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解与科学解释 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志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447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解与科学解释 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科学解释与科学哲学1
第一章 科学解释研究的现状及其困境15
第一节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基本点15
一 科学解释即论证16
二 科学解释的划界与层次20
三 科学解释与理解、人文社会科学解释24
第二节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局限性27
一 后实证主义对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批判27
二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理论偏失39
三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抽象理性主义本质45
第三节 重建理性主义科学解释观的难题48
一 抽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疑难49
二 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疑难54
三 突破口的选择59
第二章 科学解释与哲学解释学63
第一节 解释学对解释问题的研究63
一 方法论、认识论的解释观63
二 本体论的解释观68
三 解释学的解释观:从本体论到方法论和认识论71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对科学解释哲学理解的意义73
一 理解与解释关系的维度和科学解释的哲学理解73
二 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合理性77
三 哲学解释学与科学解释哲学理解的难题84
第三节 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可能性87
一 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障碍88
二 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解释学基础95
第三章 理解与解释:科学解释研究的方法论102
第一节 从“理解或解释”到“理解与解释”103
第二节 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108
第三节 科学解释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113
第四章 科学解释的可能性117
第一节 科学解释的存在方式117
一 解释的前科学存在方式118
二 科学解释的存在方式121
第二节 科学解释的筹划性质125
一 理解的筹划结构126
二 科学的筹划与科学解释的生存论建构129
第三节 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条件134
一 前结构是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条件134
二 科学解释的前结构141
第五章 科学解释的文本152
第一节 文本与科学文本153
一 文本的条件154
二 科学解释的基本文本157
第二节 作为科学基本文本的形式系统和经验事实164
一 具有解释学属性的科学基本文本:形式系统164
二 具有解释学属性的科学基本文本:科学事实177
第三节 科学文本含义与指称的客观性185
一 科学文本的含义与指称186
二 科学文本含义与指称的客观性190
第六章 科学解释的逻辑结构196
第一节 定律解释197
一 定律解释的形式条件197
二 标准解释模式的拓展205
三 定律解释与概念框架209
第二节 形式系统的语义解释213
一 形式系统超前于语义解释215
二 形式系统语义解释的逻辑222
三 形式系统语义解释的限度229
一 形式释义与理论模型235
第三节 理论模型对经验定律的解释235
二 理论模型的本体论地位及对经验定律的解释239
第四节 科学解释模式的理想性和现实性244
一 科学解释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244
二 完备模式的简化形式——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249
第七章 科学解释的认识论结构251
第一节 科学解释的主客体结构251
一 科学解释对传统主客体理论的背离251
二 解释主体对客体的构成性条件256
三 客体对解释主体的限制性258
第二节 科学解释的意义结构262
一 科学解释意义的意义262
二 科学解释意义的结构形式266
第三节 科学解释的理性与非理性270
一 科学解释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存在的现实性271
二 科学解释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必须以理性为主导273
三 科学解释的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表现形式276
第四节 科学解释的进步结构281
一 科学解释的目标与科学解释进步的判定281
二 解释学循环:科学解释的进步形式286
三 科学解释的演进:从“对自然的解释”到“对人的解释”291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解释295
第一节 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本体论上的区分297
一 一个新的区分平台298
二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区分303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释类型分析307
一 定律解释308
二 动机解释310
三 功能解释312
第三节 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的基本类型316
一 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的基本特征317
二 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适用性320
第四节 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适用的几个问题328
一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问题328
二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制约定律解释的特殊因素333
结语 创新在哪里?346
参考文献351
后记363
热门推荐
- 3582761.html
- 2155048.html
- 1798441.html
- 1163642.html
- 3108286.html
- 1738702.html
- 3611615.html
- 3045944.html
- 715567.html
- 2292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0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9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3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4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