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1 子学思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1 子学思潮
  • 尹继佐,周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86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玄学-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1 子学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子学思潮研究范围的界定2

二、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6

三、子学思潮研究的主要任务11

第二章 子学思潮兴起的原因26

一、外因之一:领主经济大崩溃27

二、外因之二:动荡的诸侯政治36

三、内因之一: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46

四、内因之二: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56

第三章 老子论道——关于世界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72

一、老子其人其书72

二、道:对世界本原的探索83

三、上德不德:对“道”的体验94

四、为道:辩证思想的全面展开100

第四章 邓析操“两可”——乡校议政与名辩风气的开创113

一、贵族营垒中的叛逆者113

二、邓析教讼、兴讼的现实原因118

三、名辩风气的开创125

第五章 孔丘讲“仁义”——游学风气的开创与儒学的诞生135

一、开游学风气之先135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142

三、克己复礼: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149

四、为仁:礼的补充157

五、君子:儒者的人格培养164

六、为政之方:“政者,正也”171

第六章 墨翟倡“兼爱”——第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成及其早期学术活动189

一、告别儒家190

二、为政之本:从“尚贤”到“尚同”197

三、消费观念:从“节用”到“非乐”204

四、政治伦理:从“兼爱”到“非攻”212

五、宗教特征:“天志”与“明鬼”220

第七章 孟轲论“性善”233

一、好辩的“圣人之徒”233

二、性善:圣人与我同类240

三、善养浩然之气245

四、施仁政,解倒悬254

五、民为贵,君为轻261

六、善政不如善教266

第八章 名辩弄潮——惠施及其辩者278

一、惠施“善譬”279

二、历物之意285

三、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294

四、濠上观鱼之辩306

第九章 庄周侃“齐物”314

一、从老聃到庄周315

二、逍遥:积极求道的“图南”精神320

三、齐物:道隐于小成327

四、德不形:超越现象,追求本质335

五、生存之道:相忘于江湖340

六、评说诸子,规范学术346

第十章 后期墨家论辩说357

一、俱诵《墨经》,倍谲不同357

二、以名举实:对“名”的研究362

三、以辞抒意:对“辞”的研究372

四、以说出故:对“说”的研究379

五、辩:争彼与决疑391

第十一章 公孙龙:正名实,化天下400

一、公孙龙事迹400

二、从尹文的形名研究转向名实研究404

三、“审其名实,慎其所谓”411

四、正名实的范例:白马非马416

五、坚白论:离、盈之争421

六、通变:从“二无一”到“羊合牛非马”426

七、“物莫非指,而指非指”432

第十二章 荀况:抨击百家,独尊孔学438

一、从“学宫祭酒”到“白道冥穷”438

二、性恶与修身444

三、隆礼与崇法451

四、明于天人之分458

五、制名之枢要463

六、对诸子的批判474

第十三章 韩非:子学思潮的终结者483

一、“口讷”的思想家483

二、黄老之学的兴起与对老子的改造489

三、法家三派与韩非的法、术、势研究496

四、非儒学,远“仁义”506

五、矛盾之说的逻辑意义512

第十四章 子学思潮消亡的原因518

一、游学、养士土壤的消失520

二、荀、韩文化政策取得主导地位527

三、子学本身的缺陷531

第十五章 子学思潮中的得失评估538

一、子学思潮绵延三百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538

二、子学思潮中产生某些失误的主要原因542

主要参考书目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