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专业基础部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郝吉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2416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932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946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专业基础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1
第一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1
第一节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1
一、拉格朗日法1
二、欧拉法2
第二节 描述流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3
一、恒定流与非恒定流3
二、均匀流与非均匀流4
三、有压流与无压流5
第三节 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6
一、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6
二、总流的连续性方程6
第四节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及其积分7
一、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7
二、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的伯努利积分8
三、重力作用下理想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9
四、伯努利方程式的意义9
第五节 实际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10
一、实际流体恒定元流能量方程10
二、实际流体恒定总流能量方程10
三、恒定总流能量方程的应用条件及注意的问题11
第六节 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总压线·全压线13
一、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13
二、总压线与全压线14
第七节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应用14
第八节 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16
一、恒定总流动量方程的推导16
二、应用动量方程的注意点及步骤17
三、恒定总流动量方程的应用举例18
思考题19
习题19
第二章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22
第一节 液流型态及其判别标准22
一、雷诺实验22
二、流态的判别23
第二节 流动阻力的分类24
一、沿程阻力与沿程水头损失24
二、局部阻力与局部水头损失24
第三节 均匀流基本方程25
第四节 层流运动27
一、层流运动的流速分布27
二、层流的沿程损失27
第五节 湍流运动28
一、湍流运动的分析方法28
二、湍流附加切应力29
三、湍流黏性底层31
四、湍流速度分布32
第六节 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32
一、尼古拉兹实验32
二、人工加糙管的沿程阻力系数的半经验公式34
三、莫迪图34
第七节 局部水头损失36
第八节 减少阻力的措施37
思考题38
习题39
第三章 有压管道水力计算41
第一节 孔口出流的分类41
一、孔口自由出流与淹没出流41
二、小孔口出流与大孔口出流41
三、孔口恒定出流与非恒定出流42
第二节 薄壁小孔口恒定出流42
一、薄壁小孔口恒定自由出流42
二、薄壁小孔口恒定淹没出流43
第三节 管嘴恒定出流43
一、圆柱形外延管嘴恒定出流43
二、圆柱形外延管嘴的真空压强44
三、圆柱形外延管嘴的工作条件44
第四节 孔口(管嘴)的变水头出流45
第五节 短管的水力计算45
一、短管自由出流46
二、短管淹没出流47
三、短管水力计算类型47
第六节 长管的水力计算50
一、简单管路50
二、串联管路的水力计算51
三、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52
思考题53
习题53
第四章 明渠恒定流57
第一节 明渠的类型57
一、顺坡、平坡和逆坡渠道57
二、棱柱形渠道与非棱柱形渠道57
三、明渠的横断面58
第二节 明渠均匀流的特征及形成条件58
一、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58
二、明渠均匀流形成的条件59
第三节 明渠均匀流的基本计算公式59
第四节 水力最优断面及允许流速60
一、水力最优断面60
二、允许流速61
第五节 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61
一、校核渠道的输水能力62
二、确定渠道的底坡62
三、确定渠道断面尺寸62
第六节 管道无压流的水力计算64
一、管道无压流的水流特征64
二、管道无压流的水力计算64
第七节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水流特征65
一、明渠非均流水力特征65
二、急流、缓流、临界流66
第八节 断面单位能量与临界水深66
一、断面单位能量的概念66
二、断面单位能量(比能函数)图示67
三、临界水深68
第九节 临界底坡、缓坡、陡坡69
一、临界底坡69
二、临界底坡的计算69
第十节 水跃与跌水70
一、跌水70
二、水跃71
三、水跃的基本方程72
四、水跃函数图示72
五、共轭水深的计算73
六、水跃的能量损失与水跃长度74
七、水跃发生的位置75
第十一节 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76
一、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76
二、棱柱形明渠恒定渐变流水面曲线计算77
思考题79
习题80
第五章 湍流射流与湍流扩散82
第一节 湍流射流特征82
一、湍流射流的运动与结构82
二、射流的几何特征82
三、射流的运动特征83
四、射流的动力特征84
第二节 圆断面射流的运动分析85
一、轴心速度vm85
二、断面流量Q85
三、断面平均流速v185
思考题86
习题86
第六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87
第一节 理想气体一元恒定流的运动方程87
一、气体一元定容流动87
二、气体一元等温流动87
三、气体一元绝热流动88
第二节 声速、马赫数89
一、声速89
二、马赫数90
第三节 气体恒定一元流的连续性方程90
一、连续性微分方程90
二、气流速度与过流断面的关系91
第四节 实际喷管性能91
思考题92
习题92
第七章 相似原理和模型实验方法94
第一节 量纲分析法94
一、量纲94
二、量纲和谐原理94
三、π定理94
第二节 流动相似的概念96
一、几何相似96
二、运动相似96
三、动力相似97
四、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相似97
第三节 相似准则97
一、一般相似准则97
二、重力相似准则(弗劳德准则)98
三、黏滞力相似准则(雷诺准则)99
四、欧拉准则99
第四节 模型设计99
一、重力起主导作用的水流模型100
二、黏滞力起主导作用的水流模型100
三、同时考虑重力和黏滞力的水流模型100
第五节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02
一、模型与原型数据换算关系102
二、实验数据处理103
思考题103
习题103
第八章 泵与风机105
第一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105
一、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105
二、泵与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05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106
一、理想叶轮假定106
二、欧拉方程107
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109
一、泵与风机的理论性能曲线109
二、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109
第四节 管路系统的特性曲线110
第五节 管路系统中泵与风机的工作点111
第六节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111
一、改变管路系统性能曲线的调节方法111
二、改变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111
三、改变并联泵台数调节性能曲线112
第七节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选择112
一、确定设备类型112
二、确定选用依据113
三、确定设备的型号、大小及台数113
四、几点注意事项113
第八节 水泵安装高度的计算114
一、泵的气蚀现象114
二、离心式水泵吸入口真空高度水力计算114
三、水泵最大安装高度的计算115
思考题115
习题115
第一篇习题参考答案117
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二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118
第一章 微生物学基础118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118
一、微生物的特点118
二、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119
第二节 细菌121
一、细菌的形态121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121
第三节 原生动物与微型后生动物126
一、原生动物126
二、微型后生动物130
习题131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33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133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分及生理功能133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35
三、培养基(medium或culture medium)137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138
第二节 酶及其作用138
一、酶的命名和分类138
二、酶的催化特性139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140
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141
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41
二、呼吸作用的本质141
三、微生物的呼吸类型142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46
一、生长与繁殖的基本概念146
二、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146
三、微生物的生长特性147
四、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50
习题152
第三章 病毒154
一、病毒的分类、特点与形态结构154
二、病毒的繁殖155
三、病毒的去除156
习题157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态158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的基本概念158
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58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8
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59
第二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60
一、互生关系160
二、共生关系160
三、拮抗(对抗)关系160
四、寄生关系161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161
一、土壤的环境条件161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161
三、土壤自净与环境容量163
第四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164
第五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164
一、淡水微生物群落165
二、海洋中微生物群落165
三、水体自净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166
第六节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167
一、碳循环168
二、氮素循环168
三、硫素循环169
四、磷素循环169
五、其他元素循环169
习题170
第五章 生物处理基础知识172
第一节 好氧生物处理172
一、活性污泥法173
二、生物膜法174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175
一、原理175
二、参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176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主要因素176
一、微生物的活性176
二、化合物种类和结构177
三、pH、温度、溶解氧、营养177
四、污染物的浓度177
五、底物适应177
习题177
第二篇习题参考答案179
第三篇 环境监测与分析180
第一章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180
第一节 监测方法的选择180
一、化学、物理方法181
二、生物方法181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181
第二节 监测项目的确定181
一、地表水监测项目182
二、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182
三、废(污)水监测项目183
第三节 监测点的设置183
一、水质监测监测点的布设183
二、空气和废气监测监测站(点)的布设185
第四节 采样与样品保存187
一、采样187
二、水样的保存方法189
第五节 分析测试误差和监测结果表述191
一、基本概念191
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195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200
四、直线相关和回归201
五、方差分析204
六、模糊聚类分析208
第六节 质量控制方法216
一、名词解释216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18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225
习题227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与分析230
第一节 悬浮物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0
一、总残渣230
二、可滤残渣230
三、不可滤残渣(悬浮物,SS)231
第二节 溶解氧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1
一、碘量法231
二、修正的碘量法231
三、氧电极法232
第三节 化学需氧量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3
一、重铬酸钾法233
二、库仑滴定法234
三、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滴定法或光度法)235
四、氯气校正法235
第四节 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5
第五节 生化需氧量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6
一、五天培养法236
二、微生物电极法237
三、其他方法238
第六节 氨氮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39
一、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239
二、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239
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40
四、滴定法240
第七节 石油类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41
一、重量法241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241
三、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42
第八节 挥发酚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42
第九节 重金属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242
一、铝242
二、汞244
三、镉247
四、铅252
五、铜253
六、锌253
七、铬254
八、砷255
习题257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260
第一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监测260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260
二、氮氧化物的测定262
三、一氧化碳的测定265
四、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267
五、臭氧的测定267
六、氟化物的测定268
七、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269
八、汞的测定270
九、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271
十、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醛的测定273
十一、其他污染物质的测定274
十二、空气污染指数计算275
第二节 颗粒物的测定276
一、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276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276
三、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278
四、总悬浮颗粒物中污染组分的测定279
第三节 固定污染源监测282
一、监测目的和要求282
二、采样点的布设283
三、基本状态参数的测量284
四、含湿量的测定287
五、烟尘浓度的测定288
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291
七、烟气组分的测定291
习题292
第四章 固体废弃物监测与分析296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有害特性监测296
一、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298
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298
三、腐蚀性的试验方法298
四、反应性的试验方法299
五、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299
六、浸出毒性试验299
第二节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300
一、垃圾采集和样品处理300
二、采样量300
三、垃圾的粒度分级300
四、淀粉的测定300
五、生物降解度的测定301
六、热值的测定301
习题302
第五章 噪声监测与测量304
第一节 声源测量304
一、声级计304
二、其他噪声测量仪器305
第二节 声环境噪声测量306
一、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306
二、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310
三、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312
四、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315
习题316
第三篇习题参考答案318
第四篇 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319
第一章 环境与生态评价的基本知识319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系统319
一、环境的定义319
二、环境系统320
三、环境系统的特征320
第二节 环境质量与环境价值321
一、环境质量321
二、环境价值322
第三节 环境背景值与环境目标323
一、环境背景值323
二、环境目标323
第四节 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324
一、环境承载能力324
二、环境容量324
三、污染物总量控制32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25
第六节 环境质量指数325
一、指数或指标的作用326
二、指数分类326
三、单要素指数和综合指数326
习题327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329
第一节 概述329
一、环境影响评价类别329
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329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330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331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管理33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331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335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337
一、环境影响识别337
二、工程分析340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5
一、评价工作的分级345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346
三、大气环境条件调查346
四、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348
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350
六、评价大气环境影响356
七、环境保护对策358
八、小结的编写359
第五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359
一、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359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361
三、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384
第六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386
一、工作等级划分依据386
二、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386
三、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386
四、噪声预测387
五、噪声环境影响评价393
第七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和审批原则394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394
二、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400
思考题402
习题402
第三章 环境与生态规划基础408
第一节 环境规划总论408
一、环境规划概念与中国环境规划活动408
二、城市环境规划源流与趋势411
三、环境规划类型和特点413
四、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416
五、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418
六、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及其层次结构420
七、环境规划信息公开化策略与多方参与机制422
第二节 环境调查与评价424
一、环境调查424
二、环境评价426
第三节 环境规划428
一、基本概念428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428
三、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分析430
四、环境保护目标432
五、环境功能区划435
六、环境保护战略435
第四节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437
一、城市生态系统438
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原则与编制程序440
三、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规划442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48
五、城市生态建设规划454
第五节 环境信息系统455
一、环境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456
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457
三、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458
四、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458
思考题459
习题459
第四篇习题参考答案462
第五篇 污染防治工程基础463
第一章 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463
第一节 水质指标463
一、物理指标463
二、化学指标464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自净465
一、水体465
二、水体自净465
第三节 水环境容量467
一、水环境容量定义467
二、水环境容量基本特征467
三、水环境容量保护与利用468
第四节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469
一、初步处理469
二、混疑471
三、沉淀477
四、气浮489
五、过滤489
六、消毒493
七、离子交换499
八、活性炭吸附502
九、氧化还原505
十、其他物化处理方法510
第五节 生物处理方法519
一、废水生物处理概述519
二、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520
三、好氧活性污泥工艺530
四、好氧生物膜处理工艺544
五、厌氧生物处理工艺551
六、生物脱氮除磷工艺556
七、废水天然生物处理工艺560
第六节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563
一、概述563
二、污泥处理工艺565
第七节 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566
一、颗粒物与无机盐的去除技术567
二、残余有机物的去除技术568
三、生物处理与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569
习题570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580
第一节 气象要素、大气结构和组成580
一、气象要素580
二、大气结构585
三、大气组成587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588
一、大气污染的定义588
二、大气污染物的分类588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590
四、大气污染的影响和危害590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596
一、大气扩散过程596
二、湍流扩散基本理论598
三、高斯扩散模式598
四、非点源扩散模式601
五、扩散参数的选取603
第四节 烟气抬升高度与烟囱计算608
一、烟气抬升高度608
二、烟气抬升高度计算609
三、烟囱设计611
第五节 燃烧与大气污染612
一、燃料的性质612
二、燃料燃烧过程617
三、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621
四、燃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623
第六节 颗粒污染物防治方法628
一、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628
二、粉尘的物理性质634
三、净化装置的性能637
四、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639
五、除尘装置645
第七节 气态污染物防治方法660
一、气体扩散660
二、气体吸收662
三、气体吸附674
四、气体催化净化680
习题686
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基础693
第一节 固体废物产生、危害及管理693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693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693
三、固体废物管理695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696
一、城市垃圾的收集、贮存及运输696
二、固体废物的压实702
三、固体废物的破碎703
四、固体废物的分选706
五、固体废物的水分及分离方法712
六、浮选713
七、固体废物固化处理714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718
一、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处理718
二、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721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热处理723
一、焚烧处理723
二、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733
第五节 典型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735
一、冶金及电力工业废渣的利用735
二、化学工业废渣的处理与利用742
三、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744
四、农林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746
五、城市污泥的综合利用748
第六节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752
一、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752
二、填埋场的防渗753
三、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758
四、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762
习题765
第四章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基础774
第一节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基础774
一、概述774
二、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与原则775
三、吸声降噪技术776
四、隔声降噪技术780
五、消声器787
第二节 振动防治技术基础794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特征794
二、振动控制的常用方法795
三、隔振技术795
四、动力吸振技术800
第三节 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基础806
一、概述806
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807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812
习题816
第五篇习题参考答案819
主要参考文献820
第六篇 职业法规821
第一章 环境与基本建设相关法律法规82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21
一、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21
二、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制度和措施822
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有关规定824
四、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有关规定825
五、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2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827
一、水污染及相关概念827
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827
三、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827
四、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828
五、防止地表水污染830
六、防止地下水污染831
七、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3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832
一、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832
二、大气环境标准的制定833
三、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833
四、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835
五、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有关规定836
六、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837
七、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3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839
一、环境噪声污染及相关概念839
二、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39
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840
四、工业噪声污染防治841
五、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841
六、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841
七、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842
八、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43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43
一、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844
二、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844
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845
四、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相关规定846
五、关于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特别规定848
六、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50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852
一、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852
二、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措施852
三、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规定854
四、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55
五、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56
六、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57
七、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57
八、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58
九、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59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861
一、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61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861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862
四、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64
第八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65
一、适用范围865
二、防止建设项目污染环境865
三、环境影响评价866
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866
五、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66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867
一、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67
二、建筑许可868
三、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869
四、建筑工程监理870
五、建筑安全生产管理870
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871
七、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72
第十节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874
一、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74
二、资质资格管理874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发包与承包874
四、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875
五、监督管理876
六、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76
习题879
第二章 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885
第一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85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885
二、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885
三、标准项目分类与标准限值886
四、水质评价和监测887
五、标准的实施与监督887
第二节 地下水质量标准888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888
二、地下水质量分类和分类指标888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889
四、地下水水质监测889
五、地下水质量保护890
第三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890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890
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890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891
四、浓度限值891
五、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892
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892
七、标准的修订892
第四节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893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893
二、标准值893
三、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893
四、区域及时间的划定894
五、相关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监测规范、方法标准894
第五节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5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895
二、标准分级和污染物分类895
三、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896
四、有关污水排放的其他规定897
五、关于监测的规定897
六、标准的实施与监督898
七、标准的修订898
第六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898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899
二、术语定义899
三、指标体系899
四、排放速率标准分级899
五、标准值900
六、对排气筒的其他规定901
七、监测要求902
八、标准实施902
第七节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902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903
二、术语定义903
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903
四、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05
五、污泥控制标准906
六、其他规定907
七、标准的修订907
第八节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907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908
二、选址要求908
三、工程设计要求908
四、填埋物入场、填埋作业及封场要求908
五、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908
六、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909
七、蓄水池废水的排放要求909
八、噪声控制限值909
九、地下水污染评价标准910
十、监测要求910
习题911
第三章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9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915
一、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915
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917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919
第二节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919
习题921
第六篇习题参考答案922
附录 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大纲930
热门推荐
- 3404983.html
- 3184572.html
- 1236415.html
- 2460420.html
- 1918290.html
- 1245948.html
- 3160352.html
- 3651794.html
- 722011.html
- 3559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8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6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2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6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9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2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