78

3水胁迫79

4生物体对水环境的适应79

第5节 生物体与大气、土壤、盐环境及污染的生态关系82

1生物体与大气的生态关系82

2生物体与土壤的生态关系84

3盐和盐胁迫对生物体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85

4生物体与环境污染的生态关系88

第6节 生物体与气候及综合环境的关系90

1生物体与气候的关系90

2生物体对综合环境的适应92

3生物体对综合环境的长期趋同适应——生活型92

4植物器官的趋同适应95

第7节 生物体的行为97

1本能行为97

2学习行为98

3功能性行为——行为事件100

4行为的投资- 收益分析105

5行为的生态学意义106

第5章 种群系统的结构107

第1节 种群系统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107

1生物的空间需要和领域性107

2种群的内分布型108

3植物的空间分布方式109

4动物的空间分布方式109

5种群结构的时间变化110

第2节 种群系统结构的复杂性110

1种群内表型与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10

2种群的年龄结构113

3种群内性别关系的复杂性114

4种群的社会结构118

第6章 种群系统的过程120

第1节 种群增长121

1 与密度无关的单种种群增长模型121

2与密度有关的单种种群增长模型123

3植物种群数量特征的特殊性127

4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127

第2节 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变动和维持128

1种群内个体的存活129

2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变动131

3种群的衰落和灭亡132

第3节 种群系统的自我调节133

1 种群内个体间的信息联系133

2种内竞争与合作135

3种群密度的自我调节137

4种群密度的调节方式143

第7章 种群系统的功能和进化144

第1节 种群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种间关系144

1种间竞争144

2捕食149

3食草151

4寄生与拟寄生154

5共生与合作155

6附生157

7协同进化157

第2节 综合环境对种群的影响及种群对环境的适应159

1 环境对种群空间结构的影响159

2环境对种群性别关系的影响160

3环境对种群密度调节的影响161

4自然选择162

5种群对综合环境的长期适应与物种形成和绝灭164

6种内关系的进化——种群对综合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166

第8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167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组分168

1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168

2生态系统中物种和种群的多样性171

3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分176

第2节 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178

1 生态系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178

2生态系统的外貌178

3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178

4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180

5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181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群结构181

1食物链和食物网181

2食物链的类型183

3食物链的长度184

4食物链的联结184

5生态系统功能性组分——功能群184

6生态系统的功能群结构——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186

7生态系统功能群结构的耦合188

第9章 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190

第1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和分解190

1基本概念190

2初级生产191

3高级生产195

4生产效率196

5生态系统中生产力的时空分异200

6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过程201

7影响分解过程的因素202

第2节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交换和分配205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过程206

2生态系统中的交换过程206

3生态系统中的流通过程207

4生态系统中的分配过程207

5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208

第3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09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热力学原理209

2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及其特点209

3普适的生态系统能流模型210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周转和循环211

第4节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动态215

1生态系统的生长215

2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结构的变化216

3生态系统发育的变态——生物群落的演替217

4影响生态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222

第5节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223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224

2生态系统结构和复杂性的调节方式225

3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和再生227

4生态系统内稳态的调节229

5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健康229

第6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230

1生产产品230

2维护生物多样性231

3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231

4信息处理233

5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233

第10章 全球生命系统的结构234

第1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环境235

1 全球生命系统的能量环境235

2全球生命系统的物质环境236

第2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非生物组分237

1光照237

2温度239

3水圈240

4内层大气圈241

5土壤圈242

6气候244

7有毒有害物质245

第3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生物组分246

1全球生命系统子系统——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246

2全球生命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249

第4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250

1地球上生态系统分布的地带性250

2全球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251

3全球生命系统中物种区系及多样性格局255

4全球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关联255

5全球生命系统结构和外貌的时间变化256

第5节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特点256

1森林生态系统256

2草原生态系统257

3荒漠生态系统258

4苔原生态系统259

5湿地生态系统259

6水域生态系统259

7主要人工生态系统260

第11章 全球生命系统的生态学过程和功能262

第1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生物生产262

1全球生产力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262

2影响全球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262

第2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能量流动263

1全球生命系统的能量收支264

2能量在全球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的流动与转化264

3全球生命系统中的有害能量267

第3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物质循环267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般特征267

2全球水循环268

3全球营养物质的气体型循环270

4全球营养物质的沉积型循环272

5全球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274

6影响全球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278

7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的关系278

第4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自我调节279

1全球生命系统的涨落与平衡279

2 Gaia假说与全球生命系统的内稳态调节283

3近200年来的全球变化285

第5节 全球生命系统中人的地位与作用293

1本次全球巨大变化是以人为主导因子产生的293

2人类对全球生命系统的主要影响295

3人类在全球生命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297

4人类调控全球生命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可能性298

第6节 全球生命系统的功能和进化299

第12章 从个体到全球的共同原理301

第1节 生命系统的类型及其关系301

1等级层次生命系统的螺旋结构301

2等级层次系统的螺旋结构与等级层次系统之间的共同性302

3等级层次生命系统之间的差异性303

4生命系统类型的进化系列304

5等级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305

6生物学谱的螺旋结构在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306

第2节 生命系统生存与进化的“目的性”306

1调控中心306

2子系统的分工与耦合306

3系统自组织升级307

第3节 生态学与全球生命的未来307

1 生态学必须注重理论研究,努力寻找新工具307

2必须强调系统结构的极端重要性308

3中国的生态学对世界的贡献309

4全球生命的未来309

参考文献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