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信级以太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信级以太网
  • 徐荣,龚倩,邓春胜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9028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以太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信级以太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以太网基础知识1

1.1以太网及其发展1

1.2以太网体系结构3

1.3以太网帧格式5

1.4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MAC)6

共享式以太网的MAC6

交换式以太网的MAC9

全双工的交换式以太网11

1.5快速以太网12

线缆物理规范14

介质无关接口(MII)和AUI14

协调子层(RS)15

物理层编码15

新增全双工模式15

自动协商(Auto Negotiate)16

不同的中继器规范16

物理层帧格式的微小变化17

网络拓扑距离的变化17

1.6虚拟局域网(VLAN)17

VLAN的工作原理18

VLAN的划分类型19

VLAN通信方式20

VLAN交换机的互连方法21

1.7光以太网21

光以太网技术与标准21

光以太网分层参考模型25

光以太网数据链路层技术26

光以太网物理层技术29

光以太网的技术特点31

光以太网的应用34

第2章 电信级以太网概论40

2.1以太网的业务运营压力40

2.2电信级以太网的提出46

传统以太网的弊端46

电信级以太网的定义和体系结构49

电信级以太网与分组传送网52

2.3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特征54

标准化的业务54

灵活性和扩展性59

可靠性和安全性59

电信级服务质量61

电信级网络管理62

2.4电信级以太网的标准化情况63

2.5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选择67

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分类68

可选的电信级以太网方案70

第3章 以太网的电信级增强技术75

3.1电信级以太网面临的挑战75

3.2以太网的QoS增强技术76

传统以太网在QoS方面存在的缺陷77

实现QoS的标准和协议77

电信级以太网的QoS控制79

3.3以太网的OAM增强技术81

电信级以太网的OAM体系结构81

增强以太网OAM的标准化工作85

电信级以太网的OAM功能89

3.4提高以太网可扩展性的技术92

以太网的可扩展性标准92

Q in Q扩展技术93

MAC in MAC扩展技术94

3.5提高以太网可靠性的技术97

以太网业务保护需求97

以太网连接的保护技术分类99

生成树保护协议STP101

链路聚合LACP保护101

以太网APS保护倒换——ITU-T G.8031104

以太环网保护技术——ITU-T G.8032110

第4章 分组网的同步增强技术114

4.1同步基础知识114

时钟同步114

时间同步119

4.2分组网的同步需求125

分组网上层业务应用的同步需求125

分组网承载传统TDM业务的定时需求127

分组网承载无线接入网的同步需求128

4.3分组网的定时参考模型130

参考模型和网络限值130

分组网定时的参数表征法131

参考定时信号通过分组网络的分配133

4.4分组网上业务时钟的恢复机理133

4.5分组网络的同步增强技术135

分组网同步的标准化136

TOP137

CES138

物理层同步139

PTP (Precision Time Protocol)140

4.6分组网的同步实现方案145

环回定时法145

网络同步法146

差分同步法147

自适应同步法147

专用分组同步消息148

第5章 电信级以太网组网方案149

5.1以太环技术149

以太环网协议(ERP)150

快速环保护协议RRPP151

5.2 PBT技术152

工作原理152

PBT的技术特点154

运营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技术156

PBT标准化现状161

5.3 PVT (Provider VLANTransport)162

PVT体系结构162

PVT的电信级特性167

PVT应用场景168

PVT的标准化状态169

5.4 EoMPLS (Ethernet over MPLS)170

MPLS技术171

MPLS VPN技术174

以太网伪线仿真技术178

5.5 VPLS182

VPLS体系结构182

VPLS技术特点185

VPLS标准和应用潜力分析186

第6章 弹性分组环(RPR)传送技术188

6.1 RPR的发展背景188

6.2 RPR的标准化进程189

6.3 RPR的协议栈和数据帧结构191

RPR的协议栈192

RPR的帧格式192

6.4 RPR的MAC层技术194

MAC服务接口195

服务级别196

MAC控制子层197

6.5 RPR的双环结构198

6.6空间重用技术201

原理201

空间重用公平算法203

6.7拓扑发现协议206

6.8 RPR的保护机制209

RPR保护的特性209

RPR保护机制210

RPR保护消息格式211

6.9 RPR操作管理和维护212

6.10 RPR的同步措施214

RPR传送定时信息的机制214

RPR对时钟精度的要求215

在RPR环路上提供异步TDM业务216

6.11 RPR技术特征218

分组ADM式交换机制218

自动拓扑识别219

高带宽提供和高效复用219

多等级CoS定义220

源路由环保护倒换技术221

物理层的媒质独立性222

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机制224

对广播和多播业务的支持225

简单化的服务配置225

RPR的MPLS增强技术226

RPR与其他传送技术的比较227

6.12 RPR的应用230

基于RPR的城域网优化方案230

基于RPR的NGN解决方案234

使用专线支持TDM业务239

第7章 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241

7.1新业务对现有以太网的挑战241

7.2为什么选择电信级以太网242

扩展使用三层IP网的困难242

电信级以太网与MSTP的对比244

构建真正的运营商级以太网245

7.3电信级以太网的业务提供246

家用业务246

商用业务248

7.4电信级以太网的测试与认证249

电信级以太网的性能测试249

电信级以太网的认证测试251

7.5电信级以太网的市场定位253

电信级以太网助推城域/接入网改造253

城域/接入网改造的关注点254

以CE实现无线接入网的承载256

7.6电信级以太网建设思路258

新建电信级以太网258

改造增强以太网的电信级功能260

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展望261

7.7部分厂家的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262

缩略语269

参考文献280

热门推荐