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方针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家骏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4361·42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12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方针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历史的伟大转折和走向全面改革1
第一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3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国民经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4
第二节 走向全面改革6
一、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城市改革6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作用7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的发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8
三、“七五”计划的建仪是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的具体化8
第二章 新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12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2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12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和保证13
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3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4
一、主要矛盾是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4
二、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5
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6
二、社会主义必然能够使生产力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7
一、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17
第四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
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18
二、我们搞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
三、我国的国情特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19
第三章 新时期的总任务21
第一节 党和国家的总任务21
一、总任务就是总路线、政治路线21
二、总任务的实质是实现四化21
一、实现总任务的奋斗目标要分三步走23
第二节 实现总任务的步骤和阶段性任务23
二、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24
三、八十年代要实现三大任务,十三大前要实现三个根本好转26
第三节 “七五”计划期间的任务和奋斗目标26
一、“七五”计划的任务和基本指导原则26
二、“七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和增长率指标2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0
第一节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30
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0
三、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31
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31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35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5
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反对平均主义35
三、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是整个社会走向其同富裕的必由之路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8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8
二、实行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统一的39
三、实行计划经济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41
四、我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41
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43
(一)我国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43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上)43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性质和基本任务43
(二)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44
(三)全面改革经济体制已经具备条件45
二、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原则46
(一)改革的任务、目的和检验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46
(二)改革的性质和意义47
(三)改革的原则48
第二节 “七五”期间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48
二、“七五”期间的改革,大体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49
一、“七五”期间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49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51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企业51
二、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52
(一)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52
(二)确立职工相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53
三、落实扩权决定,继续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活力53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下)56
第一节 改革计划体制56
一、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56
二、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及实施中的若干问题57
一、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58
第二节 改革价格体系58
二、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是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59
三、改革价格体系的原则60
四、价格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61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体制61
一、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61
二、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体制62
第四节 改革金融体制63
一、改革金融体制的要求63
一、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64
第五节 改革流通体制64
二、进一步理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64
三、促进资金市场的逐步形成64
二、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65
三、改革的几项措施65
第六节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66
一、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66
二、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66
三、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67
四、鼓励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68
二、改革劳动工资制度69
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及其对城市改革的意义69
第七节 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69
三、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企业领导制度71
第八节 改革科学技术体制72
一、改变科技与生产脱节的弊端,出路在于改革72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72
三、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73
四、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73
第九节 改革教育体制74
一、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74
二、改变教育工作落后状况和解决教育体制的弊端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74
三、改革的目的和内容76
第七章 对外开放77
第一节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77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7
二、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长期的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78
第二节 对外经济工作的原则和政策79
一、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和总的工作原则79
二、对外经济关系的几种形式80
三、要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82
一、 “七五”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目标和要求84
第三节 “七五”期间要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84
二、要努力增加出口创汇,保持外汇平衡85
三、要进一步改革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85
第八章 经济建设的若干战略方针87
第一节 坚持量力而行、积极奋斗、循序前进的原则87
一、发展经济,要量力而行87
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88
三、建设的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89
四、正确对待生产和消费的关系90
第二节 提高经济效益是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90
一、注意经济效益是各项经济工作的一条根本方针90
二、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92
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93
三、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地前进93
第三节 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94
一、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的必要性94
二、建设重点要以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现有企业为主95
三、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有重点有规划地进行96
四、新建重点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都是重点建设96
第四节 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9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97
五、重点建设也要量力而行97
二、搞现代化、振兴经济,都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98
三、采取实际步骤,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98
第五节 “七五”期间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方针100
一、坚持依靠政策和科学,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继续促进农业的全面稳定发展100
二、努力扩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领域,积极发展民用建筑业101
三、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的重点工程101
四、加快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逐步改为第三产业同第一、第二产业比例不相协调的状况102
五、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进扩建,运用先进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102
六、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区网络103
二、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4
一、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04
第六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4
三、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105
四、起用一代新人10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107
第一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7
一、两个文明一起抓,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107
二、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09
三、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109
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10
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10
第二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111
一、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111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12
三、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112
第十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13
一、必须坚特社会主义道路113
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14
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115
四、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17
附录 若干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介绍118
热门推荐
- 107011.html
- 2297355.html
- 913831.html
- 3264183.html
- 358686.html
- 2116919.html
- 1858834.html
- 418836.html
- 2779521.html
- 3807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8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1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5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2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8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